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中苏两国毗邻,在友好的50年代,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有过很大的发展,60年代急骤滑坡、跌落。70年代缓慢回升,80年代迅速恢复和发展。目前中苏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形成了有中央级的政府间协定贸易(即所谓大贸)、省区级的地方贸易(即所谓地贸)和边境地区间的边境贸易(即所谓边贸)三个层次的格局。其中,中苏边境贸易和地方贸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之间,有不少共同点。所谓中苏边境贸易,顾名思义,是指两国边界接壤的边境地区和边境城镇之间的贸易。所谓中苏地方贸易,是指我国各省、市、自治区(边境省、区除外)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联合公司等部门之间开展易货贸易。当前,中苏经贸合作关系。是在这三个层次中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法律位阶"是指在一国立法体系中,因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所形成的法律规范的等级体系.在我国,自治法规的上位法包括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以及与宪法原则相一致的其他法律,而行政法规能否构成自治法规的上位法则应区分不同的情形,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依据特殊授权制定的符合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实质要求的行政法规是自治法规的上位法;而依据一般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与自治法规之间则不存在位阶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清朝与朝鲜之间发生了多起越境事件,甚至直到19世纪末,在双方朝贡关系解体之前,边境违法事件仍时有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清朝政府处理边境事务的立场及态度,包括对越境采参、非法屯垦等问题的处理,前后发生了一定变化:从最初的态度强硬转变到后来的较为宽容。本文通过关注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清朝与朝鲜之间的越境事件及雍正、乾隆年间两国外交议题之莽牛哨设汛事件,探讨18世纪清朝统治稳定后如何展开与朝鲜的外交关系,进而解析18世纪中期清朝与朝鲜的相互认识及边境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1697年俄日关系启幕至1855年《俄日下田条约》签订,两国早期关系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演变。1815年,两国在平息军事冲突和解决人质危机后相互默许边境划分构想,为缔约奠定了历史基础。1852年,俄日关系的相对稳定状态随着东北亚局势变动被打破,为缔约创造了现实条件。两国在谈判中以退让促成和解:俄国以土地让步争取到日本开港通商,政治利益让渡给经济利益;日本则以开港通商保全国体,经济利益让渡给政治利益。妥协性是《俄日下田条约》的突出特征,揭示了条约的实质和俄日早期关系的本质。对俄国而言,《俄日下田条约》是因殖民竞争中的力所不逮而在东方采取的权宜之计;对日本而言,则是避战止戈的近代外交尝试,是幕府逐渐放弃锁国的主动对外探索。  相似文献   

5.
韦艳 《国际公关》2023,(4):173-175
中越两国陆海相邻,自古以来就有着很深的渊源,中越边境民族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是中越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中越边境民族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形势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建立、拓宽及寻找创新性的交流与合作路径,进而推动中越边境民族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共同体的传统行为,中越边民通婚并未因两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排斥而中断,但却因之而给入境通婚的越南女性及其家庭、子女的权益、以及主权国家的边境管理和边疆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通过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地带的云南麻栗坡县马崩村边民通婚的调查研究表明:便利的地理是导致边民通婚的自然基础,作为以民族情感和文化根源建构出的核心共同体、边境地区远离政治国家权力中心的特殊生活场域、以及两国边民在地缘、族缘、血缘的亘久认同依然是促成中越边民跨境通婚的重要动因;中越两国在人口、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差异或互补也是中越边民通婚不可忽视的现实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中国青年代表团对越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收获颇多,主要是加深了中越两国青年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加强中越青年友好交流与合作,文章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中越两国友好省市建设,特别是加强边境一线的青年友好交流与合作;二是在越南创建青年创业园;三是建设中越青年友好交流网站;四是在中越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中要注重双方团员交流的持续性和各分团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两国关系中(只要不是完全敌对或隔绝的两国),恐怕都会存在合作与矛盾两个侧面,而这种合作与矛盾的内涵,则会因不同的两国关系而异,本文拟分析一下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矛盾的内涵,并对中日矛盾中的一个特有的问题──历史观问题以及中日美三国关系作一讨论。中日两国的合作是必然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保持中日两国的和平共处友好关系的一个关键,在于如何保持中日合作与中日矛盾这两者之间的“和平共处”。中日之间的合作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厂广泛的对话与合作。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泰缅边境订单式经济这一龙头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放松管制的资本流动刺激政策和人员流动相对严控之间的突出矛盾,旨在揭示边境地区人民与当地之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关系形态。通过案例研究表明,泰缅边境地区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近期泰缅边境资本主义市场扩张刺激了农业生产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更大需求;其二是缅甸中央政府与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妨碍了缅甸一侧边境的同步经济发展,使得边境两侧形成强烈反差,造成农业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泰国;其三是泰国政府通过鼓励缅甸一侧边境克伦族村落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竭力控制缅甸籍克伦族务工人员数量。尽管边境武装冲突会对订单式农业发展造成影响,但是长期而言不会影响边境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联姻是楚国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不仅反映了楚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化,也有助于了解东周时期复杂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楚国联姻与其国策密切相关,春秋早期为求发展多与周边小国如郧、邓等进行联姻,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争霸使其与其他大国如秦、晋等联姻频繁,战国中晚期楚国由盛而衰,联姻已失去其政治意义。由于文化差异及地理位置关系,楚国无固定的联姻国,与东周王室也无联姻关系。  相似文献   

