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骆东平 《兰州学刊》2010,(8):120-122
工作场所性骚扰案件中的雇主责任经过一个曲折的历程后在美国最早确立,该责任以性别歧视理论为基础,此后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借鉴。雇主责任确立后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某种程度上进一步伤害性骚扰案件受害群体的消极后果。同时,性骚扰案件中的雇主责任理论所依赖的雇主仅仅是一个清白的旁观者这一假设前提,这实际上是存在问题的,雇主对于性骚扰环境的形成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此种情形下雇主应该承担直接责任,而非雇主责任。中国对此问题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上应该充分注意到前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在现有证据规则下,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文章通过五个方面,即对当事人陈述证明力提高、增加新的证据种类、对证据采信适用裁量权、降低对证据的合法性要求以及适用表见证明原则,降低受害人的证明标准,对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人在证据方面进行倾向性的规定,从而使家庭暴力案件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3.
黄彤 《社会科学家》2005,(4):174-177
随着我国首例性骚扰案件的受理,性骚扰问题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动荡。虽然对性骚扰的处理会因举证问题而产生一定难度。但是性骚扰问题在我国社会具有普遍性,与妇女切身权益息息相关,对其进行规制势在必行。笔者建议可趁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之际,对此问题予以规定。在对性骚扰界定后,为了能更进一步的维护妇女的劳动权益,还应让用人单位来承担一定的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妇女权利保护委员会、妇联、工会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使对妇女权益的立法保护更切实的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关于性骚扰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方法无法保护公民尤其是女性的性权利。就这类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而言,不能简单地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而应首先将性骚扰案件合理分为权力型与非权力型性骚扰案件,尔后再进行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科技的大力发展,导致运用于司法领域的专门知识逐渐增多。而法官作为案件事实的最终裁判者,本应仔细审核鉴定意见的可靠与真伪,然而现实的困境是,作为外行的法官往往无法对其有效质疑,故产生了法官裁判事实的认知悖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邀请专家陪审员参与审判。然而,专家陪审员的引入固然可以弥补法官科技知识的不足,但仍然带来诸多难题。因此,法律很有必要对专家陪审员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使其良性发展,从而实现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的跨学科整合。  相似文献   

6.
由"毒奶粉事件"引发的三聚氰胺案件对我国侵权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果关系确定问题成为此类案件中受害人获取损害赔偿的最大障碍。在与此类似的DES案件中,美国部分州法院为适应社会需要而确立了市场份额规则,对受害人进行救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则可以替代市场份额规则。将市场份额规则与共同危险责任规则协调起来,可以为我国有害物质致损案件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结论采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司法鉴定的规范和统一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鉴定的采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应从制定相应的证据“可采性”规则,对鉴定结论设置排除规则;建立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强化对鉴定结论的质证;改革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允许当事人自行鉴定等方面对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制度予以借鉴,以完善我国司法鉴定采信制度之构想。  相似文献   

8.
环境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较之传统的犯罪类型认定面临着一些科技难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判断的困难。目前世界各国的主流做法是将疫学因果关系原则应用于环境犯罪认定过程中,通过专家证据来证明环境污染犯罪的成立与否。因而,专家证据的采信常常是定案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复杂系统的科学模糊性特征,专家证据需要与公众意见相沟通,并通过一些证据规则对其进行规制,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公众的合理怀疑并达到法官内心确信。  相似文献   

