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书系国家教委“七·五”高教教材规划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印度史教研室《简明印度史》编写组编著。全书约37万字,由湖南出版社出版。本书在《导论》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印度的概况、研究印度史的意义和所依据的史料。全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介绍远古至18世纪中叶的古代印度,共分12章。本篇回溯了新旧石  相似文献   

2.
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别。"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者对进入中国东北做工的华北劳工采取限制的政策,并颁布了《外国劳动者取缔规则》。"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积极招募华北劳工来东北做工,并加强了对劳动的统制,颁布了《劳动统制法》。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决定实行"全民皆劳"的劳动政策,为此颁布了《劳务新体制确立要纲》,修改了《劳动统制法》。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为日本侵略者肆意掠夺劳动力资源、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修订本《辞源》等四册3022页“载酒问字”条注释云: “《汉书·八七下·扬雄传·赞》:‘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后世传为博学高名的典故。”按:此条注释欠妥有二: 一,书证引文颠倒史传人物行状事迹,以牵强符合成语“载滔问字”之次第,而不符合史传原貌。考《汉书》原文,“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事在前,而所谓“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事在后,当依史传原文次第引证为好。引两处书证之后,宜加说明:“后人合二事为一语,作‘载酒问字’。”  相似文献   

4.
典当说古今     
<正> 继1989年成都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当铺”之后,北京市首家典当行92年20日起试营业。典当业,俗称当铺,是中国最古老的信用机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金融信贷行业。“典当”二字最早见于《后汉书·刘虞传》。旧称质库、解库,后称典铺、当铺,也叫质押。《南史·褚渊传》和《南史·甄法崇传》中已有寺院兼营典当放款的记载。据《南齐书·褚澄传》,褚澄兄褚渊死,褚澄以一万二千钱到招提寺,赎回齐太祖赠给褚渊的白貂坐褥。《通鉴》上讲,东昏侯永元三年,朝廷派黄文渊率  相似文献   

5.
英国友人“太平军上校”呤唎(A·F·Lindley1840—1873),1866年在伦敦出版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文译名)一书。自述了他在太平天国从军四年的历史。人们历来都认为呤唎曾助守过天京江面的太平军九洑洲炮台,后炮台失守,呤唎负伤,妻子玛丽阵亡。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牟安世《太平天国》、茅家琦《太平天国兴亡史》和《辞海·中国近代史》等均持此说。考九洑洲在江苏江浦县浦口镇金汤门南十余里,与南岸的下关遥遥相对。太平军在此设有要塞,拱卫天京。清方奏报称:“查金陵城下,分内江、外江,中为七里洲,横亘江心,有贼垒四座。  相似文献   

6.
《楚辞·远游》的作者,学术界已有屈原、司马相如、班嗣和无名氏四说。本文只就《远游》不作于屈原这一点,略陈浅见。一王逸在《楚辞章句·远游序》中,肯定《远游》为屈原作。根据是:“屈原履方正之  相似文献   

7.
爱新觉罗·毓君固先生的《末代皇帝的二十年———爱新觉罗·毓回忆录》出版后 ,相当畅销 ,引起反响。下面刊载四位学者对此书的评介  相似文献   

8.
1 《金瓶梅》的抄本在1596年 即已问世,它的问世,立即引起了 读者的强烈反响。到1617年,刻本《金瓶梅》得以面世。许多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评论,其中较著名的是对《金瓶梅》进行“专文”论述的六个序、跋。按时间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 (1)谢肇 的《金瓶梅·跋》 (2)欣欣子的《金瓶梅·序》 (3)廿公的《金瓶梅·跋》 (4)东吴弄珠客的《金瓶梅·序》 (5)谢颐的《金瓶梅·序》 (6)《满文译本金瓶梅·序》 对《金瓶梅》进行艺术评价,是这些《序》、《跋》的共同主题。 欣欣子《序》,对《金瓶梅》给予很高的评价。首先,它认为此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赵稀方 《阅江学刊》2013,(5):120-131
晚清以来的翻译至《新青年》得以转变。《新青年》的翻译,经过了陈独秀、胡适、周氏兄弟三个阶段,奠定了中国现代翻译的格局。《新青年》之后,《新潮》《小说月报》继续了《新青年》的翻译事业,也体现了《新青年》内部的不同走向,大体来说,《新潮》较多承续胡适的思路,茅盾的《小说月报》较多发展周氏兄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南斯拉夫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和政治学系教授,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院士约万·卓尔杰维奇久病之后,于1989年12月9日与世长辞,终年81岁。约万·卓尔杰维奇教授1908年诞生于贝尔格莱德。在贝市法律系毕业以后赴法国深造,并于1945年在巴黎取得博士学位。他发表的著作主要有《国家与社会阶级的关系》、《公众舆论》、《封建制国家》、《南斯拉夫宪法》、《公社问题研究纲要》、《政治制度》等。卓尔杰维奇教授享誉国内外,对南斯拉夫社会科学诸学科,特别是法律科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及政治哲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所有从事过或现仍从事法学、政治学研究的南斯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昌翰、黄任远撰写的《赫哲族文学》一书于1992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共14章,33万字,涉及赫哲族神话、伊玛堪(说唱)、传说、故事、民歌、谚语、民间艺术家、创作文学等诸多方面,全面概括了赫哲族文学现象和文学历史,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第一部赫哲族文学史专著,它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黑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出身,据《宋史·列传》第二百十六卷记载:“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此后,各种书刊相沿袭用,便成了定论。但,果真是“钱塘人”么?据笔者调查,看来值得商榷。据《奉化县志》记载,林逋的出生地在奉化县杨村乡黄贤村。黄贤村在奉化县城东南,距县城约二十公里,  相似文献   

