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离婚的夫妻当中,有很多是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草率决定的。等他们真正走出了婚姻的“围城”,才惊觉自己的心居然还牢牢地被对方占据着,再想回去找寻,那个他(她)或许早已错过。为了不至于酿成这千古遗恨,就有人尝试一种新的相处方式:试离婚。就是双方不急于马上履行离婚手续,只是在生活上暂时“离”开一段时间,给彼此充足的冷静反思的时间和空间。经过这样一个缓冲阶段,也许你会发现,虽然你们在一起有各种摩擦冲突,但他或她仍然是你今生今世最难舍弃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美国社会,离婚率已高达50%,生活在双亲家庭之中的儿童还不到50%,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美国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离婚率不断上升,人们都想简化离婚的手续,消除离婚双方的耻辱感和敌对情绪,从而使离婚变得"体面"一些.所谓《无过失离婚法》正是这一形势下的产物.也就是说,当一对夫妻办理离婚的法律手续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因其所受到的冲击,逐步发生着变化。与传统价值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相比较,孰优孰劣,或更适合于现代人,尚需要社会的检验。“离婚不离家”现象便属于此一类问题。所谓离婚不离家,即夫妻双方虽已在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或经法院判决解除了  相似文献   

4.
离婚,就是本来有夫妻关系的男女双方分手了,散伙了。可是,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却出现了一种虽离婚而不分手,不散伙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离婚不离家”。具体表现为,通过法律程序认定对已构成的婚姻家庭关系,男女双方“自愿”拆散,解除,但是男女双方却又私下议定自愿组合。这种组合方式,通常是女方组合到男方,实际上是仍然生活在一起,或表面上另起炉灶,实际上还是一个生活单位。这样男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再婚,形成了“合法”的一夫多妻形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1978年有28.5万对夫妻离婚,1992年达到了85万对,离婚数在十余年间增加了3倍。据各地对法院离婚诉讼案的抽样调查,在离婚案中女性原告一般占70%左右。人们把女性起诉离婚多的这种现象称作与“休妻”相对立的“休夫”现象。我们就有必要从诸多角度对其原因加以探讨。“休夫”现象的出现除了与现代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经济的相对独立及其自主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之外,“休夫”现象出现的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原因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当代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在家庭实现过程中的受挫相对于男性而雪,交往的社会自己期待…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3日 在都江堰的第十日雨转阴 在滨河新村,我负责“单亲家庭社会工作”和“流动文化车”项目。今天一位妈妈来为儿子小龙办借阅卡,因为登记栏中有父母信息的栏目,她告诉我她与孩子的父亲离异。事后从同事那里得知,在她身上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她的前夫在上海打工时结识一个女子,于是夫妻离婚,  相似文献   

7.
吴之如 《社会工作》2008,(11):25-25
市民唐先生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捐款活动,一心想为汶川地震灾区奉献爱心的他,郑重地往募捐箱里投了600元钱。没想到,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却他百思不得其解。捐款活动结束后,负责捐款统计的一位同事拿着一张百元大钞找到了唐先生,并悄悄地说:“小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公司领导最多的才捐500元,你却捐600元?”(5月21日《都市时报》)  相似文献   

8.
离婚调解     
要说当下老百姓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事,“离婚更容易了”算是一桩。这也难怪,自从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把离婚属于个人的隐私保护起来后,公民离婚再不用经过谁谁同意了,只要夫妻双方和当时结婚时那样,属于完全自愿,便可办理离婚手续,比以前人性化和简便化了。在此背景下,我国正进入新的一轮离婚高潮。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对婚姻诚信的担忧。为了挽救婚姻当事人的婚姻危机,有的地方成立了“婚姻救助站”,劝导婚姻当事人,冷静对待离婚。对此,有人提出相反意见,认为离婚是法律赋予婚姻当事人的自由,是一项法定权利,婚姻登记机关不能有任何干预的成分。本期话题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邵登 《东西南北》2014,(20):28-30
“煮饭是我离婚之后才开始研究的,变成了我一个人过日子的习惯,洗碗、切东西、剥皮,变得有时间去做了。煮饭,成了我这些年治疗型的伴侣。”  相似文献   

10.
渤日关系论──“属国”?“与国”?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任鸿章,马一虹渤日关系,由于双方在利益取向上存在着差异:一方面为寻求友好与贸易利益,一方则希望借助对方来聘提高其大国地位,其中的矛盾,在双方互聘伊始的国书中已现其端倪。随着双方关系的发展,潜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美丑难辨     
东北网哈尔滨5月17日电美若天仙的妻子却生个奇丑无比的孩子,日前,全国首例“人造美女”引发的家庭纠纷案在鹤岗结案,夫妻双方协议离婚,丈夫获赔青春补偿费1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社会》1985,(3)
上海市卢湾区民政局在整党中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勇于改革,努力改进离婚登记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端正业务指导思想,从以调解为主转变为以“双方自愿”为主。过去在离婚登记工作中,他们总认为离婚不是好事,是拆散人家夫妻。因而总是想方设法做和好工作,有时还强调离婚理由不充分,不给及时办理登记。致使有的虽然勉强和好了,但事隔不久又来登记离婚。事实教育他们,在新形势下必须改进离婚登记工作,在男女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况下,强求和好,维持名存实亡的夫妻关  相似文献   