9.
苏春景 《东岳论丛》2019,40(4):168-175
未成年人被性侵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在严格的文化约束与道德禁忌以及严重的法律制裁之下,被监护人性侵案件却屡屡发生,原因在于:当前文化传统中的糟粕依然存在;作为加害者的监护人自身存在种种缺陷和需求不满;目击者或者知情者的不作为甚至冷漠;未成年人性教育的乏力无效;受害者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心理缺陷等。对于已经遭受监护人性侵害的受害者来说,应帮扶其走出困境、助力健康成长,重塑自身与周围的绿色生态系统,从内、外两个层面协同展开工作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内层方面,需要对受害人进行身体与心理修复;在外层方面,需要对其所处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具体包括:在微观系统层面,为受害人重建安全、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在中间系统层面,协调其家庭、学校、社区的关系,为受害人营造宽松、温馨的交往环境;在外层系统层面,加强社会保障与亲职教育;在宏观系统层面,国家和社会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历时系统方面,对受害人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调查,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与救助。总之,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国家主导、完善顶层设计,社会采取强力而切实的措施,最大效度地整合家校合作的力量,真正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神经损害之诉是英美侵权法中的一项颇具特色的制度,其对严格保护自然人生命健康权有着积极意义,但客观上该制度也蕴含着难以合理控制责任范围的问题.故此我国立法合理借鉴该制度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在我国既有的生命健康权保护的框架内,对后果严重的神经损害受害人予以救济,从而既能对确需救济的神经损害受害人予以合理保护,同时也能防止诉讼泛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1.
赵妍 《理论界》2008,(1):238-239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是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案件档案的信息化对促进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的科学管理,维护案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更好地为纪检监察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如何推进我省纪检监察系统案件档案信息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产品侵权案件中,当某种缺陷产品造成损害而市场上存在多个制造该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时,如果受害人无法举证该致害产品到底来自哪一个生产者,根据传统侵权法的举证规则,受害人就会因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而无法得到救济。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法院在涉及产品责任的案件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市场份额责任规则。我国司法实践中也经常出现类似情况,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这类案件中的受害人还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全面分析美国产品责任法中市场份额责任规则的产生背景、司法适用状况、发展完善程度,厘清该规则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差异,明确我国立法中引入该规则的必要性及其适用条件,对于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体系,避免民法典制定中出现相关疏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银行泄露或者不当使用客户重要信息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时有发生,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虽然在合同法和侵权法中都能找到理论支撑,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遭遇了巨大的障碍。首先结合案例对金融隐私权进行讨论,然后分别从合同法与侵权法的角度为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寻找现实依据,并且对两种请求权进行利弊分析。最后针对现行法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飞车行抢"案件,是对行为人通过驾驶机动车辆抢取财物的刑事案件的通俗说法.在"飞车行抢"案件的定性问题上,主要有抢劫说、抢夺说和折中说三种观点.抢夺说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认同,而折中说则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所采纳.在"飞车行抢"案件中,行为人主观上对财物的取得持积极追求的态度,但对于侵犯被害人人身权利的后果,则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心理态度: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对"飞车行抢"案件,应根据行为客观上所造成的侵犯人身权利的后果以及行为人主观上对此种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作出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5.
证据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蕴含了证据信息的物质载体是证据 ,这种载体有两类 ,即自然人或者物 ,通称人证、物证。人证是自己以言词方式表达证据信息的证据 ;物证是经由法定主体依法收集、固定、保全、检验、阐释而形成证据信息的证据。证据信息经法庭审查判明其与待证的案件事实相关联并有证明意义的部分即“案件信息” ,这是法官采信并据以认定事实的根据。法官采信的“案件信息”即证据事实 ,从形式上看即所谓“法律真实” ,从内容上看则是“实体真实” ,实际上它是法律真实与实体真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战略中的城镇规模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有的城市规模与分布存在着诸如规模分散、集中度较低、小城市比例过大、在发展与建设上盲目追求扩大城市规模而导致城市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合理确定我国小城镇的适宜规模,对促进我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的城镇规模与布局可采用比照法,专家意见法等方法来确定。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侵权案件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存在特殊性,传统的侵权责任诉讼救济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可给予潜在受害人的救济较为有限,难以克服因侵权责任诉讼救济带来的赔偿数额减少的负效应困境与侵权企业破产后潜在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的困境。在公平受偿、保障效率和充分赔偿受害人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可借鉴各国潜在债权代表人制度、赔偿基金制度、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经验,构建适合我国本土的潜在受害人救济的具体路径,给予潜在受害人最大程度的救济。  相似文献   

18.
海事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在地方法院和海事法院之间几经移转,引发了学界与实务界的巨大争议。这种管辖权究竟应做如何划归?学界和实务界对此始终莫衷一是,由此严重制约着相关司法实践的有效开展,不利于海事行政诉讼案件的合理审结与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因此该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刑事作证义务是指证人、被害人对于国家机关依法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处理刑事纠纷所具有的公法上的协助义务.证言特免权是对于证人、被害人刑事作证义务的免除,其立法动因在于保护具有特殊社会价值的私人关系,以及对于反对自我归罪特权的尊重.而作证豁免制度是在反对自我归罪特权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对证言特免权所进行的合理限制.以在一定范围内回复证人、被害人的刑事作证义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日益繁荣,雇员在履行劳务时致人损害的情况时有发生,由谁承担赔偿责任及雇主如何追偿等问题,关系到受害人权利救济、雇员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关于雇主责任的规定只散见于各处的法律条文,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具体案件的处理。在此针对雇主责任及追偿制度的含义和适用前提进行分析,指出雇主责任和追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