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黄之风与金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选军 《学术研究》2003,(6):137-140
金代文学深受苏、黄之风的影响,但由此也产生了崇尚尖新、斗巧尚险的弊端。有鉴于此,金代中后期文人开始对苏、黄之风进行理性反思与实践探索,主张度越宋诗取法唐人,实发元代文坛“宗唐复古”先声。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坛走向何处、怎样认识文坛现状已成为人们注目的热点。1994年12月3日至6日,在岳阳师专召开的湖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年会上,“市场经济与文学的走向”成为其中心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对文学的干预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文坛面临着种种挑战。一是纯文学疲软,纯文学读者群衰微。言情、武侠、侦探类小说畸形膨胀,而高雅严肃的文学被“孔方兄”拒之门外。二是快餐文学迅速兴起。一些作家出于商业赢利的功利目的,频频赶制短、平、快的作品应市,满足接受者的“一次性消费”,内容媚俗低下,缺乏对现实、民…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之《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97- 1999)引述了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全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张福勋教授近年来有关宋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于“研究著作索引”中引用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之《宋诗论集》。于“新著选评”中选用了王立博士所撰写之书评《张福勋、徐文潮著〈宋诗论集〉》。于“论著索引”中选用了孔凡礼先生的评论《评张福勋、徐文潮〈宋诗论集〉》(原载《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 2期 )以及马现诚的评论《宋诗研究的新收获 :评张福勋…  相似文献   

4.
1  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坛 ,特别是东南亚华文文坛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 80年代以来 ,新加坡华文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文坛。许多作家 ,如尤今、王润华、周颖南、黄孟文、田流、骆明、流军、淡莹等等 ,他们的作品先后在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并引起了读者与评论家的注意。新加坡华文文学这一变化 ,是和新加坡华文作家、新加坡华文文学团体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文文学团体之一的新加坡文艺协会 ,在骆明会长领导下 ,立足本国 ,放眼世界 ,为振兴新加坡华文文学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新加坡…  相似文献   

5.
“唐宋之争”与朱彝尊、查慎行宋诗观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文学流派纷呈,各流派或宗唐,或崇宋,围绕尊唐尊宋、唐诗宋诗孰优孰劣等问题产生诸多争议,唐宋之争成为明清文学史上一大公案。朱彝尊的诗学观主要是尊唐黜宋,以唐诗为源为正为盛,以宋诗为流为变为衰,呈现出的是一种传统的源流正变的文学史观,强调伸正黜变。晚年其对宋诗态度虽有所缓解,但仍认为宋诗不能成为诗坛主流。查慎行与朱彝尊有表亲关系,两人经常诗文唱和,在对待宋诗问题上,查慎行不同于朱彝尊,朱彝尊认为唐宋诗是继承关系,查慎行对唐宋诗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变化过程。最初,查慎行认为唐宋诗是继承关系,后来逐渐认识到宋唐诗是并列关系。查慎行改变了长期以来所流行的以唐论宋模式,提出唐宋互参的模式,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此外,与朱彝尊排斥宋诗不同,查慎行以宋诗为尊,诗学苏轼、陆游,尊宋而不废唐,兼法唐宋,以高超的创作成就使浙诗派呈现出独特的宋诗特质。  相似文献   

6.
黑人文学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人文学的美学特征王莉娅近三十年,黑人文学日益受到世人瞩目。自本世纪初,美国文坛上不断涌现出优秀的黑人文学作品,产生了许多著名的黑人作家,如:拉尔夫·埃利森·理查德、赖特、托尼·莫里森、艾丽丝·沃克、赫斯顿以及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黑人文学的崛起与...  相似文献   

7.
宋初三朝的崇文风气与文风的演进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宋初柳开、王禹等人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但就宋初文坛的整体情况而言,柳开、王禹等人代表的文学复古革新倾向却没有发展为文坛的主流。当时文坛最为壮观的是佑文政策刺激下崇文风气的形成与诗赋创作的...  相似文献   

8.
1985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宋代文学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比较集中在宋诗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展开争鸣:一、宋诗的分期问题有三种意见,仿唐诗体例分为四期;按风格流派分为十一派;按历史顺序分为六期。二、宋诗的特点与评价:宋诗约为唐诗的三倍或四倍。历来绌宋诗者甚多。但这是一种偏见。宋诗自具有其特色,可以看作与“唐音”相对待的“宋调”。至于谁最能代表宋诗艺术特色的问题,则有三种意见:江西诗派;苏轼和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都能共同体现宋诗特色。三、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评价:对欧阳修所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有的持肯定意见,但  相似文献   

