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时局动荡,云南、广西、广东等南部边疆省份频遭列强入侵,以致盗匪横行,社会更加混乱。龙济光无党无派,奉行国家主义,反抗外来侵略,清剿盗匪,镇压革命党活动,被清末和民初中央政府所倚重。从革命角度而言,他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但从民族国家利益而言,他积极维护南部边疆稳定,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岑春煊是清末民初时期风云人物,大多时间活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两广,主要依赖于他提拔的龙济光与陆荣廷。在风云变幻时代,三人关系时近时远,他们的合作与分裂对两广及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四个时间段:清末至军政府时期的一致行动;二次革命时期龙济光、陆荣廷投靠袁世凯背离岑春煊;护国运动时期岑春煊、陆荣廷联手驱龙济光;护法运动时期陆荣廷、岑春煊亲密合作,击败欲返粤的龙济光,排挤孙中山,形成桂系独霸两广的局面。两次粤桂战争后,岑春煊、陆荣廷先后宣布下野,退出政界。  相似文献   

3.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江总书记来广东考察时对广东朝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及时鼓励和鞭策。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无疑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回顾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 ,广东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根植于深厚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与实践的沃土。首先 ,它源于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仰。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信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一关于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使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过去抽象的概念与眼前的、现实目标紧密结合 ,使广东…  相似文献   

4.
嘉庆年间天地会在广东的复兴 ,源于当时广东社会结构与社会控制的变化。人口剧增 ,导致农村出现剩余人口 ,从而为天地会复兴奠定了社会基础。土地兼并严重 ,剥夺了农民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依靠个体力量谋生的权利 ,使天地会复兴有了经济上的可能性。而保甲制与宗族制被削弱 ,致使社会控制弱化 ,为天地会复兴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国民革命纲领的实施与广东社会阶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旭光 《学术研究》2000,9(9):71-77
国民革命纲领的提出和实施,是晚年孙中山政治斗争目标和方式的重大转变。这是他对五四运动后中国国情的分析判断,并通过吸收改造新思想来充实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国民革命始发期就是在广东铺开的,国民革命纲领的实施在广东引起了社会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部分社会角色的转换,对20年代中期广东政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钱江     
广东--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从鸦片战争时起,便有无数的爱国者,从全国各地纷纷前来这里,与广东人民一起,共同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钱江,就是这些爱国者当中的一个。他生平最为光辉的活动,就是与鸦片战后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投降斗争的掀起过程,紧密相连,特别是由他草拟的广东人民反侵略反投降的宣言--《全粤义士义民公檄》,更是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近代广东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对广东社会经济史研究也日益重视,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也较为丰富,其中尤以对宋明以来广东社会经济史研究最为深入,研究的领域和视角几乎涉及到了广东传统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并试图从深层次去挖掘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以  相似文献   

8.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推行海禁政策最为严厉的王朝。但明中叶以后,就广东地区而言,对外贸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了中央政府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以及当时国内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之外,明清两朝的广东士宦为解除海禁、开海通商的争辩和疾呼,亦起着无可否认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就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广东士宦开海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央政府外贸政策的影响,并对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经济根源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农民面对当前广东存在的一系列社会公平问题和农村消极腐败现象而在精神世界中滋生蔓延的消极心理,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广东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广东的一种潜在风险因素。引导与调适农民的消极心理,就是要针对当前广东农民中存在的消极心理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以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推进广东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广东为价值引领和归依,建立一整套消极心理的逆向转化机制,化消极为积极,使农民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有序状态,确保广东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精神病是医学、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然而近年来,精神病问题在西方社会已经超越了医学范围,成为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成为西方社会问题的热点。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现代科技革命,使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西方社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瞬息万变的境遇。过快的社会变化对人身、心理都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中开风气之先的广东人,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道德风气又是怎样呢?它究竟有那些变化?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和积极的意义呢?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风尚又有什么内在的影响?这正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地方,我以为广东的道德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支柱道德发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多元化的不同利益主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取代!目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道德未必就完全等同于社会经济体制,但确实与经济基础有着直接重大的关系,旧的计划经济基础的瓦解,使维系在它上面的那一套道德体系失去了根基,…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对广东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见解。他往往以广东为中国的个案或缩影,在此基础上发展建立其理论学说。他不遗余力地宣传他所崇敬的陈献章、陈澧等乡贤大学,广泛关注广东历史、地理、民族、经济、文化、交通、社会等各方面问题,其佛教海路传入、袁崇焕等研究都是近代学术史上开创性的成果。梁启超从感情上、学理上充分肯定和殷殷期许广东和广东文化,以之为中国和中华文明的组成,自尊、自信而不自外,自觉承担起对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责任。其相关论述与他的爱国救国心、国家民族观念、全球视野密不可分,也是梁氏思想和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近代对西北回族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社会的大变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清末的"屠回"浪潮引发回民起义,左宗棠的屠杀和"善后"安置使回族人口的变化最为突出,回族聚居区的变化最为明显,甚至影响到今天西北边远山区回族群众的脱贫和温饱;一次是清末开始的"新政"和马家军阀的崛起对甘、宁、青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在复杂多变的民国时期,回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正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与近代广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孙中山的家乡,他在此生活、学习,发动反清起义,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民国建立,广东又成为他从事捍卫共和、寻求中华民国新生的政治活动主要舞台;他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与南北军阀的强权政治抗争。广东,是他实践自己政治理想的根据地、推行三民主义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 ,勾勒了何其芳 1 942— 1 949年思想变化的轨迹及其变化的内在理路。“新社会梦”是何其芳思想变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动力 ,使他将文学的特性与社会演变的逻辑糅为一体。文人的“梦化”思维导致了他某种程度的思想理性的匮乏 ,以及文学创作的失落。  相似文献   

16.
清末10年,广东社会治安情势日趋恶化。这与广东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加速转型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加速转型增加和刺激了社会治安恶化的因素,又使官绅对城乡控制能力大为削弱,无力应对新旧治安问题。两者交互作用,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罗香林与广东地方文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志华 《学术研究》2005,(5):110-113
著名史学家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努力完善广东地方文献公藏的建设,并对广东近代史料、广东客家文献和兴宁地方文献资料等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整理。这些与他作为广东人和作为史学家的双重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在古希腊哲学发展方向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他关于主体思维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观点,很值得我们重视。(一) 苏格拉底在使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西方哲学史表明,早期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以后逐渐深入,由外向内,转向自我,转向人本身。苏格拉底的思想涉及社会领域较为广泛的内容,其中他最为关注的是对主体思维和社会伦理的研究。在古希腊哲学发展中,他的思想体现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移入城邦之中,使之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李烈钧在广州举起护法旗帜,为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基地打下基础;协调孙中山与护法各方关系,共谋护法;组织征闽海陆军联军,向福建北军进攻;组织滇、桂、粤军,击败龙济光的猖狂反扑;最后挥师北上,巩固粤北防务等五个方面,论证了在第一次护法战争期间,李烈钧为护法战争所作的多方面贡献,其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20.
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政治上经历了从担任广东抗英前线领导者到赴镇海军营、祥符工地“效力赎罪”,乃至遣戍伊犁的剧烈变动,在生活上处于一生中最不安定、飘忽奔波的状态中。虽然他仅在战争初期在广东直接参予对英战事的筹划,但他后来的进退去止都是由战局形势的变化所决定的,因此他的思想认识特别是对英国的认识和制敌方略的变化,和这场战争的发展密切相关,对正确理解当时中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看法,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