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岳阳楼的记忆最初是来自宋代范仲淹写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但真正零距离接触岳阳楼,还是最近的湖南岳阳之行。  相似文献   

2.
《范文正济秀才》是北宋魏泰所著《东轩笔录》中的一篇笔记,记载了范仲淹接济孙复并教授他《春秋》之事,近来常被当做信史引用。本文从孙复到太学任职的时间,孙复与范仲淹的年龄相仿,孙复实为范仲淹举荐,孙、范二人的《春秋》学差距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该笔记所记之事不宜作为信史。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楼,其中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及江西滕王阁,皆因有北宋名臣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唐朝诗人崔颢作《黄鹤楼》、  相似文献   

4.
范园情思     
李向阳 《中华魂》2014,(12):44-45
正对范仲淹,我还真是心仪已久。我第一次参加全国高考的时候,作文题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幸亏自己背会了《岳阳楼记》,还对范老先生的诗词《渔家傲》、《苏幕遮》熟读成颂,在文章中还旁征博引范仲淹的词加以印证。这一年,托范老夫子的福,100分的语文我考了93分,作文竟然是满分。这真得感谢范仲淹先生。  相似文献   

5.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这首词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是秋天的景象,而是他通过秋天的景象,调动出自己独特的心灵储存。从《渔家傲》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储存呢?  相似文献   

6.
边读边写     
美学家朱光潜,在学生时代,就注重边读边写,曾发表了一些著作,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和英文论文《悲剧心理学》。他说这种边读边写的做法是有益处的,为写,学习就得认真些,要就所学问题多费心思,把原书吃透,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斟酌表达方法。他认为这种以写带读的方法,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和思想训练,写也消化了读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古典名篇《岳阳楼记》开头一句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为什么不从“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写起,或从“庆历二年,滕子京因事下狱'写起,而选择'.庆历四年春"下笔呢? 这里是大有文章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大多背诵过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而那句脍灸人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诗句,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同时也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一切有志之士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大多背诵过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而那句脍灸人口“先天下之忧而忱,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诗句,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同时也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一切有志之士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0.
齐鲁是中国古代小说之乡,明清小说名著大都为山东人写或写山东事,而尤以与泰山文化关联最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绿野仙踪》等五大小说名著,其作者或为泰安人,或隐以泰山为背景,或明确写在泰安发生的故事等,多取自于泰山文化,可称之谓“泰山小说”.“泰山小说”是泰山文化与时俱进的产物,与泰山相得益彰,而泰山更需要“泰山小说”携程.“泰山小说”是泰山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的重大课题,有关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1926年重新实施《故事新编》的写作计划,首先写的是什么?是《奔月》,还是《眉间尺》?本文以为廓清这个问题是研究《故事新编》中构思发生变化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红取之于金而红于金"。凡物俗则不足观,有灵性则格外可人,《金瓶梅》则突出人之俗,而《红楼梦》突显人之灵性;作为生命之始的性是纯洁而美幻的,以恶念待之则见淫滥,以纯情待之则现诗意,《金瓶梅》写其淫滥,而《红楼梦》写其纯洁美幻;肉身之享乐是容易满足而生厌的,往往以空为结,而情感会给生命诗意的栖居感,《金瓶梅》写肉欲,而《红楼梦》写情感。宗教精神是人性之高贵处,是美丽生命不可缺的,缺则难免生命下滑于浊臭之泥坑,《金瓶梅》则写腐臭之行尸,而《红楼梦》突显宗教信念。从俗不可耐到超尘脱俗,是《红楼梦》在人物形象上对《金瓶梅》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岳阳散记     
汪士慎书“岳阳楼”匾 岳阳楼是湖南省岳阳市的西门城楼,海内名胜。始建于唐,宋时重修,大家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脍灸人口。楼门悬挂“岳阳楼”一匾,系清书画家汪士慎墨宝。 汪士慎,“扬州八怪”之一。野史中说他多臂力,人呼之“梦龙将军”,诸家书法无所不精。笔落之外,大则一字方丈,小则径寸千言,铁笔甚妙。汪士慎年少时去岳阳贩米,偶至一寺,见十几个读书人在佛殿用沙子堆成“岳阳楼”三字,每字丈余。汪笑道:“可以墨书,何艰难如此!”众人禀告郡守,请汪入内,煮墨一缸,汪士慎用碎布蘸墨,书于匾卜,顷刻而成。郡守叹赏久之,嘱汪士慎落款于后,悬挂于岳阳楼头,名楼名字,相互辉映,同为胜景。  相似文献   

14.
看学生的作文,最痛苦的是看不到跳出一些框框和束缚的作文。一篇《周末》,没有一个人写到电视台的《非常周末》节目,尽管绝大多数人都看过,也喜爱看这个节目;一篇《回家》,没有一个人想到过写港澳回家或者假想自己这个台湾同胞回大陆这个家或者在大陆做生意的台湾人回台湾的家,更没有人假设自己坐"神八神九"之类的太空飞船回地球这个家……我们的同学太善于写出一个小我,只反映个人的喜怒哀乐,却想不到写出一个大我,去反映时代的脉搏和心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两首诗最早是林克在《忆毛泽东学英语》中披露的,记载写于1959年11月。此后为许多报刊书籍转载收录,流传7年后,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党的文献》杂志据手稿定为写于1955年。但经诸方面详细考证认定仍应写于1959年11月。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作何解读,其中既有史料解读的分歧,也有词汇训释的差异。“越明年”的解读,当从历时性的语料研读入手,找出直接的证据。从时间记载确切的墓志资料可以看出,“明年”指的是次年,而非第三年;“越”字与时间连用,有“越”+时间点、“越”+时间段两种,前者表示的即“越”字后的时间,《岳阳楼记》之“越明年”正是如此。后者表示的是跨越、度过一段时间,“越”字为动词。在“越”+时间点这种用法上,“越”与“粤”相通,“越以”和“粤以”用法一致,“越”“粤”二者均是句首无意义的虚词,不能训作介词“到”“于”等义。因此,“越明年”即“明年”、次年之义,在《岳阳楼记》中,指的是庆历五年,而非庆历六年。对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时间的再解读,也可判定岳阳楼增修在庆历五年,与词汇的训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全宋文》失收曾公亮致范仲淹之《与范文正》一文,失收曾从龙《乞容纳言官疏》一文,同时误曾惰与曾怀为两人,一人文章分收两处。本文据相关史料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18.
《醉翁亭记》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相似文献   

19.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者郭沫若,是在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而登上诗坛的。但是,谁是郭沫荇初登诗坛的“伯乐”?也即是说,谁是当时《学灯》的编辑?学术界却有不同的说法。倪墨炎同志代表了一种较通行的说法。他在《郭沫若怎样登上诗坛》一文(见1982年11月16日《新明晚报》)中说,郭沫若因为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看到康白情《送曾琦往巴黎》这首真真正正的白话诗,而唤起了自己也去写白话诗的胆量,就把自己的诗作寄给报社,不久也在《学灯》上发表了。倪文的结论是:“引发郭沫若写新诗的是康白情,但郭沫若的‘伯乐’却是《学灯》的编者宗白华”;其根据是郭沫若本人的创作回忆:《我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