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已八个春秋了,今天,纵览九州大地,“旧貌变新颜”。在短短的八年时间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不断深化。这一切充分证明,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它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也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顺应潮流,深得民心。  相似文献   

2.
高招之一:救助结合,搭好社会救助制度基本框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市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也不断提高。但是,仍有部分居民由于多种原因,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94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民政部门的基本任务是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九五”期间要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使我们认识到,前几年虽然对灾民、“三无”对象和特困户等实施了临时和定期救济,但由于法制化、规范…  相似文献   

3.
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继承以往合作化的积极成果,促进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着重论述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的主要途径。一、建立以合作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多样化合作经济体系。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农村,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又说:“只有多种经济形式的合理配置和发展,才能繁荣城乡经济,方便人民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相似文献   

4.
现代期刊编辑智能素质论谈常延廷现代社会,期刊作为传播媒介之一,已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刊社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在这“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下,按照既定的办刊方针与...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就业的六个新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省从1979—1984年共安置二百七十三万五千人就业,初步扭转了被动局面,正在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短短几年时间,安置这么多人就业,这在我省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促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改善人民生活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基石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人民富裕。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过去人们只是从生产关系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忽视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宣扬“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使人们“谈富色变”。…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贯串十六大报告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 ,是以对国情的深刻认识、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对趋势的准确把握为依据的。其中两个判断至关重要 :一是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应当紧紧抓住 ,可以大有作为。历史地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十三大”作出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五大”制定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共有160多万,大部分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左”的干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发展比较缓慢,有些地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都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开创民族地区经济工作新局面,必须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经济责任”这一概念的意义本文所称的“经济责任”,是指我国经济法规所规定的一种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一词在我国建国以来所颁布的经济法规、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颁布的一系列经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为中心。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主要标志,也是这次会议确立的政治路线的核心内容。早在1956年,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就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方针,但由于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一直未能实现。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的教训,珍惜全国人民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共识:在社会主义的诸多任务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是解决国内、国际问题的基础。在反和平演变斗争尖锐复杂的形势下,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建设当作反和平演变的基础,紧紧抓住不放。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过去,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我们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对“快”与“慢”的问题,以往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是经济建设速度的快慢、人民生活提高的快慢。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快慢”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却未被人们所重视,更未成为传媒的热点话题,这就是领导工作作风中的“快  相似文献   

12.
在一封信中。苏绍智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研究的“取消派”的论点,有七条理由。我觉得,后四条是不成问题的。经济学界可以突破就经济谈经济的界限,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广阔空间谈经济,经济学的禁区可以逐步突破;“唯上”、“唯书”的影响可以逐步摆脱,闭关自守的状况可以逐步克服。事实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并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把这些问题当成“取消派”的论据,似乎不能令人十分信服。关键性的论据是前面三条,而且赞成这些说法的同志可能是不少的,所以,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学研究走了个“之”字形,取消研究近三十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为社会学恢复了名誉,这也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践日益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社会学,社会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复杂纷纭的,社会结构、社会团体、人际关系、家庭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犯罪问题等等,及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九年来改革和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用简炼的语言把这条路线概括起来,并把它肯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十三大一个突出的重大贡献。这条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建国三十八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这是“七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七年间,我们党在坚定不移地把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以改革促进和带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摆脱了多年徘徊的被动局面,走上了全面发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二大确定发展农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农业这个重点中,粮食又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粮食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生活,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没有粮食是最危险的”,“粮食定,天下定”(《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第118、93页)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1982年的7,068亿斤,三十三年增长2.12倍,基本上保证了十亿人民的口粮供应。但是,粮食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沉重的人口负担,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邓小平多次对1958年到1978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作过概括性的论断: 从1958到1978年的20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整整20年,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50美元。(《人民日报》1985年4月15日) 从1957年至1978年,“左”的问题使中国耽误了差不多20年。中国在这一时期也有发展,但整个社会水平处于停滞状态。那段时期,农民年均现金收入60元,城市职工月均收入60元。在近20年的时间里没有变化,按照国际标准,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人民日报》1987年5月29日) 可以说,从1957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20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人民日报》1987年6月12日)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犯了“左”的错误,“左”的错误持续了20年。这20年中,中国处于停滞状态,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不发展,人民生活没有改善。(《人民日报》1988年6月22日)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发展出一种民主的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民主在此意味着“由人民做主”,即人民真正地参与影响其生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决策。这可能采取任何可能形式的代议制民主或者直选式民主。民主也意味着对于公民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私人权利以及选举自由的保护。民主涉及到过程,但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的每个领域中所实践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提倡适度消费,正确引导消费近年来,各级领导部门和理论界对消费经济领域的问题十分重视。人们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六五”期间,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1985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四百元左右,职工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可达八百二十元左右。尽管最近一个时期,由于对农副产品价格全面放开,加之消  相似文献   

20.
梁林泉 《探求》2002,(Z1):56-5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经济飞跃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998年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指出 :“依靠科技进步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