11.
聘问礼在五礼之中属宾礼,是周代贵族之间重要的邦交礼仪。聘问礼的进行是伴随着礼物互赠的,称之为"礼赠"。"礼赠"是西周贵族之间交聘往来的一种情感表达与身份标识,其在礼仪交往中体现的等级性、对等性、象征性、敬让等特征恰恰是西周礼制的本义之表达。"礼赠"对于周礼的维系与西周贵族统治秩序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着周人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射礼是西周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礼中属于嘉礼。射由技术到礼制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射由实用性演变为政治性的历史过程。《三礼》中关于射礼的记载很多。西周时期青铜铭文所记射礼,有大射礼、宾射礼和燕射礼;有射礼进行比赛和教化的专门场所——射宫;足见射礼在西周社会的重要政治地位。西周射礼与《仪礼·大射仪》在参射人员的等级上、具体注重的射事内容和射礼的作用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从西周早期的大射礼、宾射礼向晚期燕射礼的转变,从青铜铭文中的射礼注重“礼”到《仪礼·大射仪》注重“仪”的转变,暗涵着西周礼制的逐渐松弛、礼乐文化下移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西周的婚姻礼法问题,史家多有研究,但西周婚姻礼法所以产生的哲学背景问题,论者殊少。本文以西周的血缘宗法制为切入点,考察、论述了:一、西周以来“昏”和婚姻之礼的文化观念以至于哲学机缘;二、西周以来,男婚女嫁的年龄与礼法的关系以及确定婚姻年龄的哲理思考;三、西周以来,婚嫁时令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心理;四、早周和西周“腰婚”形态以及这一形态的,。理结构等等——通过对以上诸问题的考察,我们认为,西周婚姻礼法人类学意义上的祈向是人类自然本体的优化塑造与人类生存秩序的营造,其哲学背景则是二元对立生成观念的高度理性抽象。  相似文献   

14.
岐山周公庙遗址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关系到遗址性质、年代的探究,受到学术界及公众的关注。仅就已发表的四片考察,可知其中有的肯定属于西周初年,并可能与周公旦有一定关系;有的以“周公”为卜问主体,虽不能证明即周公旦,但也属西周早期。总的说来,卜甲的各方面特点都类似岐山凤雏卜甲,后者正是西周早期的。  相似文献   

15.
西周与西汉的老人特权现象有着三大差异:其一,西周老人特权的赋予,是西周统治者因俗而治的结果;而西汉老人特权的赋予,则是西汉统治者治弊更俗的历史性选择。其二,德行导引之师,是西周老人的主要特权身份;而被救助社会群体,则是西汉老人的主要特权身份。其三,对于老人特权的保障,西周以礼制规约,西汉多以政令开道。  相似文献   

16.
东周王城是东周时期的国都,也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昭峰教授独著的《东周王城研究》,在详细梳理东周王城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周王城的地望、成周与王城的关系、东周王城的城郭、宫城及宫殿建筑、手工业作坊、仓窖、王陵分区、墓葬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对东周王城的系统认识,对进一步完善中国都城制度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是填补洛阳两周考古系统研究专著空白之作。  相似文献   

17.
金文书法,在整个书法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金文为代表的西周书法被后世奉为大篆的典范。《大盂鼎铭》、《散氏盘铭》和《虢季子白盘铭》是西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正确认识和理解西周金文的笔法、结字和章法是学好大篆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从西周至秦汉,国家对过往客商征收关税的总额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因而关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愈益增大。考察封建国家关税收入增长的原因,不可忽视以下三个重要因素,即关税征收范围的扩大、关卡的增设以及关税税率的提高。这是自西周设关征税至秦汉,关税发展的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北魏丧葬制度系承袭汉魏、西晋并融合东晋、南朝之制而来 ,但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北魏丧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与北魏社会的汉化过程大体同步 ,不仅对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丧葬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而且对隋唐的丧葬制度及其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孝在西周时多在祭祀用语中出现,其使用大致经历了由生前的孝养到死后的祭祀、由物质的供养到精神的遵循的过程。孝在西周时的使用对象大多为死去的父祖,但也存在例外。西周时孝的出现及其与祖先祭祀的结合是因为要维系日渐衰落的宗法制;另外孝作为一种普遍的家庭伦理也由于下层庶民个体家庭的独立趋势而有所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