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苏关系与中共意识形态曾经存有高度的关联性,两者交互影响,甚至互为因果.因而,对中苏关系的分析往往折射出中共意识形态的变迁脉络.从国家利益、政党利益、意识形态观念、政治领袖四个方面.文章揭示了中共意识形态与中苏关系的互动过程,由此形成了对中共意识形态的一项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到西藏反分裂斗争与社会经济变迁的特殊历史情境,从短时段的、个体主义的理性行为逻辑到中长时段的、集体的族群现代化经历与多民族国家民族统一及合法性建构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西藏意识形态安全领域中的三大重要问题,指出意识形态在有效动员社会资源、反击敌对势力所谓"普世权利战略"和建构现代化进程中多民族国家的合法性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若干新挑战与新机遇。  相似文献   

3.
二战开展大规模的军事研究延续了美国大学进入"大科学"时代的跨学科研究偏好。为了使美国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顺利运转,美国联邦政府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了"政府所有—大学代管"的契约设计,这种外在的管理体制与"政府所有—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的内部运行机制达到了很好的契合。"政府所有—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是其活力所在,高效的运行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政府所有—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证科学"语境中实现了对传统意识形态的解构,建构了以揭示历史规律为主要任务的新历史观。意识形态是对生产方式的间接反映,各种意识形式不管多么虚幻,都必然折射出特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性,改造或重建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必须从改造生产方式及其现实维度出发。《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消解传统社会的阶级意识及其具体形式的同时,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也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5.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新的语境。与以往历史境遇最大的差异在于:它不再以摧毁和否定旧体制旧文化为己任,而是致力于建构新的文艺秩序。为此,它要求作家正面表现社会现象,歌颂民族国家建设和革命历史,并着力清除"不洁"和"不纯"的叙事方式。王林的《腹地》写作于四十年代初期,它塑造了日常化的具有普通人性的英雄形象,保留了时代与乡村的原生风貌,却与新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裂",成为新中国最早受到批判的长篇小说。批评家认为小说中的很多描写与文艺新秩序的要求和写作原则相去甚远,对作者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警告。"十七年"文学批评主题的生成并非单纯的文艺问题,而更多地来自于民族国家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规约。  相似文献   

6.
闫知航 《理论界》2002,(3):11-12
在关键的1949年,我们不能说中共与美国根本没有机会建立起某种联系,但双方的决策者都不是在一张白纸上来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中共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在当时都受到意识形态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中共与美国的对抗格局。一、中共与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撞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兴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它从发生之日起,  相似文献   