9.
上官婉儿是中宗朝政坛与文坛的重要人物,她把持朝政,称量文士,建议扩充修文馆,积极参与中宗君臣的游宴赋诗活动,对当时文坛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文学成绩的取得,影响很大。考察上官婉儿在中宗朝的文学活动,对于了解中宗文坛的创作风气和文学成就,揭示初盛唐诗歌演变的线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六届全国苏轼学术讨论会9月4日至7日在陕西省凤翔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苏轼研究专家参加了会议。 一、关于苏轼诗文的研究 会议认为,宋诗与唐诗孰优孰劣的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长期以来争而未决的问题。有的学者在分析苏轼诗的特征及与宋诗的关系后指出,苏轼的诗具有“深”、“广”、细”三大特征。所谓“深”,是指深层次的开掘主题,深层次的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他的《游金  相似文献   

11.
论人物形象的动机与行为熊元义在当前文学中,有一批来自生活底层的边缘作家,如毕淑敏、刘醒龙、何申、张欣、黄康俊等,正以崭新的风貌问鼎文坛。在他们的作品中,一种新的审美倾向已经显现。我把它概括为历史现实主义。在这里,我既不谈历史现实主义客观地揭示现存冲突...  相似文献   

12.
序言这种肇始于汉代的文体,兼具议论和叙事的功能,它旨在阐述编选者的诗学理念、诗学理论、诗学宗趣。在宋诗选本序言中,序言辨析宋诗特征、探讨宋诗与唐诗之间的渊源关系、为宋诗张本、勾勒宋诗发展流变史、品评宋代诗人等,有力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诗学和宋诗学思想资源,通过序文与当时所盛行的文学主流思潮相呼应。  相似文献   

13.
文坛浮沉与文学史进程王钟陵编者按由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共同发起的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学研讨会于今年四月初在福建漳州举行。本刊将集中选载会议论文,自本期起推出这一专栏。关于文学史观问题,向...  相似文献   

14.
近代“宋诗运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源与文献的双重考索,昭示"宋诗运动"乃民初学者对道光"宋诗派"兴起的推崇宋诗、学习宋诗的文学"风尚"与"流行"风气"的命名."宋诗运动"发轫于程恩泽,继起于祁(山隽)藻,而其理论与诗作的代表,首推何绍基与郑珍.曾国藩在"宋诗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如他本人及其崇拜者认定的那么高."宋诗运动"的形成,既有历史成因,又有机缘凑泊.  相似文献   

15.
文坛新分野:人文主义和商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审陈骏涛在80年代后期文学从总体上失去了轰动效应以后,人们就注意到:文坛逐渐出现了新的分野。如果说在80年代,文坛的主要分野是现实主义和“先锋”派的分野的话,那么在90年代,文坛的主要分野则是人文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中雅与俗的对立早已存在,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雅文学虽然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但它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雅俗文学在审美情趣上的分野,显现着不同文化层次上的追求。文学作品的雅俗共赏,是创作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自1980年代先锋文学登上中国文坛以来,尽管备受争议,但是在不到20年内经历众多变化,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有人认为,目前先锋文学已经在中国文坛上消失,但事实上,先锋文学非但没有像外界传言那样"销声匿迹",反而是在苏童、格非、余华等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西方文坛上出现了现代主义文艺。这是一种流行于欧美各国的国际性复杂混合体,它包括众多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和艺术主张不尽相同的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影响遍及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如绘画中的立体派、抽象派;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音乐中的反协调主义;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中的表现主义。二战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人们又将它们称之为现代派。这些流派虽有差异和分歧,但在本…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坛阶级话语的形成过程,认为这一话语模式由政治 领域转换而来,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文坛。苏区文学的文学史价值在于它将阶级话语这一 新的文学话语引入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20.
刘克庄是南宋晚期文坛宗主,文名盛大且交游广泛。在其交游圈中,刘克庄与王迈、林希逸交往最深。刘克庄与王迈、林希逸均有同门之谊,王迈是刘克庄的文学和政治同道,而林希逸则是刘克庄的文学知己,他们对刘克庄的文学创作及文集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梳理刘克庄与王迈、林希逸的文学交游活动,有利于推动对刘克庄创作甚至是南宋理宗文坛的诗文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