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性教育课堂教学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有:教师自身的困惑;教学资料的匮乏、选修课大班教学的形式;加上大学生自身对待性教育的复杂态度都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课堂性教育的尴尬局面入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要更新观念,树立人格教育理念;同时提倡同伴教育,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医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观察、调查和反思之后,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努力营造一种"医文结合,文理渗透"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厌烦"和"不喜欢"《大学医学英语》的医学生"喜欢"甚至"酷爱"这门课,是师生共同走出"尴尬"局面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值青春后期的大学生,伴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属于性活动较为活跃的人群。大学生性教育现已成为国内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综观近十年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学生性教育尚未得到普及,边缘化特征明显;在注重性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应突出性心理、性道德、性文化、性价值观和性审美等方面的教育;要遵循性知识与性道德教育相结合、适时适度适当和正面疏导等原则;选用开设性教育必(选)修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同伴教育等途径和方式;精心设计和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性教育模式。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为促进大学生性教育的持续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但必须看到,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在内容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趋同现象,区域特色和针对性并不明显;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比较单一,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不足;研究成果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且高质量的成果在数量上较少;研究群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剖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学生性失误现象逐年增多源于长期以来性教育的缺失,其原因主要有我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封建思想的束缚;学校教育对性教育的长期忽视以及大多数家庭不能提供科学的性教育三个方面。为此我们应转变观念,重视引导,使学校成为大学生性教育的主渠道,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利用民间力量进行未成年人性教育等多种途径,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大学生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要"进学生头脑",必须找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堂教学切入点.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理论疑点、难点问题可以成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堂教学切入点.以此作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堂教学切入点,可以唤起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情,实现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景华  陈胜国 《云梦学刊》2006,27(1):121-122
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增强实效性,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客观需要.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是前提,深化课堂教学艺术是基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机构,信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陷入尴尬的局面.这种"尴尬"体现了该组织在实际运作中的实质与法律条例文本规定它的性质相脱节甚至背离的问题.这是组织的运作实质与组织性质分离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分析信访部门这一"尴尬"问题的具体体现以及从组织社会学中制度环境的理论视角探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在结论部分将进一步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同时,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信访制度改革取向也将作简单的分析与定位.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属于人生教育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性教育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性教育的状况仍然令人担忧。未接受过有组织的性教育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对性道德观及性疾病预防等知识都比较缺乏。为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应更新性教育观念,开设性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应公开化、多元化,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应把握三个问题从大学生是人这个共性、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性出发,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产生的社会、心理、生理的根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从人权思想和权利观念出发,平等地对待大学生,尊重、关心、理解大学生,把"情"、"理"、"法"结合起来进行思想教育;从升华和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出发,思想教育工作力戒片面性,既要重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又不要忽视学校和全社会为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大壮 《理论界》2009,(3):192-193
养成性教育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理念,采用养成性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在高校低年级管理的实践中,运用养成性教育的理念,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主要研究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用自律来实践"养成性教育",促进高校低年级学生管理;一个是用自学来实践养成性教育,促进高校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升华.最后,养成性教育是高校低年级学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培  杜仕勇 《天府新论》2004,(Z1):221-224
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生的性教育,于2002年9月始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入课堂,迄今已有近千名学生接受了系统的性教育.为了有的放矢,重在实效,我们竖持在每次课前、课后都进行无记名式的问卷调查.本文即对首次课程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关于性教育的方法和实效性的初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外高校大学生性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内外的调查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中性问题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外高校性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我国高校性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端出发,论述了如何借鉴吸收国外高校科学先进的性教育经验,以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性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审级制度正处在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再审这一救济程序正异常地膨胀,且永无终止;另一方面审级制度自身设计欠科学,难以实现其功能.对审级制度基于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的审级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两审终审为基础,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和三审终审相结合的审级制度,以期能重构我国的审级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局面既有社会原因、教育者的原因、家庭教育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对于毕业生来说,社会的、教育的、家庭的原因都是外部条件,而自身的原因是内部条件.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社会的需求,才不会被无情淘汰.  相似文献   

15.
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其聘任期满的后续发展问题,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大力引导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应加强政策宣传、简化审批程序、建立孵化基地,帮助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应指导大学生"村官"正确对待报考公务员和继续深造。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跨学科教育的深造机会,拓展他们的创业、创新能力;大学生"村官"须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会计标准领域,欧盟通过借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一民间国际组织成功改变了长期受制于美国的尴尬局面;而美国则企图通过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实现"回归亚太"、维护其经济霸权的战略目标。积极地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在获取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方面的成功经验,尤其是这些国家实施"借鸡生蛋"策略、以国际组织为媒介维护自身利益的做法,是中国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作为",获取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以及在地区与国际秩序构建中取得主动乃至主导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所属,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倡导主体与主体之间双向互动、互相尊敬。该模式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体现是:加强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构筑网络教育平台,延伸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培养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开展"大学生人格和谐状况"的专项调查研究是为了增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精神发展状况和一般青年有所不同,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市场经济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等因素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意识.大学生只有实现了自身的和谐、具备了和谐的人格,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困扰是有效性问题.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三个环节".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有机整合,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搭建起课堂、学校、社会全方位、立体式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课题组 《云梦学刊》2008,29(2):125-128
高校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应构建整体性、开放性的运作体系.一是构建由"八个一"组成的内容体系;二是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道德调适、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注重大学生公正伦理的认知和培养、切实贯彻和运用主体性原则等途径和方法体系;三是构建"人性化的他律,觉悟性的自律"的管理体系;四是构建人性化、动态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