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政策伦理是教育政策主体调节教育利益所遵循的价值和规范,包括教育政策伦理价值和教育政策伦理规范两个层次。在本质上,教育政策伦理是规范教育政策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的准则体系,是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的有效手段,是社会主流价值对教育政策的道德诉求。当前,加强教育政策伦理的研究,对于规范和指导教育政策主体的政策行为,保证教育政策的公正与公平,提高教育政策的效率,确保教育政策公共利益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哲学的本质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哲学以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后形而上学是现代哲学的本质。但是,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存在论革命实际上在马克思思想中已经发动。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只有在这一境域中才能够得到充分显示,并且只有在这一境域中,才能够从根本上超越对马克思思想作近代性解读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杜威心灵哲学的意义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杜威之前,西方近代哲学中的心灵概念经历了从笛卡尔的个体自我,经康德的静态先验自我,到黑格尔的动态精神的发展过程。杜威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他以自然主义的方法改造了黑格尔的心灵概念。在杜威这里,心灵成了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意义系统,它高于个体的自我。杜威的思想在当代得到了普特南与麦克道尔的回应,心灵被进一步认为是一个高于个体的、不断发展着的能力系统。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问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和枢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探索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全面论述了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受动性与能动性、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其思想既具有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指导现实社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角度对 2 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一个美学命题——“童话的本质”给予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立足点与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童话观片面狭隘 ,没有透彻把握住童话的本质属性。突破这一思维定势的局限 ,应当从两个观察点重新切入 :考察童话的历史发生、追溯其原初艺术品质 ;以儿童视角切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这样就会发现“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的本质属性 ,这一本质属性对于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营建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的本质意义及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本管理是一个兼具哲学与经济管理学意义的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和实践随着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 ,向更高的层次渗透和跃进。但是 ,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长期的人本管理实践中存在着人本管理等同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管理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等误区。故此 ,需要我们立足于现实社会生产 ,把握人本管理发展的内在的逻辑规定性 ,进一步创造个性化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环境 ,塑造和提倡企业家精神 ,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从而使这一理论更加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7,(4):95-99
对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追问与回答,人类从未停止过,但直到马克思才科学而又系统地给出了答案。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了人的本质。一个是人的类本质,另一个是人的个体本质,这两个本质都立足于人的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不同方面的展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为他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提供了内在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当代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塞尔的心灵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的突破,从4个方面分析“意向性”概念在立场转变中的核心意义,即对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建设性意义作重点分析; 讨论其不同于胡塞尔思想的地方; 批判地讨论从这种概念出发对一些基本哲学问题的回答效力。研究认为,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为其心灵哲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主义基础,然而同时也无法避免自然主义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对原始社会家庭的研究成果,科学地概括了家庭的本质,建构起原始社会的家庭理论。家庭历史观彻底地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唯心主义者否认家庭历史的谬论。原始家庭本质的科学理论成果促成了原始历史观的革命,丰富和完善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不仅对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的阐述,而且,对从原始社会的野蛮时期到文明时代的客观过程中所表现的本质联系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突破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来理解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从目的层次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突出强调生产力的首要和基础地位,突出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完善、深化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马克思之前的传统哲学把人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某种固定不变的"类"共性的缺陷,论述马克思确立从人类实践出发研究人本质的哲学方法的意义在于: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使人的问题的研究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为现实个人的不断自我构建、完善和发展提供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2.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何谓"解释"?何谓"改变?"在意识形态批判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从"解释"的维度过渡到"改变"的维度的?时至今日,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依旧不太完善,这不仅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沦为了呆板的说教,也助长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嚣张气焰。可见,基于马克思的原著文本,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那么,列宁、毛泽东是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上讲把社会主义从科学变为现实,而邓小平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成功意义上把社会主义从科学变成了现实.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继承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基础,指明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方向,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也是邓小平人权思想的重要内容。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既是实现基本人权的根本手段 ,又是达到最高要求的人权的根本途径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保证了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共同富裕消除非人权现象产生的根源 ,防止非人权现象的发生。正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 ,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马克思之前的传统哲学把人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某种固定不变的“类”共性的缺陷,论述马克思确立从人类实践出发研究人本质的哲学方法的意义在于: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使人的问题的研究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为现实个人的不断自我构建、完善和发展提供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6.
对心灵本质的探索一直是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中的热点问题.以"图林测验"作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塞尔通过"中文屋论证"(Chinese Room Argument)对"图林测验"(Turing Test)所做的批判,紧接着对塞尔的"中文屋论证"做了进一步的反思,力图表明理解人的心智仅看重句法或者语义,都有失偏颇,关键要把句法和语义结合起来,才可能是研究心灵的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流行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根本对立,但人们从未探讨这一对立的深层认识论意义。实际上,这一对立不过是人类认识两种理路的区别,即哲学与科学两种研究路径的分化。"辩证法"具有逻辑思维的内在本质,这种本质并不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改变,因而把"辩证法"区分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并不具有本质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也是把哲学辩证法应用于科学研究,但这种应用也不改变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的本质在于"反思"而不在于"反映",辩证法本身即具有"颠倒"性质,由此才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方法与以往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做的概括和方法的联系、区别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上,长期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偏差,其偏差的核心在于夸大甚至僵化社会主义一般,忽视甚至否定个别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试图根据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揭示社会主义一般和个别关系及其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而说明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一般的特殊方法论。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强调了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个别特征,为丰富社会主义一般提供了现实基础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实际上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构成:一是何谓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meaning as use"的口号所集中表达的思想,被看作一种与指称论、观念论等平行的意义理论是一种误解。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立场是理解这一思想的关键。自柏拉图以来把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化并对其本质进行追问是整个本质主义哲学传统的根源,维特根斯坦反其道而行,通过把抽象化的名词meaning回返到其动词to mean本身,不仅消解了意义问题,并继而试图消解整个本质主义哲学传统。"meaning as use"实应被理解为"to mean is to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