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鼎罐寨是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董马库乡板栗村的一个自然寨,寨里有25户人家,共120人。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这里有"来到鼎罐寨,难揭鼎罐盖"之称,言下之意是边远偏僻、交通不便。进入21世纪,它的穷困面貌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即使来了客人,也难得吃饱饭。  相似文献   

2.
鼎是商周礼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在它身上,既凝聚了现实生活的世俗性,又饱含古人的文化想象.本文从其创制入手,通过分析上古文献,阐述商周时代鼎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世俗"二元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3.
生态资源在少数民族村寨扶贫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制度不均衡等原因,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对资源的控制权力和利益的主张能力.通过增权理论的内涵和实践分析,以"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为例,探讨如何将增权理论应用于民族村寨生态扶贫开发之中,促进村寨民众在个体、 人际、 经济、 政治等层面的全面"增权",以期更好地实现民族村寨生态资源扶贫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建国前,广西大瑶山瑶族的社会组织是石牌制度,其头人叫石牌头人;大苗山融水苗族是"寨老制"或竖岩组织,寨老是这一组织的首领;三江侗族的是款组织,款有款首,也叫寨老.根据文史资料,石碑头人、寨老和款首,是村寨的自然领袖.何谓自然领袖,如何看待其权力和地位,及其对民区域自治的意义,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自然形成,这是村寨自然领袖的总特征.具体说:(1)他们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世袭的,而是在村寨群众信任基础上推举的.(2)被推举为村寨首领条件,除了苗族、侗族中有是否长者的资历限制外,不受财产多寡的限制,凡带头遵守本民族村寨的法权习惯,办事公道,有判断力.能言善辩,并  相似文献   

5.
自清末丁树贞先生将家传的諶鼎铭文拓本公诸于世后,金石专家纷纷收录諶鼎铭文拓本并释文,各有高见。本文逐字逐句考释諶鼎铭文,认定"諶"字是中华诚信文化的源载体。  相似文献   

6.
自清末丁树贞先生将家传的諶鼎铭文拓本公诸于世后,金石专家纷纷收录諶鼎铭文拓本并释文,各有高见。本文逐字逐句考释諶鼎铭文,认定"諶"字是中华诚信文化的源载体。  相似文献   

7.
黔、桂、湘、鄂四省(区)的侗族地区山青水秀,林海茫茫,植被完好,是个百鸟禽兽栖息的乐园。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侗家人养成了,爱护环境的良好美德。护寨树:侗族有句俗话:"大树保村,长老保寨"。在侗乡,不论你走到哪村哪寨,环境相当优雅,寨中有竹林,寨后龙山栽有树,那些高大挺拔的树郁郁葱葱,时常听到鸟的叫声。为啥侗族环境保护得这样好呢?侗家人早就有爱护环境的意识,侗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本文对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村以"工分制"为基础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从苗族与社区历史、"安全第一"的农民道义生存伦理、苗族文化、"路径依赖"原则等社会文化生态因素对这一特殊旅游模式作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升鼎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礼仪和生活器具,一方面"升"有"进献"之意,不仅做煮牲烹食的日常之用,还是盛牲祭祀时的重要礼器;另一方面也是统治阶级划分身份等级与权力的象征,具有"分明尊卑,区别上下"的作用。春秋时期,楚国在吸收中原姬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楚人独特的审美与高超的技术,独创"楚式鼎";争霸之路,楚风传播,又影响了一定地域的铸鼎形制。透过楚式升鼎的器型与装饰,可以窥见楚地瑰丽自由、创新包容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10.
融安县壮族约占全县总人口275,864人的35%.该县的沙子乡古益村南弄寨,沙子乡沙子村塘头寨和泗顶镇吉照村喇寨屯,是古称"四十八弄"的一部分.三个村寨之间互距10公里左右,由南向北延伸而形成一字形.这里是融安县壮族聚居区,周围数十里全部是壮族居民.三个壮族村寨壮族居民具有壮族的各种特点与传统习俗.1989年3—4月,笔者对三个壮族村寨共162对婚例的  相似文献   

11.
正命运多舛的司母戊鼎杜老一生鉴宝无数,最著名的当属"马踏飞燕"等国宝级文物。国之重器司母戊鼎几十年来令他魂牵梦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做了很多精深的研究,直到不久前还撰写了新的论文《司母戊鼎铭文形音义研究》,对学界争论已久的"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的问题做出了严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意象要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995年国家旅游局推出"民俗风情游"之后,少数民族村寨成为了旅游者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但许多的少数民族村寨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理论将为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晓林 《中国民族》2012,(1):18-19,16,17,2,3
2011年的金秋时节,贵州省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盛世大典,向黔看,向前进,各民族体育健儿在贵阳尽展风采。与此同时,即使是异彩纷呈的竞技竞赛项目让人眼花缭乱,即使是丰富神奇的传统体育表演令人应接不暇,但依然还是有许多参会者对于9月7日的那场"全国民族运动会.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颁奖盛典印象深刻。那些熟悉而陌生的"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令无数人心仪神往。  相似文献   

14.
民族旅游的开发是近年来旅游学术界和实践中争论较多的问题,主要围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而展开。村寨旅游是民族旅游开发中一种主要的形式,本文在比较几种民族村寨开发模式的基础上,以“中缅第一寨”——勐景来的成功开发实践为案例分析,提出一种以保护开发为前提、公司起主导作用、有鲜明特色主题、村民普遍受益的多赢发展模式,即CCTV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对少数民族社会进行了不断的改造,国家权力深入到了少数民族村寨层面。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村寨政治体系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和新乡制建设的重要阶段。在这些变化中,国家权力是推动村寨政治变迁的绝对力量,因而,少数民族村寨政治建设中体现了国家要求的"齐步走"的特点,其结果是少数民族村寨政治体系从多元异质结构变成了同质化结构。  相似文献   

16.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文章从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原真性、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带来的影响、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以及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利益相关者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同时,还从理论体系建设、跨学科比较研究、民族志的写作范式、研究范围以及学术服务社会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不留神,我与苦竹寨撞了个正着。苦竹寨是一个古集镇,建于唐宋,盛于明清。曾是澧水上游"千帆林立的老码头、商贾云集的古集市、艄公荡魂的逍遥窟……"苦竹寨,位于桑植利福塔镇澧水上游右岸,距九天洞仅2.5公里。它依山傍水,座落在河畔青石台地上,是茅岩河平湖游  相似文献   

18.
震后萝卜寨喜迎新风貌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羌族村落,可是"5.12"大地震却让萝卜寨变成了断壁残垣,现在寨里的村民都住进了过渡安置房,而他们新建的永久性住房也正在加紧施工,村民们在不久后就将入住新家。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与"族群"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认为,当前"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泛滥,有取代"民族"概念的趋势,应该引起注意.两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互相取代."族群"概念应是"民族"概念的补充,是对"民族"的细化研究.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和关系,有利于正确地指导民族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1910年滇越铁路开通后,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于碧色寨务工,碧色寨的民居就在那时建盖。碧色寨北正街大多为一到两层、以当地石材砌筑而成的石木结构筒板瓦硬山顶民居。本文对碧色寨民居的修缮原则做了简要分析并强调修缮的过程监管和修缮过程中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保存好修缮数据资料的一些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