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复音词占据汉语词汇系统的主要地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对汉语复音化的时间、复音化的原因、复音化的途径进行了综述.针对学界鲜有对古代汉语复音词的判定方法,尝试提出了古汉语复音新词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2.
唐子恒 《文史哲》2004,(6):59-61
关于汉语词复音化的原因,学术界曾有多种观点,如语音简化说、外语吸收说、义类义象分离说、精确表义说、审美观念说、韵律构词说、句法结构词汇化说,等等。以上说法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解释汉语词复音化的部分原因,但这每种原因均不能单独促成词的复音化。引起汉语词复音化的原因是综合的,而且各种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在各具体词中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复音化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汉语词汇出现复音化趋势之后,汉语的整体面貌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语音系统的简化,新词、尤其是虚词和虚语素的产生,新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范畴的出现,都与汉语双音节的韵律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语音、词汇及语法等几个角度来探讨汉语词汇复音化对汉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语词的构成是循着由单音节到复音节的方向发展的。先秦上古汉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客观事实。汉沿由单啬词渐变为复音词的原因何在?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史稿》中写道:“汉语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将来实行拼音文字的时候,拼音文字也会成为汉语复音化的第三个因素,因为复音化是减少同音词的重要手段之  相似文献   

5.
试论敦煌变文词汇复音化的三个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敦煌变文词汇复音化的三个趋势陈卫兰汉语词汇总的发展趋势是单音节变为复音节,这种趋势在近代汉语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迅速。美国汉学家罗杰瑞认为:“双音节词主要通过合成及加词缀两种方法构成。”①当代学者对复音词的研究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对先秦...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语料库中,据统计共收集晋代偏正式复音新词2805个,占全部复音新词总数43.11%,数量居各类复合词之首。新词在语义、词性构成上都较先秦两汉有较大变化,存在语素转喻造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复音介词数量丰富,构造方式多样,功能意义全面,呈现出极为鲜明的使用特点:复音介词的“家族”性;复音介词的游移性;同义复音介词的丰富性;同一复音组合的多样性;对应的单音、复音介词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余忠 《理论界》2010,(4):136-137
古代汉语中,"谓"和"语"经常被用在对话句中连接对话的双方并且引出对话的内容,晚唐五代开始,"对……说"逐渐普遍起来,其语法意义和分布环境与"谓"和"语"基本类似,因此,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更加精密的表达结构就从此逐渐取代了此前的单音词"谓"和"语",这正是汉语的表达方式由综合走向分析的一种表现,也是汉语复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过"是从实义动词虚化而来的程度副词,较早见于中古汉语,基本用于单音词之前。"过于"从跨层结构重新分析而来,较早见于近代汉语初期。在使用过程中,"过于"从既可修饰单音词又可修饰复音词,发展为只能修饰复音节成分。"过"、"过于"在句法功能逐渐形成互补分布状态,时代越晚,这种分野越严格。论文还对它们句法功能的差异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 古以 前汉 语一 般 词汇 是 以单 音词 为主 的 词汇 系 统,汉 语一 般 词汇 的 复音 化要 到 中古 以后 才 形成 趋势 ,直到 近 现代 才完 成复 音 化的 过 程。 但是 ,古代 地名 语 词的 复 音化 却远 远早 于 一般 词 汇,从春 秋 战国 发 轫的 地名复 音 化趋 向,只经 过 短短 数百 年,到 两汉 就已 完成 复 音化 的 进程 ,其 中原 因 是由 地名 词内 在 发展 的 规律 造成的 。  相似文献   

11.
艾红娟 《齐鲁学刊》2008,(3):128-131
专书复音词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理论探讨阶段、兴盛阶段和统计方法的新阶段。目前专书复音词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还存在标准不一、范围不一、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所以运用这些成果中的数据时要小心。当然,运用一定的解决方法还是可以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反映汉语构词法发展的概况的。  相似文献   

12.
李仕春 《殷都学刊》2007,(4):142-144
我们抽样统计了《水浒传》24回近20万字的语料,对书中的单音词词类及各类复音词进行定量统计,并分别对之进行了描述,借以反映元末明初汉语构词法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入中国后,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则尤为明显.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翻译给汉语词汇增添了大量有关佛教色彩的新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佛经的传译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创造了不少新的双音词与多音词,同时也使汉语的构词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此外,佛教对我们的日常用语和成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荀子》是一部富有语言特色的先秦传世典籍 ,为研究上古汉语词汇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语料。本文从语义和词性两方面 ,对《荀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汉语和汉字的互动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类型:文字与音节、语素对应,形音义一体,结构立体化。汉字适应并参与了汉语的演变:不断调整字音和字形以适应意义的扩展,形成单音的核心词和开放的多音词的巧妙配合,字义虚化生成语法模式。在汉语发展历史上,汉字为贯通古今南北、保持汉语的统一,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汉语和汉字缔造的"单音节""非形态"的特征值得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语法史、词汇史、文字学史的工作上,殷周时期的语言是首先值得注意的对象。因为就今可见的确实可靠的语文资料来说,殷周时期是中国语言文献历史当中我们能够追溯的最早的一个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语言事实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可能知道此后各个时期语言在发展上的传承关系和新的现象。从西周开始历代复音词都有增加,构词的方法也由单音造词向复音词转变,所以我们通过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来了解西周汉语复音构词情况。  相似文献   

17.
要把中国文化特有事物翻译成英语,必然会出现很多标准英语中没有的词汇与表达,而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又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与民族文化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探求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英语,已被广大学者认可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推广中国英语中的汉语拼音音译词,既可以宣传汉语,增强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还能增添新的英语词汇,丰富扩大英语的表意功能。因此,翻译负载汉语文化的部分词汇表达直接采用相应的中国英语的音译词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14,(4):141-145
《要术》出现了不少动宾式双音词,其中近一半是魏晋南北朝的新词。这些双音词大多数以原形、原义进入现代汉语。但也有不少形义有变:或形同义异,或形异义同,或形异义异,或形失义存。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书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口语和专业词汇,有些构词语素表义欠明晰,另外动宾式构词法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赵丙立 《阴山学刊》2021,(1):1-5,49
古典文论范畴气象根植于传统气论,但不由气论直接衍生,也不由文气论创造。受制于古汉语由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历史演进,气与象各自的哲学意义均出现分化,具象性特征渐趋明显,气象由“气像”到气之象开启了向“特征之特征”这一语义的衍化过程,进而被古典诗文创作和批评所引进。气像论于唐渐入诗歌理论,于宋臻于兴盛,最终由哲学理论演变为表示诗歌审美空间或审美形象的审美品格的代称,并在情景交融之作与纯粹论理之作中产生了用法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汉译佛典是口语进入书面语的中介。但在实际过程中,汉译佛典的词语对中土文献词语的影响是逐步的,渐变的。率先受到影响的,是一些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中土文献。《法显传》作为一部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它对于我们了解佛典中的词汇是怎样进入全民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其中若干佛典词语作为对象,来考察《法显传》一类的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在佛典词汇中土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