7.
钟金燕 《理论界》2012,(7):21-23
熊彼特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两种意识形态与制度并存、竞争的年代,故其思想被深深烙下了历史的印记。熊彼特的"社会主义"与马恩的社会主义思想既有相似性,也存在显著差别。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较量、竞争的今天,重读熊彼特的"社会主义"思想,能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研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绕不开"颠倒"这一核心范畴的,而目前学界对于"颠倒"的重视不够,缺乏对于"颠倒"的系统阐释。通过阐释马克思意识形态中"颠倒"的三重幻境、形成机制和祛除路径等方面,来从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角度对"颠倒"的内涵、产生原因、过程、作用、功能等进行批判分析,可以认识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意旨,不仅在于批判和改造旧的意识形态,还在于创造一个新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9.
1949年,在新解放地区,中共进行了紧张的支前借粮和公粮秋征运动,外加人民币贬值的损失和公债任务,造成农民负担沉重,从而导致1950年春中南各省普遍发生了饥荒.各地许多已经消失的“匪乱”重新活跃了起来,进行抗粮抢粮的请愿和暴动,一度造成政府和民众关系紧张.为此,中南局通过发动群众对“地主”进行“减租退租”斗争,成功把“农民—政府”之间的冲突引向了“农民—地主”的“阶级”矛盾.中共政权有意坚持在新解放区实行农民继续交租,后依法减租的政策,刻意推迟“土改”时间,以便有充分理由对地主阶级征收高额的阶级累进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这表明,中共的“土改”并不意在简单地改变乡村土地制度,而是要把它当作新政权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依附体,以及各项行动合法性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0.
李秀石 《社会科学》2006,(12):57-64
改善教科书的国际活动以自愿、自律为原则,公正、客观地理解历史,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本文从德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及民间人士三个角度,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开展改善教科书的国际交流活动,总结德法、德波两个不同类型的教科书交流模式的实效及意义——消除战争加害国与被害国之间的历史积怨,改善加害国教科书内扭曲的历史认识,以及双方教科书中不利于发展相互友好关系的内容,形成政府主导但有别于政府外交的改善国际关系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值得我们重视的思想资源。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上,传统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过于狭隘,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的更加广阔和深刻的意识形态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总体上说,主要涉及到:意识形态的范围、价值问题;意识形态的主体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教育问题;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意识形态的种类;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宇兰 《兰州学刊》2011,(12):6-9,24
当前"意识形态"一词的使用不断被泛化,但是意识形态概念却仍处于非反思的境地之中。对于这个熟知而非真知的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的理论资源彰显出其重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与现代性批判密切相关的。现代性的现实是意识形态的生活基础,现代性又通过意识形态以现实的文化机制表现出来。现代性是意识形态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是现代性的文化呈现。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我们既要以批判的态度来变革以往的"否定性的意识形态",同时又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肯定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研究,社会心理科学关注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公众对政权体系的合法性预期,建立在国家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领袖人格、意识形态、政府绩效、制度规范等基础上,内在地反映了政府行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政府绩效对社会公众心理预期的迎合程度。了解社会公众的合法性预期,对于获取政治合法性资源,民众的合法性支持,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共性"是分析现代政府活动和行为的重要工具,对公共管理公共性价值的探讨则有利于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本文在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立足研究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进展状况,探索公共性价值取向偏差及其引起的政府失灵、权力寻租等一系列公共性缺失现象,并从政府应树立公众至上的理念、建构参与式国家、建构公民社会、法治观念与制度、加强公民公共意识教育等层面,阐发了公共性缺失的救治路径。  相似文献   

15.
郑海侠 《理论界》2009,(11):89-90
本文将作为主体的"人"区分为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两个层次,并分别考察了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个人主体的"人"正是经过了意识形态的建构才成为了主体,而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由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建构并不断被重建的。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党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和平外交的转变过程,在党际交往的对象和内容上由与一种类型政党的交往发展到与多种类型政党的交往,从侧重于政治和意识形态逐步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利益、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尊重政党政治的多样性和政党格局的多样性,促进对外经济合作,探讨治党治国经验,加强多边接触与合作已成为新世纪党际关系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涉及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学科和领域。刘英杰博士撰写的《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立足于技术霸权时代意识形态出场方式的变化,把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两个在传统哲学教科书中没有直接联系的概念建立起新的本质联系,并对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意识形态,怎样成为意识形态,传统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把个人意识发展史、人类意识发展史和意识形态三者统一为一门学问,对意识形态学说有着积极影响。马克思于1842年创立德文"意识形态"概念,但同时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张扬了人的个体精神生产的自由本性,而不是定位于意识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强调的不再是自由的精神生产,而是被控制着的意识形态生产。到《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对精神生产内部有了深化的认识,开始对精神生产作出内部区分:一部分是直接反映阶级意志的意识形态,即"意识形态阶层构成的上层建筑",另一部分则是更能反映精神自由特征的精神生产,即"最高的精神生产"。弄清楚马克思思想的内在构成,有助于发展真正自由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延华 《阴山学刊》2011,(2):90-93,113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文化"向度引来了40年来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其理论中的"文化"蕴涵着权力与政治色彩,发挥着建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职能。从其本质来看,葛兰西语境下的文化霸权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文化与意识形态场域加以分析,阐述其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置"的特定语境及生成酵素,对于在深层学理...  相似文献   

20.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人民主权宪法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有效途径。政府信息公开起源于北欧,相继在英美法系国家和亚洲地区获得迅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实施至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仍然存在公开"难"、申请"难"和诉讼"难"等问题,我们应该从观念更新、制度配套和法律保障三个方面来大力推进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