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20年代末,上海华商保险业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下开始走上联合保险的道路.国民政府出于维护民族保险业利益与政府安全等考虑,让上海华商保险业获得了公有财产的承保权.经过政府与业界的共同努力,近代中国首家专业再保险公司于1933年宣告诞生,标志着上海华商再保险业的发展迈出重要步伐.然而受中日战事升级与统制经济思想影响,国民政府对待保险业的态度逐渐转变.随着1935年中央信托局等机构全面介入上海保险市场,华资再保险业呈现出官、商两种力量并存的格局.在官营保险机构垄断公有财产保险业务的背景下,华商保险业不仅抵制未果,其联合保险的道路也就此中止.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 ,是在 194 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继上海西商众业公所① 之后兴起的证券市场。在此期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上 ,华商产业证券第一次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角 ,并在数量和种类上创造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记录 ;但在市场投机手段翻新以及出现产业与金融集团结合的企业集团方面 ,同样创造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上前所未有的特例。本文是对这一段史实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1930年前后上海棉花价格变动及对棉纺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兴龙 《江汉论坛》2006,3(12):91-96
1930年前后上海棉纱价格的波动,对华商棉纺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维护美棉国际价格的政策,将上海市场的棉花价格推向历史高位,使华商纱厂普遍陷入了经营困境。日商在华纺织业则利用华商纱厂经营上的压力,将日本棉纱大幅度的压价竞销,促使中国棉纺业经历了长达六七年的经营危机,从而转换了日商与华商之间棉纺力量的对比。抗战前十年曾普遍被看作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相对顺利的时期,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棉纺工业在这段时期内的艰辛遭遇,折射出了抗战前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缩影。  相似文献   

4.
孟欣  宁艳红 《南方论刊》2014,(12):53-54
远东大开发初期,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匮乏,中俄边境易货贸易随之兴起,华商足迹由沿江地区向俄中、西部地区发展,清代乾隆后期达到鼎盛,二十世纪初,俄国开始排挤、驱逐华商,其贸易活动逐渐走向衰落。旅俄华商在为俄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为两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非洲华商在加强中非经贸合作与投资、促进非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非洲华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行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医疗卫生行业;加工、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一批华商来到非洲,引进新的企业、产品与管理方法。他们与当地华人相结合,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非洲华商具有明显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小商人占多数且多从事批发零售业;利用自身优势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促进了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新生代华商成功地实现了商贸模式的转型;非洲华商正向多元化本土化迈进;虽然非洲华商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实力正在逐步增强。非洲华商发展的原因在于:非洲是一个新兴的未开发市场,商机很多;中非贸易增加促进非洲华商发展;政府鼓励华商在非发展;华商精神;华人适应性和观念的转变。这使他们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求拓展。  相似文献   

6.
吕铁贞 《中州学刊》2023,(5):146-154
明代华商出海贸易的规制置于海禁的基本框架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厉行海禁时,华商出海贸易被严禁;海禁松弛时,华商可以有条件地出海贸易。明代中后期随着中外环境的变迁,在不同利益主体的长期博弈下,最终促成“隆庆开海”,与之相适应出现了详细的规制。效率更高的制度对效率偏低制度的替代、转换的过程是制度变迁的实质,只是不同的制度何时变迁、如何变迁受诸多变量的推动与影响。明代华商出海贸易法制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帝国的自我修复能力,授权地方政府因势利导私人海外贸易,缓解了内外危机,延续了明帝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1891年重庆开埠,保险业随之进入。1933年之前的重庆保险业大多为外商保险公司所操纵。“川政统一”之后,重庆华商保险业遂逐渐振兴,保险业市场的格局略有变化,华商保险业在市场占据分额上逐渐高于外商。  相似文献   

