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保障性住房大规模投入建设并使用,我国住房保障即将迈入“建管并重”的攻坚阶段,“管”的问题日益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保障性住房社会福利的发挥.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廉租住房,其动态管理是充分发挥住房保障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加强廉租住房的动态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针对我国廉租住房的发展现状,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管理的视角出发,阐明了我国廉租住房动态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廉租住房动态管理机制的形成及其障碍性因素,并初步构想了我国廉租住房动态管理机制所需涵盖的要素.  相似文献   

2.
吕萍  李文璐 《理论界》2013,(11):149-152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作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在城镇住房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呈现产权式保障向租赁性保障过渡的趋势.本文分析梳理了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问题存在的深层次根源,在对两种保障供应方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理性面对住房保障制度的变迁,提出差别化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思路,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迄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保障性住房在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消费、协调住房供求结构、改善居住环境、平抑房价、解决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看到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的缺失。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科学、严谨、良性、互动的退出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杨玲 《西部论坛》2011,(5):35-43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规模不断扩大,保障品种不断创,保障对象不断多样化,需要各地改革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在供应管理上需要注意保障群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在需求管理上也要不断调整保障住房进入和退出的限制条件。重庆市保障性住房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管理机构尚不健全,机构力量薄弱,机构职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方式单一,且租金标准与中低收入者期望存在差距;保障对象扩大化影响到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准入和审核方式需进一步完善,退出监管困难。应尽快出台住房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分工明确、层级清晰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采取多元化供应方式,根据住房经济支付能力确定租金,以实现科学合理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合理确定保障范围,严把进入关,实施有效的退出管理,以严格保障性住房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行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对城镇住房保障的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无论从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还是从城镇住房保障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都需要对现行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这种改革和创新应该是系统性的,需根据高公平、高统一和高效率的基本原则,按照整体设计、整体推进的思路,以破解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为重点,明确城市地方政府的责任,确立公共租赁住房的主导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障性住房产权制度,坚持租售并举、配补并举、阶段递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方式的多元化,建立起分层、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住房保障管理体系,最终构建起公平、统一、高效的新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如何对建成的住房进行合理的分配是关系到改善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条件的大事.澳大利亚的公共住房分配体制较为完善,在分配目标的选择、准入资格的确定和具体分配方式的采用等方面,均能够给中国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住房具有公共产品和民生商品的双重属性,攸关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住宅确保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基于住房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主法治的当代,黑龙江省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深入推行国家保障性住房制度,确保公民住房权,规范黑龙江省保障性住房健康良性发展,维护房地产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和和谐社会进程。为此,黑龙江省有必要出台《黑龙江省住宅条例》、《黑龙江省城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和各类保障性住房配套法规,专门立法以彰显住房保障权,从立法高度为黑龙江省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理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虹 《兰州学刊》2008,(10):66-69
分析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是把握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的关键。一般来说,住房需求与经济、人口、政策、城市化水平和市场预期息息相关。文章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住房需求近年来持续旺盛但当前出现波动的原因,并对住房需求量的短期和长期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福利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西安市购置型、租赁型两类保障性住房居民入住前后福利水平进行了量化测度。研究得出:西安市被保障对象的总体福利水平有所提升;两类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效应变化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购置型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水平提升明显,其中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得到改善,但交通条件、就业环境、心理状况出现恶化;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水平出现小幅下降,其中仅有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其余条件均出现恶化。为此,政府应针对两类保障性住房的不同特征分别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资金缺口问题日益凸显。保障性住房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应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体,并应以财政和税收作为筹资的主要工具。而弥补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的主要突破口应在于对现行财税体制的改革。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制度、住房保障的财政补贴模式及相关税收政策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保障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住房保障问题不能仅依靠市场去解决,中央及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住房保障责任,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地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的利益.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举措.然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注重考虑局部经济利益,忽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形成了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央政府的政策收效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政府是否采取积极的履责态度.文章运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上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城镇住房保障"三阶段"动态演进的框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观国外住房政策的演变,无一不为当时的住房市场打上阶段性的发展烙印.住房发展阶段决定了住房保障体制的覆盖范围和程度,影响了住房保障方式的选择以及各种具体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提出了城镇住房保障发展水平的倒U型曲线假说,并对浙江省城镇住房保障"三阶段"演进的框架模型作了具体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3.
廉租房作为政府保障性住房工程的一项基本体制,是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结合邯郸市廉租房建设的现状,分析了邯郸市廉租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城市保障性住房运行机制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保障性住房在缓解地区住房供需矛盾、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及推动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中低收入者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保障面过窄等问题。鉴于此.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运作机制、房源保障机制、房源控制制度和运营机制,加快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住房二级市场,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住房保障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发展的"生命线"①。为了实现住房保障分配结果公正、住房保障资源公平善用的目标,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在逐步完善准入分配制度的同时,健全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退出机制,在"入口"和"出口"两个环节加强管理,履行地方政府责任,最终实现制度创新与社会公平理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规划及空间选址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曙晓  田小平  冯华 《河北学刊》2012,32(5):119-122
当前保障性住房多采用独立集中的建设方式,且大多选址在城市边缘区域,导致中国城市出现居住空间分异,产生严重的社会隔离。文章针对此进行分析,就今后的保障性住房规划及选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症结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住房保障体系的症结,主要表现为住房保障供应同时存在量差和结构空间差.解决这些症结,需要在大力加强政府保障责任的同时考虑住房保障的现实可行性,建立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资金和房源筹集机制,不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同时要稳定房价,坚持对保障性住房的结构、面积和产权流转进行必要的干预和限削;努力克服住房保障政策执行中的动力不足问题,形成中央-地方良性互动的格局;推动建立奖惩兼备的保障住房监督机制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8.
谭安富 《兰州学刊》2014,(6):99-104
住房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刚性需求,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成本,住房保障阙与否会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推拉效应。当前,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主要有福利型住所、私租型住所、自购型住房、自建型住房、保障性住房五种形式,但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阙如。结合我国国情,未来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通过"三位一体"模式加强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保障性住房社会管理能力方面的短板,削弱了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实效性。应当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居民多方面的积极性,合理安排政府各部门的职权,利用购买公共服务等多种方式,完善在住房保障的信息管理、准入退出、监控制度等方面的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需求方建立基于居民支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需求量模型,从供给方建立基于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供给量模型,估算出重庆市2012年保障性住房支出合理区间,以更好地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在重庆市现有经济水平和财政能力下建设规模适度的保障性住房,使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既能满足城镇居民家庭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又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