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尊严,是一个人最值钱的东西。经历了世上的风风雨雨,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到了垂垂暮年,人更愿意有尊严地活着。我认为,对待老人,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养好老人的尊严,才能让他们生活得舒心。  相似文献   

2.
心境的魔力     
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中被关押了很多日子,饱受凌辱。 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他们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 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对死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弗兰克知道,如果自己不控制好自己的精神,他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 有一次,弗兰克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一路上,他产生一种幻觉,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是否能吃上晚餐?他的鞋带断了,能…  相似文献   

3.
在新浪微博里有一个名为“社区百老惠”的微博,上面有一段备注“我们专注于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尊严,让社区这个百老汇’能够成为‘百老惠”’。  相似文献   

4.
正自由与尊严不仅体现为怎么活,也体现为如何与人生告别。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小女儿,但她让人们记住的却是另一个身份:推动"尊严死"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的创始人。从对抗死亡的医生,转身为一名倡导顺从自然死亡的公益人,罗点点走在一条充满误解和艰辛的路上。她说":临终时不做过分的治疗,自然而有尊严地与人生告别,这才是真正归还了人的死亡权。虽长路漫漫,但我愿意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5.
防守哲学     
二次大战时期,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被关押了很多日子,饱受凌辱。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他们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时对死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弗兰克知道,如果自己不控制好自己的精神,他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  相似文献   

6.
肖文 《当代老年》2010,(11):49-49
一、莫把面子当尊严 有的老人把所谓“面子”当自尊,明知自己有错,硬要护着面子,强词夺理,不肯让人。其实,面子不是争来的,自尊是做人的底线,不明智,丢了自尊,谈何“面子”。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2014,(3)
正近期在报上读到两则报道。一则是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正南花园楼下,三个小朋友见一位老人摔倒了,其中一个忙上前搀扶,不料被老人"讹"上,要求赔偿医药费。另一则是西安某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强要女孩让座。女孩因为觉得尊严受到侵犯,不肯让座,老人竟口出脏言,甚至一屁股坐到了女孩的大腿上。这两则报道让我这个也是老人的人感到很难过。  相似文献   

8.
一、有财富——女人才能活出自己的美丽人活着不是为了受苦,我们有权利追求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东西,让自己生命的内容更丰富,让自己活得更精彩,你有多少真金白银的资产并不重要,但"有钱"必须是在经济上不依赖任何人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生活。在现代社会,金钱不只是流通的工具,同时它还代表着一个人的自由和保障。只有在拥有足够的金钱做后援的时候,女人的视野才会更开阔,对自己的人生才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不管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两性关系中,金钱都是一个人的资格证,拥有足够的金钱,代表你拥有了选择权与支配权,你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是自己创造的,这比口头上的尊严更为扎实。  相似文献   

9.
一群老人寒冬里到广西离退休人才暨智力成果交流大会上寻找"伯乐".记者从中体会到这些老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愿. 老有所为 几年前,一群离退休老人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到广西人才市场.离退休前,他们分别在冶金、园林、水利、模具等领域工作,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老有所为,贡献社会",是这些老年人的共同愿望.他们有的退休后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研,有的跨行业研究自己感兴趣、年轻时无暇顾及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拍照,就是要铭记难忘的瞬间,让我们不会太快遗忘,可实际并非如此。美国一项心理研究发现,对某个物体进行拍照其实会损伤人们对这个物体的记忆,而并非加深对它的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拍照效应"。  相似文献   

11.
江苏靖江有些老人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回到了故乡,按照国家政策每月领取养老金,原单位为防止养老金被冒领,要求他们须不定期证明“自己还活着”,原先要求他们拍“个性”照片寄回单位,今年更是要他们到当地公证处“开证明”。(12月7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2.
死亡,是每个人都不敢或不愿面对的话题,但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濒死的老人,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怎样才能让他们舒缓、安详地离去呢?多年来对老人的临终关怀护理让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身为摄影师,他却没能为父亲留下一张照片,巨大的愧疚、自责让他无法心安。当又一位百岁老人因为家人的失误,未能留下生前照片时,他萌发出为八旬以上老人免费拍照的念头。他两年间走遍全县300多个村子,为3000多位八旬以上老人免费拍下精美照片。如今,他又移师城市,继续着他为高龄老人拍照的善举。他的孝心大爱感染了很多人,爱心在传递,许多人也加入到他的孝老敬亲的行多口中来——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打官司是为了争遗产,可郑州一位九旬老太打官司,却是为了"强制"养女继承房产。原来,养女很孝顺,老人想让养女继承房产,不想遭到养女的婉拒,老人担心将来自己的亲生儿女和养女争房产,遂将养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养女继承全部房产。这真是一场幸福  相似文献   

15.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有多久了,人们把近邻变成了陌生人。如今,有人打破了这堵墙。他们彼此在生活和精神上互助、欢乐"度老",让晚年生活不再只依赖子女,让"近邻"成了空巢生活里最温暖的人。据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的5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的老年人为空巢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原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多的子女却不能"承欢膝下"。空巢老人该如何快乐"度老",成为时下最严峻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正有多少老人活在子女、他人的同情中?让儿女对自己刮目相看如何让自己在老年时仍能骄傲地面对这个世界?71岁的沈菁玉的经验是,向子女展示有价值的一面,让他们主动靠近你。这位做过10多年社工的老教师照顾过60多位老人,她发现有个现象较严重:一些老人总求着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抗战老兵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为驱除日寇、洗雪国耻出生入死,用血肉之躯书写了8年抗战的光辉历史,彰显出生命的价值与尊严。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抗战老兵几乎无人领过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得过参战抚恤金。更让人同情的是,他们的晚年生活缺乏应有的保障,多数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年来,尽管社会各界不断呼吁,民间团体热心帮助,一些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助,使部分健在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生活有了一些改善,但这些仍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晚年的生活困难。健在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他们晚年最大的期盼又是什么?如何让这些抗战老兵暮年有尊严地活着?  相似文献   

18.
“组织”始终把老人的生活放在首位,解决老人实际困难,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谁说农村老人没单位、没组织,江西省萍乡上栗县新益村的老人可没有这个感觉。他们很骄傲,自己的困难有人帮,因为村里的老年协会成为他们的“组织部”。“组织”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9.
坐飞机要签“生死状” 案例:家住北方的张老汉夫妇,其子小张在南方工作.今年春节,小张打算让父母去南方过春节,为减少老人的旅途劳累,小张还特意给他们购买了机票。可是在机场的遭遇,却给两位老人带来了不愉快。航空公司规定,70周岁以上的老人搭乘飞机需爱和航运公司签订“死亡免责书”,即老人乘机中死亡,航空公司概不负责。  相似文献   

20.
正在比利时、法国和荷兰三国,已有超过6000多位老人享受到护理机器人的便利。这种护理机器人外形可爱,身上装有摄像机、扩音器和麦克风,可以模拟人的一些动作和表情,走路、说话、唱歌、跳舞……甚至上体操课都不在话下。一家使用护理机器人的养老院负责人认为,机器人无法完全替代亲人来照顾老人,但机器人也有自己的优点。养老不仅仅是延年益寿,更要让老年人生活得有尊严。很多老年人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