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是将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视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各种微观经济组织的变革与创新进行了制度经济学的阐释,并进而说明政府在今后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创新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传统的经济理论还是具体的经济实践来看, 商品经济社会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被认为比较成熟并被普遍采用的有三种,即家庭私人经营、股份制与合作制。但从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的演变趋势来看, 并没有沿着上述经典的思路展开,而是走了一条折中的道路。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的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中的内在原因、机制与效应,最后从理论上对这种折中的组织形式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业发展的障碍主要受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要想突破农业发展的困局,必须采取农业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农业人口素质,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或非农产业就业能力,逐渐实施普惠式的社会保障,才能彻底地改变农业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局面.因此,农业改革已经不是原来改革开放初期,在农业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它所涉及的程度、广度或深度都不一样,依赖于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建立、健全或完善等.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就是市场机制的研究。为了改进市场机制 ,实验经济学家研究了各种交易规则下成交价格向均衡价格收敛的速度。本文则主要分析了市场实验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 ,当前我国经济学界应该开始重视实验研究。加强经济学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有机结合 ,将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实证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体系的微观经济分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市体系研究范式 ,旨在用微观经济学的规范数学模型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 ,分析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同时获得城市体系的具体组成。它分为新古典城市体系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两种。前者假设“集聚力”是本地化外部规模经济 ,“分散力”是城市地租 ,由于二者的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均衡 ,得到具体的城市体系 ;而后者假设“集聚力”是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规模经济以及“分散力”是运输成本 ,通过分析城市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内在因素 ,证实了中心地理论的城市体系结构的存在。该范式对我国发达地区 (例如浙江、江苏 )的城市体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投资微观经济环境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投资环境中 ,微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具体企业的小环境 ,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赢利水平的高低。本文就如何评价我省吸引投资的微观经济环境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改善作出了初步探讨。一、青海省投资微观经济环境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1、研究理由。投资主体的投资活动由其投资动机决定。投资动机通常可以分为盈利性动机和非盈利性动机。对投资主体而言 ,非盈利性动机是投资主体的初始投资动机 ,盈利性动机是投资主体的终极投资动机。据调查发现 ,在青海省的投资类型主要为企业成长型、降低成本型、发展市场型和获取自然资源型 ,其中获取利润是…  相似文献   

7.
文志铭 《学术研究》2003,1(8):33-36
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政府的公共经济政策是一种不完全契约,在缺少对政府行为强有力的外在约束的情况下,政府主要依靠自我约束机制即依靠信誉或可信的承诺来实施,这时就极易发生政府的机会主义,其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使政府微观经济职能具有法治基础,从而使得政府的承诺具有可信性,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依据宪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建立约束政府干预微观经济的法治规则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别论述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微观经济规制政策的内容、有效性及存在理由.从实施依据、目标、主客体、手段、调节对象、调节特征等方面比较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微观经济规制政策的差异,并且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认为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有互动关系,互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业改造的四种特殊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农业发展规律表明,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工作是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推进农业转变。我国传统农业曾经创造过历史的辉煌,它给我们留下丰富遗产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包袱和难题。当前,我国传统农业体系自身的缺陷已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就如何改造传统农业提出三种目标模式,以期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产生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王询 《北方论丛》2004,(1):105-113
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农户.然而,在农民家庭与农户的一致性程度方面,中国与欧洲是不同的,由于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布较为分散,两者的一致性较高;而欧洲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农户中包括了较多非家庭成员,两者一致性相对较低.在由于制度、耕作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对农户间合作的需要与合作社会形式方面,以及以村落为分析范围的社会中间组织方面,中国与欧洲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化: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无疑是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步入现代化的所谓后发优势,在21世纪必定是与信息化联结在一起的。中国正处于赶超西方社会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选择,那么,信息化必将是中国告别传统农业并建立起现代农业的技术选择。近年来,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它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显然,农业信息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机械、农业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而且有助于通过科学施肥实现粮食增产。同时,将农业信息化因素加入到农业经济增长中,也降低了人力资本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产出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组织:政府改革的新组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留在机构改革上的政府改革已经走入困境。在未来,政府改革就其组织层面而言,必须有新的取向。任务型组织是当代政府改革的组织取向。它是与常规组织相对的一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需求的组织形式。任务型组织由于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自我调适性而在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中显示其优势,具有传统的以官僚制为基础的常规组织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的组织取向要求政府在改革上必须有观念上的转变,把服务型政府作为自己的目标,动用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应对变动不居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4.
农业合作社具有民主控制、贴近服务对象、服务于社员等特质,决定了农业合作社是发展农业服务业的基础单元和最佳平台,对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打造农业服务业产业链条、构建农业服务业发展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外农业合作社在农业服务业发展中作用的分析,结合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农业服务业中的作用、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和规范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发展不足、规范不够。应积极引导、推进其发展;完善中介机构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自律功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是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经历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外延型、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使农业走上精细化、内涵型的现代化之路。同时,要发展外向型企业,推行规模化生产,必须要用发展工业的方法发展农业。从长远看,要推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向外向型农业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南中部山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与农业生态环境加以实证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案件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案件一方面呈逐年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在审判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缺少法律依据、定性困难、主体资格难以确认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应立法、明确案件性质并确定当事人主体资格,对于解决此类纠纷、稳定农村社会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媒体操作的两种观点,在学界存在认识上的重大分歧。一是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与国有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有体制冲突,主张90%的国企彻底民营化,其余逐步稀释国有股(直至零);二是用市场的决定作用否定政府的调控作用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虚构我国意识形态深藏着“苏联模式”,是“深化改革的障碍”。文章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逐步打破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显著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本质上讲,借口存在“苏联模式”的障碍,用市场经济否定国有经济和一切公有制经济,进而否定政府必要的调控作用,实际上就是主张全盘私有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俄国农业改革的艰难推进与斯托雷平的农业现代化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俄国社会的突出特征即村社—等级的封闭性使不同等级利益相左,使专制制度在实施对内政策过程中左右逢源,迟迟不能解决土地占有和土地利用问题。维特领导的财政部和普列维挂帅的内务部为制定农业纲领竞相争宠,二者围绕村社命运和解决农业危机的途径问题意见不一。1905年革命和农民运动迫使尼古拉二世接受维特解散村社的主张。斯托雷平广泛地吸收前人的建议,基本按照既定的方针进行农业改革,但因上层统治者的主观倾向性、放弃旧制度和实施改革的准备不充分以及社会对实施改革的思想准备不足而未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