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建先生《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一文高屋建瓴,议论周密,对推进中国古代历史教育 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某些论述似乎意有未尽,因就所论略加引中和补充,提出"大历史教育"概念,包括狭 义的历史教育和史学教育两个方面。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应该围绕此两大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史的书写应是理性思维与诗性思维的辩证统一。如果以摒弃诗性的纯粹理性思维编写教育史,容易使人们对教育史追溯时陷入认识论陷阱,无法揭示教育史上诗性教育的思维之果和实践之光。如果仅以诗性思维编写教育史,则无法形成理性的逻辑体系。在教育史书写中,应展现诗性与理性各自所长。中国古代的诗性教育发展具有围绕同一中心隐喻核扩展、超越性发展和弥漫的、滚雪球式渗透的历史特征。把握诗性教育历史特征,在教育史研究中应引入以显寓隐的隐喻思维、在场者与不在场者相结合的显隐思维和万物一体的思维方式,不断丰富教育话语,发展理性与诗性相交融的教育史。  相似文献   

3.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常见概念,学界对其常识性的定义和事实理解的泛化,极易造成研究的困难和思想的混乱.需要认识我党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探索过程,厘清"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一步凝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和践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环境劣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神话到科学的转变过程.随着人类确立为地球主人,便开始挥霍自然生态资源、透支生态环境.好在古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界改造能力有限,生态环境的劣变起初是以自然力为主,后渐演绎为人祸.现当代中国农村工业化对环境的劣化如同一个加速器,在工业化以前.中国农村地广人稀,环境自我净化能力较强,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内在循环机制达到平衡;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进入21世纪后,城市环境有了改善,而农村环境却在进一步恶化.为此,本文具体论证了中国农村环境劣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因质.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创者,他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来自坚实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定县模式"是他成人教育思想的结晶.创新是晏阳初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主旋律,并贯穿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他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创新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颖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0):219-227
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女性研究已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外汉学中的中国古代女性研究层出不穷、成果颇丰。该研究打破了女性为受害者的传统观点,解构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差异观"。与此同时,其将中国古代女性置于特定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加以评论,重构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性别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清末的教育立法是清末教育改革、新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建立近代教育制度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既可填补法律史、教育史研究的空白,又可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教育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育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经历自主的文化适应,实现本土与现代的共生。农村教师是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的主体,其文化自觉对于破解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难题、增强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觉、树立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国内已有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其基本内涵、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培育策略四个方面。今后相关研究要厘清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聚集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研究主题,整合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研究方法,以促进这一研究的专题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邓琴  覃永县 《学术论坛》2008,31(4):205-207
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的城乡二元化.在这种不合理结构影响下,农村教育话语权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形成知识尴尬、文化退守的局面.现有的农村教育改革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困境,农村教育身份的缺失现象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统治思想最精彩的命题之一,这个命题的本质属性是判定中国古代有没有民主思想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基本特征的把握.因此,民本思想与统治思想的关系势必成为争论的焦点.张分田教授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上下卷,73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是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国内专家学者认为,"该课题是迄今在民本思想研究方面最完整和系统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相关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从家庭经营制、合作制、人民公社制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的演变过程.这既有强制性变迁过程,也有诱致性变迁因素.进一步考察,不难发现,1978年以前的变迁是"由分到合"的"强制合作"过程;而改革开放后的转换则是兼顾统分、以市场化为取向.但中国农村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共同催生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体制"的当代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诞生.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形式既体现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过程,也蕴含着一定的关联.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变迁轨迹和各种形式之间的转换关联,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中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按时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78年至1997年,属于拓荒期;第二个时期从1998年至2008年,属于开拓期.三十年来,在家族文学个案研究等方面取得令人欣喜的收获.为将中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真正推向成熟期,学界今后应在研究的系统化与全面化、理论探讨与个案研究的紧密结合以及古代家族文学的研究与家族史、地方史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治理一直是社会学界重点关注的主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学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中国农村治理的研究经历了理论范式的诸多变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主要有极权主义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地方政府法团主义、市场转型理论、地方市场社会主义等,这些理论都为分析中国的农村治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从整体来看,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理论变迁是西方社会理论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即不断引进和调整新的理论框架,以适合中国农村的特质.对于这种理论变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内在理路,寻找适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忠明 《学术研究》2001,2(6):78-83
国内学界通说认为,历史乃是对以征真人实事的"客观"记述,而文学则是想象和虚构的产物.本文以中国法律史为例证,旨在说明作为思考与解释人类命运问题的人文学科--历史与文学,尽管两者之间存有区别,然而它们之间也颇有相同之处,为了更好地证明这一观点,本文进而以中国古代"判牍"为范围,对正史、档案、文学三者之间的关联意义作为独到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社区理论的研究理路与"中国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理论发端于西方.在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常见有两个社区定义,即"一种关系类型"和"一种地域社会".这两种定义代表着西方学界研究社区的不同理论脉络.中国的社区理论充分体现着西方学界的影响力,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社区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了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但也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为研究理论的机械性、调查内容的肤浅性、研究目的的功利性、研究方法的单调性.因此,提升中国社区理论研究的学科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 《齐鲁学刊》2004,1(4):131-138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归因研究:一个方法论上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我国农村教育公平归因研究在方法论层面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西方话语的简单套用,各学科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观念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单极化运用等.要提高我国农村教育公平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准,就应树立农村教育公平研究的"主位意识",适时丰富和转换研究视角.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公平的本土化研究,构建出各学科共享的农村教育公平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自传入中国就与农村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学科重建以来,农村研究不仅取得了众多的应用成果,也在社会科学本土化道路上取得了进步。尽管如此,农村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农村研究还没建立起一种可供讨论、批评、修正的"学科范式",这恰恰是经验研究不足的表现。基于此,中国农村研究应从丰富的农村经验现象中生发切实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黎族教育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丛书中的一个部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丛书,已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和国家民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其宗旨是发掘、整理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遗产,认真总结少数民族教育的历史经验,揭示各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律,反映解放后近半个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飞跃发展和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教育事业,对于教育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写海南《黎族教育史》,更有其特殊意义,其任务艰巨而光荣,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开创性的科研工作。《黎族教育史》由麻凤鸣任主编,曾宪勇、陈立浩任副主编。现将该书的“绪论”和第一编“黎族的原始教育”选刊于此,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0.
"哲学就是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界的一大教条,它是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误读和曲解黑格尔哲学的产物.黑格尔从来没有讲过"哲学就是哲学史";中国哲学界所以鼓吹"哲学就是哲学史"无非是想借助于哲学史这样一个哲学与史学的交叉领域把自己陌生的哲学研究消解在自己熟悉的历史研究之中;"哲学就是哲学史"是告别黑格尔哲学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纲领;中国哲学必须告别历史,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