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综述对海外华人移民问题探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探讨太平洋区域和欧洲华人移民发展变化以及移民类型、心态特点与其总趋向,并展望90年代海外华人移民的发展前景,必将有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与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2.
中部传统农区农民,一般采取“好吃”和“健康”方式,为“自己和自己人”生产农产品;否则,为了“多赚钱”,通常不择手段!文章从农民的职业压力、职业动力和职业价值观方面,探讨农民职业行为中两种方式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小农意识与市场化农业、特殊主义与现代职业精神、愚昧保守与积极进取.而后阐述了农民现代性与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关系,并从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和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提出增强农民现代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折射出社会变迁中的价值观和心态的嬗变.欠发达地区农民心态受政治认同心态、公共环境心态、人情消费心态和休闲心态的影响,存在着表层心态平衡稳定、深层心态认知与情感不协调等问题,需要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赋权农民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心态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广大农村掀起了爱国丰产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农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劳模言行的影响下,一改以前“怕富“的经济心态和冷漠的政治心态,转而走向激进,这种心态的变化产生了双重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广大农村掀起了爱国丰产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农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劳模言行的影响下,一改以前"怕富"的经济心态和冷漠的政治心态,转而走向激进,这种心态的变化产生了双重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移民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常态。中国作为人口资源大国,人口迁移频繁,不仅国内流动人口规模壮观,而且国际移民亦众多。但因地理区位、历史背景、地域文化、区域经济等因素的差异,不同时空的移民各具特性。研究区域移民不仅在区域移民史、区域史乃至地方学研究上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而且在构建中国移民理论及中国移民学方面具有实证意义;不仅有益于移民者及其家庭的幸福,而且能为地方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和增强服务功能等提供智力支持。文章以全国著名侨乡、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温州为个案,求证区域移民及其社会研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与实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移民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热点。在有关国际移民的分析中,世界体系的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以及移民的社会网络等概念框架已进入移民理论的核心,成为国际移民研究的主流范式,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移民输入国的宏观政策对于移民取向、规模和社会融入的影响。因此,应当把移民政策作为国际移民研究的中心,以制度主义为切入口,一方面以一种历史-比较的视角处理移民输入国的移民政策的演变轨迹以及各个国家移民政策的相似或差异;另一方面考察移民准入政策及其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移民进入目的地国并且实现社会融入等的限制,以及移民与制度环境在互动过程中的各种因果关系,进而建构出移民政策的分析维度。  相似文献   

8.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分析——以机制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前已有长足发展,但仍处在起步阶段,且陷入到了"难发展"与"发展难"的境地.造成此种困境主因是其发展过程面临着"机制问题":生发机制上的政府性;内部决策上的 "一股独大";运行体制上"重组建"、"轻管理";资金供给上的"难贷款"与"贷款难"的困境.而要摆脱这些窠臼需要政府角色的清晰化和官员行为的厘定、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和社会资本拓展、农村内生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以及对社会成员合作教育的注重与开展.机制系统的健全将会凝聚形成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浸润并改变着农民的品质和态度,促进农民组织化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初期,新解放区的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有一个变化过程,这从其心态的转变上可体现出来。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由畏惧害怕向积极支持转变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基层工作做得好。通过梳理《高鲁日记》,可以了解新解放区农民心态转变过程,中国共产党通过村选运动广泛动员农民、铲除敌伪干部,建立基层民主政权,使农民政治话语空间得到扩大。同时以开会形式引导农民、启发他们参与政治斗争,使农民革命意识增强。这个过程所包含的政治智慧,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赢得农民的政治信任、农民积极参加解放战争保障供给等工作中。其中蕴含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宁夏泾灵新村生态移民点为例,选取经济、生态、社会和公共服务4个一级指标和细分的18个二级指标,对该村移民群众移民后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并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经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泾灵新村移民群众对本次移民整体上持满意态度,满意度的评价主要由经济、环境和社会服务这几个因子决定,对财政补贴和医疗交通满意度不高。为此,应通过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进一步提升移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张正 《北方论丛》2003,33(3):50-52
近代东北地区是有清一代掘起的故乡。为保征其特殊的地位与安全,清政府长期实行封禁政策与旗民二重制,加剧了东北的闭塞、落后,拉大了东北与关内沿海等地的差距,这在近代东北农民大起义身上也打下深深的烙印。1860年在龙兴之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的危机,与关内农民大起义共同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这次起义的重要意义在于猛烈地冲击了封禁政策,加速了东北土地开发,使东北闭塞的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么振华 《兰州学刊》2010,(9):186-190
整个唐代,自然灾害一直贯穿其始终。由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生,在遭遇严重灾荒时,政府鼓励灾民异地就食,此后较有组织的因灾移民成为唐前期一直奉行的政策。唐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朝廷实力下降,政府救灾不力,灾民自发性的移民就食越来越占多数,最终成为唐朝灭亡的前奏。  相似文献   

13.
钟立功 《学术探索》2008,(4):133-136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党风的核心问题。新时期党群关系具有如下新特点:党群依存关系的形式背离;总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冲突;群众之间的利益差异;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态度和理念方面面临的挑战;民主政治环境下新的党群关系的磨合。党群关系的新特点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继续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形成群众工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群体,在交往中出现了空间转移、对象变化、交往媒介多样化及意识形态异化等新特点。为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交往,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相关制度;加强城市新型城市文化建设;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流动的制度因素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特征及绩效进行简要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的作用方式、相互关系以及演变路径。进一步将我国农民工流动进程划分成三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中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的特征和农民工流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土改后的中国富农:从保存、限制到消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富农成为农村最有经济势力的阶层,并日益成为限制和斗争的主要对象。对土改后农村富农及其经济状况作系统考察,分析中共对待富农政策的转变及其内外原因,并着力考察富农在土地改革及合作化运动中的复杂心态,借以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共限制、消灭富农政策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7.
城市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缪自锋 《兰州学刊》2005,(3):237-23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了城市,由于各种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了我国社会久治不愈的"社会病".只有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完善经济秩序,加强道德建设,才能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保障城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有社会现象,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我国未来农民工政策的重点应从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创造公平、宽松环境逐步转向促进农民工向工人和城市市民的彻底转化。  相似文献   

19.
论农民工劳动权现状及实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产业劳动.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法律及制度方面的原因,农民工的劳动权遭到了极大侵害,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民工失权的原因,并从法律运行角度即立法、守法、司法、执法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方法,力求从某种程度上解决或者缓解农民工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窦竹君 《河北学刊》2012,32(2):110-114
传统中国形成了一元化的行政管理与多元化社会基层组织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社会管理体制。以此为背景,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则主要依托家族、乡里等基层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基层组织通过制定民间规约,集互助互济、行为规范、调处纠纷、过失相规于一体,寓管理于利益之中,化管理于日常生活秩序,极大地节约了社会管理成本。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应汲取其精华,以村民共同利益为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重视微基层组织建设,并给基层组织自我管理留下一定的必要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