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3分14秒,这是2011年央视春晚蒙古族歌舞作品《吉祥颂》的表演时间。"用3分14秒,为世人在春晚的大舞台上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节日时的盛大场面,高贵、自信、大气。"这是专业舞蹈演员给《吉祥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远及到蒙古族地区。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萨  相似文献   

3.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占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更远及蒙古族地区,又有新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斯尔》的一部《格萨尔王传》,是从藏文本《格萨尔王传》,直接翻译成为蒙文的这一事实,一般也早有定论,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团委所属的内蒙古青少年杂志社出版发行3种刊物.其中《内蒙古青年》(蒙文、半月刊)、《花蕾》(蒙文、半月刊)创刊已30多年了.这两种刊物不仅是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在八省区内用蒙古语宣传出版的重要新闻阵地.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和青少年特点,为青少年教育,为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特别是为蒙古语言文字和蒙古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鼎波 《中国民族》2007,(7):70-70
为庆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236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长篇历史小说《渥巴锡大汗》研讨会6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书记玛拉沁夫,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刘进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深受广大蒙古民众所喜欢。《水浒传》在蒙古地区的传播过程中,是根据蒙古民族的审美情趣,对原著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或多或少的增删改写,注入了大量的蒙古游牧文化精神,使人物形象趋向蒙古化,吸引了众多的蒙古族读者,从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水浒传》因此在广大蒙古族地区得以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8.
《江格尔》是集蒙古族英雄史诗之大成的卫拉特蒙古民间文学巨著。它结构浩大,情节曲折,描绘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许多声若惊雷、猛如狮虎、威武雄壮的英雄形象。由于《江格尔》有着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因此,它已超越了蒙古民族自身的范围,为其他民族所传诵,并传人了其他国家,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声名赫赫。《江格尔》是带有卫拉特蒙古丰富而美丽的神话传说色彩的浪漫主义杰作。在蒙古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很多,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蒙古人民的愿望和追求。但是,在它们中间,提出美好的社会理想并将它具体而形象化了的作品却不多见。应该说,卫拉特蒙古人民的祖先创作并留给我们的《江格尔》,是在这方面独辟蹊径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9.
话剧《包钢人》通过蒙古族炼钢工人的成长过程,体现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亲密团结、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新面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上,建立起包钢这样宏伟的工业基地,它标志着蒙古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蒙古族有了掌握现代化工业技术的本民族工人。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蒙古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蒙古学》、《中国蒙古学》、《蒙古语文》、《蒙古语言文学》、《语言与翻译》、《新闻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较有学术价值的蒙文学术刊物,通过研读分析所刊载的80多篇新闻理论研究论文,归纳总结了(1949—2006)蒙古族新闻理论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十二世纪蒙古族社会的性质,是蒙古史中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十二世纪蒙古族社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另一些同志却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已经发展到奴隶占有制社会。我同意后者意见。一九六二年九月号《民族团结》发表的两篇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前一种意见。根据这两篇文章的论述,据我看来,目前关于十二世纪蒙古社会性质问题争论的关键,是当时蒙古社会生产力究竟发展到了怎样的水平;当时蒙古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性质;蒙古社会的奴隶是什么性质;在一二○六年以前,蒙古社会中有无国家机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以他们特有的游牧生产方式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但直到目前为止,学界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蒙古族的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变迁还不够.乌日陶克套胡博士的新著《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力图从蒙古族游牧经济内在矛盾出发,考察其演变的脉络及其与农耕民族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孜 《民族论坛》2012,(10):58-61
《阿思根将军》作品概要作者白金声,1966年生,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作家,近年来相继出版了《天马》《天之箭》等多部中、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蒙古族读者喜爱。长篇纪实小说《阿思根将军》由蒙古文写成,  相似文献   

14.
依孜 《民族论坛》2012,(19):58-61
<正>《阿思根将军》作品概要作者白金声,1966年生,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作家,近年来相继出版了《天马》《天之箭》等多部中、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蒙古族读者喜爱。长篇纪实小说《阿思根将军》由蒙古文写成,是白金声近年完成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用蒙藏两种文字撰写的一部蒙古佛教史.自藏文本以《霍尔却穹》为名刊行后,先后有德文译本、日文译本问世,国内则有陈庆英、乌力吉的汉译本.《蒙古佛教史》是记述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早期著作,其史学价值:一是开启了蒙古族学者以藏文撰写蒙古族史的先河;二是承袭了藏族史学传统,以藏传佛教史为主线记录蒙古族历史,续补部分增入的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业绩及蒙古高僧大德的弘法活动,由此可见蒙藏文化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界,传扬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特·赛音巴雅尔.他是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著名蒙古族作家、编辑家、文学史家,曾任《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编审.他主编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等系列三部文学史,创意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为中国多民族文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继承了民间创作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它的基础上使蒙古文学向前推进了一步.《秘史》的产生是整个蒙古文学史的一大转折,从此蒙古民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秘史》虽然从民间创作中吸取了很多的营养,但它作为蒙古书面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其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它的书面创作.《秘史》翻开了蒙古书面文学的第一页,从此蒙古族书面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优良传统.它是一部文史不分的历史文学作品.用文学的手法描写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整个过程.《秘史》奠定了蒙古族历  相似文献   

18.
学术信息     
贾晞儒在《西藏研究》1992年第一期发表《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一文,谈到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早在10世纪就开始吸收藏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制备一代制度,学习和吸收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忽必烈曾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为译写、学习藏文经典和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蒙古史专家、新疆大学副教授诺尔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3年3月26日9时20分去世.享年78岁。我刊谨表哀悼。诺尔布先生曾是国际蒙古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江格尔》研究会理事、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代表作为《(扎雅班迪达传)注释》。西蒙古史专家诺尔布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来接连读到芈一之教授的几本民族史佳作,例如:1987年出版的《青海民族史入门》,1990年底出版的《撒拉族政治社会史》,现在又读到由他主编的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一书。共约24万字,正文分五章十八节,前有一篇引言,后有两篇附录,还有14帧历史文物照片。这本史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的考述了自公元13世纪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活动在青海大地上的蒙古族的七百年历史,史料丰富,内容翔实,观点正确,论述精当,是当前民族史研究领域中又一个崭新硕果。它的出版面世,不仅填补了蒙古史研究的空白,促进和完善了蒙古史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且也使青海地方民族史和蒙藏关系史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