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李商隐诗作中最富特色之作,历来是研究的热点和亮点。现就爱情诗的抒情对象、内容和作意、以及艺术特色三方面,对历来爱情诗的研究情况进行探讨,发现李商隐的爱情诗研究总体呈融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咏物诗的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咏物诗的悲剧美张学松(驻马店师专学报)李商隐的咏物诗计百余首,构成了其整个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代诗人相比,李商隐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表现了美好的事物受摧残、人生有价值的东酉遭毁灭的悲剧美。一李商隐所咏之物大多是一些纤细弱小而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的诗歌是“优美”的,但其诗歌也有“崇高”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李商隐政治类诗歌的创作中。以郎加纳斯的《论崇高》为基点,探求李商隐诗歌中的“崇高”特质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李商隐写给翰林学士的诗文中,几乎都包含有求荐的目的。从中也可看出,李商隐非常仰慕翰林学士以文词之身而居于中枢的地位,这是他一生沉沦下僚的心态反映。同时,翰林学士也给过李商隐一定的帮助。晚唐翰林学士以其特殊身份举荐人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作为晚唐艳情诗人的代表,李商隐却和佛教有密切关系。李商隐接触佛教始自童年,随人生波折,中年时期日渐沉迷。他以自己的人生体验,证悟了万般皆苦、一切皆空、涅榘寂静等佛教真谛;并汲取天台宗及禅宗等佛学思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脱。但李商隐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他修佛是为寻求内心平衡,其佛学观念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6.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难解的作品之一。本文对李商隐的这篇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读与评析,力求能够澄清历来对李商隐这首诗的解读分歧。解读的关键在于不纠缠于对作品背景的考证,而是着眼于作品的意象及其所传达出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文学史上,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诗名颇盛。但在他所有的诗歌中,千百年来最为人传颂的恐怕要算是爱情诗了。这部分诗不但所占比重大,而且精品也最多。晚唐以前,还很少能有像李商隐那样大量创作爱情诗的诗人。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既与晚唐时代的社会背景,李商隐个人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有关,也与他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吸收有关,而齐梁诗歌恰恰是大量地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所以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李商隐的关注,本文拟就二者的关系作一论述。考察李商隐与齐梁诗歌的关系,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便是他本人对齐梁诗…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诗歌的价值经由清代学者笺释而得到了全面开掘,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产生的。在明清诗学史上,晚明胡震亨编纂的大型唐诗总集《唐音统签》对于清代李商隐诗学的深入推演具有先导作用。《唐音统签》的出版规划、笺释理论与笺释范例,为清人重估李商隐诗歌留下契机、开示门径,与清代李商隐诗学构成多方面的内在呼应,体现出承前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一颗明星,但是李商隐的许多诗至今还是千古之谜。李商隐的诗之所以难解,不仅在于有关李商隐的材料太少,李商隐本人喜用典故,也在于后人研究方法方面有所缺陷,主要是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诗作以“用典繁复,意境曲折”著称,典故的翻译和意境的呈现,是李商隐诗歌翻译的一个难点。本文将结合李商隐诗的圉内翻译现状和美籍华人刘若愚的李商隐诗译本,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李商隐诗中特色形象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八世纪以来,李白以其浪漫主义诗歌,备受世人追捧,无论是诗歌内容还是艺术境界,都开创了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为此他也被后人景仰、神化、仙化、异化。但我们透过其诗歌只看到他人生的一面,要全面还原认识李白,须从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的角度去整体考察。文章以巴蜀文化为基点考察李白的"民间性现象",以及服丹对他创作狂想的刺激作用,并指出他的创作动力或来自于这种药理作用。文章推翻传统认识,在全面观照李白生平的基础上,大量搜集、引用可靠材料,融入对李白的总体论述中,力图以材料说话,论证李白身上的"民间性",及出蜀后,不容于中原官方正统文化的悲剧人生。但这恰恰造就了他成为了不同于杜甫这样的中原诗人的大唐"孤星"。  相似文献   

12.
