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10年改革,我国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结构,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结构;宏观调控方式由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变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完全市场调节等多种形式。因此,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机制多元化,宏观调控双轨制,行政调控与市场机制共同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形成一种对不同企业有差别的调控体制。多元企业机制,从适应宏观调控方式的角度分,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半自给半商品经济单位,主要指农村联产承包的家庭经济。农村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大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计划管理,分别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对其价格则分别采取统一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三种形式。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在计划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中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不少同志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的采取统一价格,实行指导性计划的采取浮动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采取自由价格,它们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也有的同志认为,实行指导性计划的,其价格应该放得更开,也要实行自由价格。他们在谈到国家计划分配的生产资料时说:它们可以分成三块,“第二块,大致上同指导性计划相适应,形成公开的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价格可以随行就市,……。这里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价格要放开,同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将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新体制的建立产生巨大影响。 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必须从根本上摒弃那种企图把种种社会经济活动统统纳入计划,并且单靠行政命令加以实施,忽视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的作法。实行计划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必须坚持。但是,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行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从我国实际出发,今后的改革是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发挥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建立起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相似文献   

4.
在加强宏观调控,推动金融改革中,对城市信用社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促进资金运转,加快城市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以供切磋交流。 一、正确理解宏观调控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总闸门和大枢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正确掌握金融航向,加强宏观调控是不能放松的,在信贷规模上实行指令性计划也是必要的。但是计划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无论是金融企业内部,还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都不可能制定出包罗万象而又十分准确的计划,就制定贷款增长计划来看,它要按经济计划增长率和预计物价上涨率来确定的,其中物价上涨率又与通货供应量和贷款多少紧密相连。还有政治气候、经济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都可能对原订的贷款计划有所制约,因此,指令性的贷款计划也要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作相适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一个从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推动的产品经济模式向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移的艰巨任务。在这个大转移的过程中,如何一方面把微观经济放开搞活,另一方面又使宏观经济保持平衡和稳定,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的同时,注意建立和完善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以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微观放开放活,宏观管住管好”。本文就是试图从分配结构入手来探讨如何加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宏观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大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决定在计划管理上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计划规定范围内的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并阐明了指令性计划新的意义。在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指令性计划的地位、范围?如何提高指令性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指令性计划,是当前我国计划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首先应当从理论上搞清指令性计划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应有的特性以及它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所显示的长处和短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过去基本上是实行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制度。1983年,上海市工业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由上级安排的指令性计划任务占95%,四川省占80%多,浙江省中央和省级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占76.4%。有的同志不同意说我国过去基本上实行的是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制度。他们认为我国从来没有搞什么单一指令性计划制度。过去企业也有自己找饭吃、搞协作,哪里有国家全  相似文献   

9.
一、十年改革的主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值得认真反思的是:这十年来,我们究竟是按照一条什么样的改革思路来进行改革?过去十年改革的思路,与传统体制的运行机制有着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传统体制是在指令性计划的支配下运行的。但是,指令性计划并没有完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在传统体制中,商品货币关系至少在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是一种经济核算的工具。经济核算则是制定指令性计划的客观依据。其次,对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关系和消费品市场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是制定指令性计划的客观依据。由此可见,传统体制实际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摒弃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实事求是地肯定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它对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如何认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点上,各人的体会却是很有些不同的。按照传统观念,计划经济的计划,主要是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而价值规律则是次要的规律。从这个传统观念去体会,难免就会认为,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无非就是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争论已经不多了。但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要不要实行指令性计划,看法还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官僚主义和瞎指挥。因此,坚持计划经济为主不一定要实行指令性计划,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改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这种看法值得商榷。一、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我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具有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因而它必须由一个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社会中心来掌握和支配,并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组织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使用权统一起来。当国家还存在的时候,这个社会中心就只能是国家机关,即由国家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并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在计划经济中居何地位、起什么样的作用,指令性计划如何发展,这些问题过去已有很多讨论,存在不少分歧。本文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指令性计划是什么性质的计划 从已有的文章看,大体上有三种说法。 一日指令性计划是强制性的计划。这种看法,基本上反映了现实。指令性计划一经作出  相似文献   

13.
怎样运用经济杠杆为实现国家计划服务的问题,已讲了多年,至今还没有把经济杠杆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起来。这里有思想认识问题,有管理体制问题,也有一些实际问题。 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我国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为了使经济的发展既是集中统一的又是灵活多样的,在计划管理上分别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并强调“无论是实行指令性计划还是指导性计划,都要力求符合客观实际,经常研究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WTO条件下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构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本文简要回顾了过去20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农产品流通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模式,并对实现其目标模式的主要途径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目标应在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企业化的管理为运行机制、多元主体参与、高度组织化的现代市场体系.为此,必须创新农产品的市场组织制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旧经济体制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这种区别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变统制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为市场经济模式;三是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这种变化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提供了准备。  相似文献   

16.
<正> 计划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搞好计划体制改革,使之迅速转移到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保证青海经济的稳定发展,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我省计划工作的重要任务。现就计划体制改革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一、我省计划体制改革的情况 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体制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减少了一些指令性计划指标,注意了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研究,增加了经济效益、国民收入、综合财政计划等内容。但总的看来,还属起步阶段,直到一九八四年下半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以后,才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改革阶段。两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一、二类农产品在生产与收购的计划管理上,其基本特点是:指导性的生产任务计划与指令性的产品征派购计划相结合。而由于产品征派购计划的指令性,客观上就要求生产任务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约束力,否则国家的征派购计划就难以实现。在原有的农村经济体制下,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农村的三级经济管理机构具有依次从属的性质,而农业生产又集中在生产队中进行,生产队是农村中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往往实行价格干预政策,造成农产品供需的强制性均衡,形成新的产量和价格均衡,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本文对最终消费品定价和农产品定价两种情形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计量分析,得出了农产品增产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的量化结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关系与导致农产品增产的因素的来源和强度密切相关,农业生产方面、需求方面和市场流通方面不同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反向变化  相似文献   

19.
时下有—种颇为流行的说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抛弃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但应该保留指导性计划。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运行、非但应保留、改进,完善指导性计划,而且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保留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当然,这种直接计划不再建立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而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体系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产生、普及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前,实行的是统收统支制度。1978年以后试行的企业基金制和利润留成制,只是对统收统支制度的步子很小的改良,没有突破产品经济模式。 1981年,首钢为了在计划产量下调而财政上缴任务增加的条件下完成任务,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行了以上交利润包干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责任制的特点是包死一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