13.
<正> 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曾说:“我将我的创作追求和理论观点归结为16个字,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中国乡土小说选·序》)本文试从这16个字、四个基本观点,为绍棠的乡土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理论建树画出一个轮廓,以便进一步作深入的研讨。一曰中国气派。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就曾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1年的资料,尤里·安德列耶维奇·什科连科(?)是苏联哲学副博士,在苏联进步出版社任高级学术编辑.什科连科常常同苏联哲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室主任A.?.乌尔苏尔合作著文写书.他们合写的著述有《人和宇宙》、《可住居的字宙》、《宇宙开发和生态问题》、《宇宙开发的社会一哲学问题》等.什科连科的这本著作,篇幅不长,大约13万字.但是作者在书中引用的材料不少,不下一百四、五十种.就文献资料的语种而论,除俄语外,本书还涉及英、法、德、  相似文献   

15.
《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诗题“离骚”二字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郭沫若则认为,“离骚意即“牢骚”.据今人考证,又认为“离骚”是“劳商”二字的异写,“劳商”本是古代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后现代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序言60年代以来,西欧文学理论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的新现象,就是越来越关注和思考有关“终结”和“开始”的问题。弗兰克·克莫德的《终结意识》(1966)和爱德华·赛德的《开始》固然是终结意识和开始意识的分水岭,然而不难发现,哈罗德·布卢姆的“担心理论”或雅克·德里达的解体理论事实上也是以这种思想为根据的。作家也不例外。罗伯特·库弗的短篇小说《开始》或约翰·巴思的两篇随笔《枯萎的文学》和《复苏的文学》,都充分地表现了这种意识的变化——作家对于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的认识。很明显,这种意识的根源就在于作家对一些现象感到不安,这就是他们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痛感自己无法赋予语言、现实、历史等领域的不确定性以任何有意义的结构和秩序。一方面,这种不安感主要来自作家对于教条的和僵化的权威,以及对于习惯的和占统治地位的文  相似文献   

17.
政洽与法律日本私立学校法研究···········,······················一何瑞砚《日本研究》89.4(78)略论日本经济法的调整方法,,····,·················……魏书军《日本研究》89 .4(30)布什上台后摩擦日趋激化的日美关系,······~···……张碧清《日本问题》89.6(7)论币原外交的形成及不稳定性·····················……式寅《日本问题》89.6(47)明治维新是进一步、退两步的封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蒋立峰《日本问题》89、6(54)评利库路特事件—金钱…  相似文献   

18.
论马丁·伊登之死——从隐喻模式的角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巍 《学术交流》2003,(6):156-158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一部代表作 ,并且具有很大的自传性。马丁·伊登从一个小海员奋斗到功成名就的大作家 ,但在其事业的高峰却自杀而死 ,而作者也在七年后同样选择了自杀。因此揭开马丁·伊登之死之谜有助于了解其作者的死因。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 ,通过应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其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理解马丁·伊登及作者的精神危机———从狂热的追求到空虚的失望。他们的死是对阶级、爱情和事业追求的失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日本经济的国际化趋势及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布局 ”.“‘’‘””“””’二’.’·‘’······……《世界经济》战后日本基础结构资本存量及其国际此较····一《世界经济》经济增长与工资结构—1955年日本工资实志分析 ‘’‘”’“’.””“··················……《世界经济》日本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要点··················……《日本问题》关于战后日本的投资管理,·························一《日本问题》日本国倩的市锡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汉唐研究司马迁撰著《史记》的动机与目的 ......···”········”…毛曦段建海(93.1)《史记》悲剧人物论·········……江秀玲(93.1)《史记》与政书体············……马雅琴(93.1)论唐代学校教育……朱利民王尚林(93.1)《李娃传》新论···············……孙丽华(9 3.1)王维与《维摩洁经)}..·······……严国荣(9 3.2)韦庄{(秦妇吟》失传之谜新探 .……,.…,..........·······……韩云波(93.2)唐人绝句:闪闪发光的明珠—《唐人绝句艺术谈》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