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梁晨  陈东 《南方论刊》2022,(5):16-18
延安,中国西北的一座小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是孕育新中国的摇篮,因“三黄一圣”而享誉中外。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延安精神值得被永世传承。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应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磨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延安精神赋予其时代内容,不断地继承与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2.
延安精神与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兼论精神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彭书贵延安精神,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或者说属于精神生产力的范畴。这种精神生产力,从狭义的角度讲: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延时期掊育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从广义的...  相似文献   

3.
再次探究“延安革命史”,深刻感知到信仰先导、理论创新和青春赋能创造了延安的历史奇迹,留存下来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将这种精神价值喻为三朵精神之花:(1)信仰之花:共产主义信仰引领着延安精神;(2)理论之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深化了延安精神;(3)青春之花:笃信马列的青年用青春滋养着延安精神。时空更迭,精神不变。回顾百年党史,务必珍惜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埋头实干。  相似文献   

4.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既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又独具特色。多角度、全方位、科学地探析新时期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以期能对加强新时期党的科学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延安精神与中国的世纪转型和现代化延安精神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多半个世纪,然而,站在世纪之交的门坎前,回思历史并展望未来,我们却不能不深切地感到,延安精神不仅牵系着中华民族的过去,更牵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精神建构。一、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20世纪现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历史生生不息,不仅创造了无以伦比的灿烂文化,也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理想、不畏困难、英勇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周易·乾卦》中这段话…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的伦理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是抗战时期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延安精神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延安精神的伦理内涵 延安精神是三四十年代激荡社会主旋律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反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身价值的展示和弘扬。一位美国学者说:“延安精神不仅对中国共产党1949年的胜利最终具有决定意义,而且还给那些胜利者遗留了革命斗争的英雄传统。这种传统后来被推崇为‘延安精神’或‘延安作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伦理基点。这主要体现于伟大的延安整风运动。理论界认为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五四以来又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延安整风运动实质上是一次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不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批判主观主义都是为了打破旧的僵化的思维模式,重新建构一种中国当代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归根结底孕育于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展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科学把握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抗疫精神所蕴含的文化自信主要包含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四个维度,一是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大爱"精神,二是革命文化孕育的"大无畏"精神,三是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的新时代价值导向,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孕育的"命运与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代的产物。延安是延安精神的诞生地。延安精神概念中的“延安”一词,不仅包含地理(空间)和历史(时间)内函,而且更重要的是指社会历史活动的内含。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的产生不仅是凭空的臆想,而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具体说来就是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伟大实践的产物。毛滓东指出:“1942年和  相似文献   

9.
刘丽琼  钱明辉 《学术探索》2001,(Z1):234-236
本文从创新的视角探讨了新世纪人才素质中与延安精神相通的灵魂之脉,进而又从延安精神本身孕育和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通过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四点思考.文章对于认识延安精神的继承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相互关系有深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正芒  李衍增 《中州学刊》2008,3(1):146-148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升华,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高度体现.湖湘文化的精华爱国主义、经世致用、民本思想、独立根性通过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对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袁宗杰,陈祥骥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艰苦的环境中,以身作则,实践并倡导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斗历程,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显得异常光彩夺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  相似文献   

12.
延安精神与中国社会现代化杨美让一座历史的丰碑──延安精神的丰碑,已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高高树起,一个响亮的口号──现代化建设的口号,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历史与现实发生了猛烈的碰撞:搞现代化要不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与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延安,中华民族的摇篮,炎黄子孙的始祖轩辕黄帝生息的地方。她以悠久、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载人中华民族的史册。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战斗生活过十三个春秋的地方,她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而闻名于世。 延安,延安精神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是从这里崛起的。延安精神作为黄土地的魂灵,其实质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 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现时代?要重建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就应该来发掘这土生土长的、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构建时代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特殊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延安精神在缔造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育人、凝聚、导向和创新作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有大力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文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四个根本性举措。  相似文献   

15.
高焕男  邱秀华 《理论界》2006,3(3):232-233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作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体现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胜利的瑰宝,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力量源泉。以“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指引了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对保持我们党的性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都形成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岩精神是对延安精神联系国统区实际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具有共性:艰苦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群众路线;又各具时代特色内容: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红岩精神则是“出淤泥不染”、刚柔相济和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浩然的革命正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确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在这一伟大理论的推动下,整个神州大地改革浪潮奔涌.一切旧思想,旧观念受到猛烈冲击,过去被视为“社会主义的模式”的东西正在被冲垮,以往不敢涉足的“禁区”正在被打破.全国人民中蕴藏着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积极性,正在有力地发挥出来,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有一部分人对是否还需要延安精神怀疑态度.甚至有的人把延安精神说成是苦行僧精神,小米加步枪的拼命精神.总之,他们认为,现在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提倡延安精神就是要再去过山沟里的封闭生活.就是说,延安精神现在已经不适用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需不需要延安精神?笔者作为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一员,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了延安精神的内容和意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重温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参加茂名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研讨班,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无论是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还是参观革命旧址,都受到了深刻教育,大家既有现场的感受,又有理性的思考。学习研讨期间,时刻感受到延安精神无处不在,总是在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延安精神,要找准前进方向,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家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是民族精神培养孕育的摇篮。中国传统家教文化充分饱满地体现了民旗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社会成员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优秀成果,营造现代家教文化氛围,是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