8.
樊卫国 《社会科学》2006,(12):65-76
初创于1917年3月的华商纱厂联合会是一个以上海为基地的全国性民族资本棉纺织业行业组织,亦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公会之一。它在民初的缘起和建立与关税问题直接有关。在筹建过程中,围绕要不要建立同业组织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两大问题发生了多次争议。建立一个什么性质的同业组织,实际上就是形塑一种什么样的外部(特别是与政府)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商网络将华人企业编织进了广泛的国际商贸市场,有效拓展了海外投资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华人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并且也深刻改变了海外华人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华商网络的积极性和独特性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缺陷.在灵活运用海外华商网络引导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海外华商网络在促进中国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52-160
近代民族保险业是在外洋保险业的刺激和示范下产生的。如何处理与外洋保险业的关系是民族保险业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的问题。在与外洋保险业共存的近代,华商保险业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立场和利益诉求。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民族保险界的维权兴国意识更是不断增强。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和争取发展的有利条件,其与洋商进行了争利维权的斗争。在国家危难之际,刚刚成长起来的民族保险业也以其特有的方式担当起了一份社会责任。近代民族保险业的本位追求和责任担当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近代民族企业的精神风貌,其与外洋保险业斗争又合作,在矛盾中谋求生存发展的艰难历程,正是民族企业近代生存状态的生动写照,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如何利用海外华商网络,达到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海外华商网络功能的有效结合?本文分析了当代海外华商网络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利用华商网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在任职驻朝商务委员期间,为在朝华商争取到一系列相对优厚的政策,促进了华商经济的成长、壮大;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对华商的保护与管理,保证了华商经济的持续发展。在经商区域上,华商实现了由沿海通商口岸向内地的延伸;在经营品种上,华商由传统的生活用品,发展到金砂、牛皮等贵重物品;在运输手段上,完成了由原始的肩挑手提到近代化的机器轮船的跨越;在组织方式上,华商不再是锱铢必较、独来独往的商人,而是与中朝官府密切合作的商帮,涌现出了以"韩国首富"广东巨商谭以时为代表的一批华商巨贾;在国际地位上,实现了由弱变强的转变,打破了日商对朝鲜市场的垄断,成为与日商并驾齐驱的两大外商之一,大有弯道超越的趋势。华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朝鲜的民生,部分地左右了朝鲜的国计,有力地配合了清政府的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商网络的构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禹东 《社会科学》2006,(3):106-111
海外华商网络是以海外华人商人群体为特定主体,以家族、族群、地区、行业、社团等为社会基础,以五缘关系为联结纽带,以共同利益为核心的泛商业网络。从横向联系看,它是一个由海外华商的社会网络和经济网络所构成的复杂综合体。从整体上看,海外华商网络是一个具有封闭性与开放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商网络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商网络将华人企业编织进了广泛的国际商贸市场,有效拓展了海外投资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华人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并且也深刻改变了海外华人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华商网络的积极性和独特性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缺陷.在灵活运用海外华商网络、引导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中国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相同与差异反映了两大海外族群在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与伦理上的相同与差异 ,而它们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革新求变不断发展的趋势又与中印两国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 ,对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经营管理特点的分析对比 ,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可利用的资源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贸与世界华商网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机会与挑战并存,对世界市场占有的机会越来越多,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而世界华商网络所起的作用将与日俱增。文章指出,我们不仅要利用世界华商网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还应积极到海外投资,建立经销网,拓展海外市场,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7.
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代前期到鸦片战争前夕,闽南人一直主导着海外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宋元时期,明代中期以后,以漳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成为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坚.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郑氏海上帝国时期是海外华商网络的黄金时代,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集团掌控了北起日本、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华商网络.  相似文献   

18.
焦建华  李梦青 《学术月刊》2023,(11):189-197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厦门作为闽南侨批网络的中心,侨批网络带来的东南亚与闽南之间的侨汇资金流动,带来的东南亚经济与厦门城市发展之间的联动效应,对厦门城市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比较厦门、上海与广州城市发展动力的差异,发现由于存在地理空间、腹地和资源禀赋等制约因素,厦门的城市发展主要动力来自跨国侨批网络,几乎完全由侨批网络及华商跨国网络主导和推动,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上海(西方主导)、广州(国内主导、华侨与外资参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朱海城 《兰州学刊》2010,(9):195-197
中国第一批华商股份制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迅速发展,而一些不良企业滥发股票,又致使1880年代的股市风潮爆发,反过来危及整个企业的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必须加强股市监管,严格股市准入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才能促进股份制企业与股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1870年代至1912年是近代山东对日贸易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烟台、青岛、济南相继对外开埠通商,日本移民和日商开始阑入这些城市,从事各种商贸经营;与此同时,通商口岸的华商与旅日华商亦在日本设立行栈,开展进出口业务。当时对日贸易并非由日商独揽经营,而是与华商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相当部分的商品进出口由华商组织。实际上,华商的参与和影响力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早期贸易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