13.
张燕 《东西南北》2013,(15):24-26
终于,普京也离婚了!对于许多政治家来说,他们的婚姻对象往往是政治权力本身,相比之下,现实中的伴侣更像是一种点缀和陪衬。与权力相伴是他们的终生理想,受不了这样生活的现实伴侣,有不少会中途选择离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博允的新书《融洽婚姻》中,列举了不少男女对婚姻的误解,现摘录其中要求,与读者分享:误:当初不嫁他就好了!正:一段婚姻成功与否,在乎双方的努力,一段婚姻如不幸福,便需要双方作出转变,而不是把问题推到对分身上。检讨自己的行为并作出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对方一起改变。误:爱情能征服一切。正:非也。当现实生活问题介入两人关系中时,爱情就会进行调节、改变。双方必须尽量适应双方及至自己需要的改变。误:若真心相爱,就不会有意见分歧。正:两个人持两种不同意见是非常正常、健康的,但在争论时应只…  相似文献   

15.
感情破裂的未必都能离婚,离婚的却又未必都已感情破裂。这是当前婚姻矛盾中表现极为明显的一个社会问题。增强夫妻双方对感情破裂的自觉意识,能够帮助他们跳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维模式,使正处在剧烈的婚姻矛盾中的双方在理智的、自觉的前提下,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很显然,感情破裂的自觉意识就是旨在揭示一些便于夫妻双方科学地分析、衡量婚姻关系质量的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看过黎明、王菲主演的《大城小事》,就不由不让人联想到“小床大事”。也是,床早已不再是单一的睡眠之地,它是一个人情感世界的守候,也成为两个人情与爱的微妙地带,当两个人的战事复归为一个人的沉寂——双人床依然在那里,容纳了所有的暴风骤雨。近距离观察身边,同事说两种青岛男人最有意思,一是30岁之前绝不想结婚,一是40岁左右离婚的男人很抢手。是挺耐人寻味,便忍不住欲于探究。从职场上叱咤归来的男人,其最私密的情感一隅——不在别处,且看他们的休憩之所。心灵最深处的情感纠结,总于床第之事的无意中泄露无遗。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当代的父亲以“赖账”这一反面特征而闻名,越来越多的离婚或未婚父亲以各种方式拒付或拖欠孩子的抚养费。在美国发行量相当大的、在社会各阶层都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周刊》曾有一期的封面专门为赖账的父亲设计了一幅“通缉令”,标题为“欠付孩子抚养费的赖账父亲们:你被通缉了!”。在美国,没有其它的家庭行为或家庭政策的争论能比“赖账父亲”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巨大而广泛的关注,而且在其解决方法上又有如此统一的社会意见。在当代社会,不论是自由党还是保守党,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也不论是精英思想还是大众感觉,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8.
众说纷纭“第三者”一日“关系暧昧说”,即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有暧关系的,都是“第三者;二日“通好”说,即明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有通好关系的人,是“第三者”;三日“破裂”说,即明知对方有配而与之关系暧昧进而发生两性关系,并导致对方提出离婚,造成其婚姻破裂的人,是“第三者”;四日“目的”说,即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关系暧味进而发生两性关系,且以与对方结婚为目的的人,才是“第三者”。这四种观点中,仅仅根据是否有暧味行为给“第三者”下定义,似乎失之过宽,而“目的”说中,仅根据是否有与对方结婚为目的来衡量是否…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当代婚姻的确给人呈现一幅混乱的图画。既存在着广泛和持久的期待,把婚姻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主要源泉;在某些方面婚姻又限制了人格的发展,削弱了一方或双方的感情,甚至导致夫妻双方的相互“剥削”。例如,在美国,婚姻暴力不断,50%的已婚男女承认在他们婚姻的某个时期有婚外恋。“围城”内的人面临冲突与危机,那么城外的人又怎么样呢?。C理学研究表明,未婚者。C理冲突更厉害,压力更高,且更容易死亡,。C脏病的发病率是结婚者的两倍。精神病患者中,单身者、离婚、分居的人所占比率最高。可以说,结婚对某些夫妻来说是…  相似文献   

20.
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通过投票,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对同性恋的医学矫正渐趋停止。当中国的大量同性恋者被送入医院接受厌恶疗法,期待脱胎换骨时,在西方,社会正在学习如何接纳这样一种人类性向的自然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