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治国是我们的重要国策,二者是协调统一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提高农村的法治水平,以法治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治国是我们的重要国策,二者是协调统一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提高农村的法治水平,以法治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理论界》2009,(2):75-76
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我国的农村法治建设仍然存在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监督救济不力,司法不公正等问题.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应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在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立法建设,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法治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和保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农村法治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新农村法治建设应从培育法治主体、夯实法治基础、健全法治体系、营造法治文化、完善法治秩序、优化法治环境等方面着手,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的善治,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共同推进.然而,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是法治建设的薄弱地带.本课题组以皖北地区农村法治建设为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基本现状是:通过"一五"到"六五"的普法和法治建设推进,广大农民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但是,依然存在国家对"三农"立法滞后、村民法律素质偏低、农村法治运行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村法治建设现实,要通过加大"三农"方面的立法,探讨出适合农村法治运行的有效机制,来助推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本质是城乡居民权利的一体化,而在发展建设中一些新出现的矛盾却难以通过现行法律途径获得解决,致使农村社会管理成本增加,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城乡一体化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法治一体化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明确法治的基础性定位,着力破除法治建设的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构建城乡法治一体化体制机制,夯实其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大国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仅有助于农民提高法治意识,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还能显著改善农村的政治与经济面貌,保证农村长治久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当下农村基层法治民主建设仍旧存在不足,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法治水平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转变农村政府的职能、全面落实普法教育工作、推动民主法治村建设、搞好农村综合治理,从而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意义,是摆在法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法治国家主要是解决执政党依法执政的问题;法治政府主要是解决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行为的法治化问题;而法治社会主要是在法律对社会组织与公民、政府之间的权力进行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问题。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而法治社会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统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既具有积极意义,又含有消极因素,具有二重性特征.这种二重性特征,对农村的法治建设既有制约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农村环境法治秩序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在我国农村环境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吸收农村固有的习惯、传统,从而使国家制定法与农村传统习俗相融合,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环境法治制度.环境习惯法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作用不会因为国家法的扩张而萎缩,也不会被国家法取代.所以国家制定法与环境习惯法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是实现农村社会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主体法治理念缺失、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法治实施效率低、法治监督体系不严密等四大现实困境。破解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现实困境,须从彰显科学的生态文明法治理念、构建完备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建立高效的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构筑严密的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法治文化: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底蕴和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观念的变革,是文化上的变革。法治文化作为一种进步文化形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理应成为这场文化观念变革的目标和导向。从培育法治文化入手才能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新农村法治文化的培育需要扬弃中国传统法文化,也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12):165-171
法治中国是对中国转型时期诸多现实问题的法治回应和理性分析。它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构成,更为法治的中国道路探索提供了前进方向。党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引领地位决定了党内法治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党内法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基础与行动指引。新时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立足于党内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不断完善党内法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党法治、社会法治与国家法治建设对党内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最终实现党内法治建设与社会法治、国家法治建设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增强农民法治意识是法治中国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败。然而,当代中国农民法治意识在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作用下呈现薄弱的局面,难以适应国家法治化建设需要。通过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步、加强农民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完善农村法治机制体系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已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李哲 《兰州学刊》2015,(2):131-135
法治中国建设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治理论体系,既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传承,也是对我国法治建设理论的完善和创新,为我国今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法治中国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着力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和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实现要求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合理配置和行使行政权力以及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农村尚未完全发挥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法治建设在立法、法治信仰等方面尚存在着某些难以攻克的难题。当前我国农村法治社会的构建必须进行范式转换,从立法、法治教育、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调整转型背景下农村法治建设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必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雏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治支撑,并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科学、思想深刻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局面,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指引,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上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设法治政府作为依法治国总体目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创建法治政府,政府依法行政已经成为中国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依法加强政府改革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特点,找准适应的“落点”,避免出现法治政府建设的格式化.“油化之都”的大庆,在这一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因地制宜地找准适合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落点”.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进程中,推动法治建设先导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是当代中国地方党委、政府依据国家法治发展的大政方针所作出的重要法治决策与政策安排,是由党委、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开创性的法治事业。法治建设先导区域乃是国家法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展示了国家法治发展的未来趋向,这不仅是实施国家法治发展战略的"试验田",而且是贯彻区域法治发展战略的"先行者",体现了鲜明的法律政策目标,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样本或示范的意义。推动法治建设先导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全局与重点的关系、国际与国内的关系,进而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先导区域的功能作用,创新区域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区域社会治理能力,激发区域社会创造活力,深化区域法治创建,优化区域法治环境,进而展示法律政策的内在根据和功能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