李金发是一位雕塑家,他的诗歌创作与雕塑有着密切关系,并且直接受到罗丹雕塑的深刻影响。他的不少诗作是对罗丹雕塑的感悟和咏叹,他对罗丹爱情题材的雕塑作品尤其倾心,罗丹雕塑表现宇宙动象的艺术手法是李金发师承的重点。李金发的诗是象征的,亦是写实。  相似文献   

13.
李白对建安以后的诗歌采取总体上否定,具体上肯定的态度。他对鲍照特别推崇,常自比鲍照,古人对李白与鲍照诗歌的继承关系多有提及。李白领悟鲍照诗歌豪迈深沉的气势,受鲍照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影响。鲍诗写妇女题材中有气骨;鲍诗的语言奔放流畅,自然俊发;鲍诗的结构起句突起、收句陡收,中间疏放;鲍诗想象奇妙,意象奇异。凡此种种,皆被李白继承。李白有不少诗与鲍诗的继承关系明显,更有不少名句从鲍诗化用而来。李白学习鲍诗是由于二人的性格相近,遭遇相近,有相近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者兼诗人李调元在世时诗坛即有以他为性灵派诗人之说。李调元虽喜爱袁枚的性灵派诗,但他们仅在晚年始有短暂交谊。李调元是学者,其诗有学人之诗的倾向,但又具有诗人之诗的特点,在乾隆时期的诗坛卓然自立,在清诗史上有一定影响。将他与袁枚在诗论、诗学渊源和诗歌创作等方面进行比较,可证实李调元不属于性灵诗派,并有与之对立的状态。我们尚应对其诗论与创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雯是"云间三子"之一。李雯以"蓼"名集,渗透了人生无穷的悲感,带有宿命的意味。诗人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自视甚高,另一方面困于诸生,又十分自卑。诗人降清失节,精神极为苦闷。李雯的诗歌风格是沉而不壮,英而不雄。人格分裂,意气消沉,必然带来审美品格的沉降,李雯诗的缺失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本批评方法,对李白乐府中的兴寄从形式层面进行探讨。李白乐府利用语言的复义性造成作品意旨的多重性;利用对立式结构暗示主体心灵的冲突,造成作品的戏剧性张力;利用意象的象征性赋予叙事性乐府抽象性,借此表达深刻的人生体悟。同时对李白乐府中一些篇章的涵义,作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诗词文兼擅。其诗歌创作师承多家,而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南渡前邓肃以学李白诗为主,诗歌豪纵俊爽、磊落旷放;南渡以后,则以学杜甫诗为主,诗歌沉郁顿挫,雄浑劲健。他学习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实录"的诗史精神和以史笔入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个人身世之叹与抒写家国之痛密切结合,诗歌充满忧患意识与感人力量,比前期追踪李白的作品更显厚实、凝重。在杜诗接受史上,邓肃的创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刘长卿的诗歌具有大历衰世的色彩,其诗歌风格倾向哀伤、悲观、凄清、孤寂。刘长卿诗歌创作风格与悲剧性格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天赋性格,贫困家境生活、十年科举不第的命运、政治局面与贬谪遭遇皆是铸成悲剧性格的原因。为了更好的解读刘长卿诗歌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对刘长卿悲剧性格铸成的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白部分诗歌一直有真伪之争,辨伪工作是李白诗歌研究史和接受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宋代,有关李白诗歌的辨伪曾形成过一股风气。唐宋时期李白诗歌的编集不是很完善,存在大量佚诗,在宋敏求、曾巩的整理本之外,书法、笔记小说、诗话等文献记载的李白诗歌真伪杂陈,因而引起学者、诗人、诗话家的关注与辨别。宋人在辨别李白诗歌真伪的过程中运用了文献溯源、书法鉴定、辨别语言、体悟风格以及直觉判断等方法,这些辨伪方法是宋人诗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体现。诗歌辨伪的结论并不强求统一,相反,辨别争论的过程才是李白接受史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20.
李东阳诗歌创作既有台阁体面貌,也展现出其诗歌创作的转向,其诗风渐趋沉郁、硬瘦,宗杜是他重要的诗歌主张。李东阳诗歌创作中还有一种倾向,即欣赏、学习宋代诗人,其诗学主张兼顾宋诗,他作于不同年代的两批集句诗则印证了其宗宋的诗学观念,说明其诗歌创作转向宗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