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结合文学理论和语篇分析的方法讨论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创作的短篇小说《黑暗,光明》,力图用宏观的文学理论引导微观的语篇分析,使文评观点和语言理据相互佐证和支持。研究发现该作品具有较大的语篇潜势:作者集中使用心理过程、语言过程和关系过程等及物性特征,充分又微妙地实现了作品的主题意义,即一个群体强烈的"他者"意识。  相似文献   

2.
结合文学理论和语篇分析的方法,对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创作的短篇小说《黑暗,光明》进行了评说,使宏观的文学理论引导微观的语篇分析,使文评观点和语言理据相互佐证和支持。研究发现,该作品具有较大的语篇潜势,作者利用逗号的多义性、光线和色彩的前景化、"异口同声"的叙述模式、人物互动关系和动词的及物性特征等语篇手段,既充分又微妙地实现了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主名的伟大诗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给这伟大诗人作传记,记叙其一生的事迹,对其人格、成就给以最高评价的人. 可以断言:如果司马迁不写《屈原列传》,后世就不会知道在战国时期楚国还有过屈原这个人.从王逸、刘勰、朱熹到郭沫若,人们一致认为《离骚》是《诗经》以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辉煌空前诗作.他们所以有这样同一的认识,就是由于研究屈原在知人论世方面所依据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司马迁的《屈原传》,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4.
哈姆莱特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与邪恶世界的冲突是整个《哈》剧的中心。然而邪恶世界本身却是人文理想异化的产物,它具体表现在人欲的异化、人智的异化和道德的异化三个方面。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与之进行了孤独的抗争。由于主人公自身亦显露出自我异化的蛛丝马迹,斗争只能以同归于尽而告终,通过这样的结局安排,寄托着剧作家深沉的反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5.
《屈原》是郭末若史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抗战戏剧的重大收获。《屈原》的戏剧冲突从政治、性格、情感三个层面交错展开,既十分集中、紧张、曲折、尖锐,又有内在的强烈的抒情性,剧与诗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充分显示了郭末若史剧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7.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文艺理论的三大代表,在世界美学、文艺思想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别林斯基为俄国文学的民族独创性而斗争,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则致力于促使先进的俄国文学和俄国的解放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和文学批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曾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克思把杜勃罗留波夫看作跟莱辛和狄德罗同样的作家。恩格斯称他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两个社会主义的莱辛”,赞扬他们的“批判的思想”和“在纯粹理论方面的忘我的探索”。列宁把杜勃罗留波夫称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说俄国人民敬爱杜勃罗留波夫——这位“痛恨专横、热望人民起来反对‘国内土耳其人’,即反对专制政府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论宁发新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屈原》,指出作者多侧面、多角度地塑造了屈原的光辉形象;并围绕屈原这个中心人物形象,描写了一些个性鲜明、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群象;在艺术手法上也下了一番苦功夫。作者为继承和弘扬屈子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屈原南行的事迹《屈原列传》说: 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连张仪不及。其后,……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按《楚世家》,屈原谏何不杀张仪在怀王十八年,屈原谏会武关在怀王三十年。中间相隔十二年,不见屈原言行。这在屈传前段是个大空白。那么长的时间没有一言一行,可见屈原已不在朝,屈原哪里去了呢?从屈原赋中探索,我们发觉,屈原在这段时间有一次南行。所谓南行,就是江南之行,这里特指湖南之行。屈原与湖南的关系特别密切。屈原一生中先后有两次南行入湘。初次南行与再次南行迥然不同。今简略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韩旭 《北京纪事》2014,(6):39-40
记者:彩排的时间紧张吗?杨少彭:3月份我从维也纳回来,接到了演出的任务。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排一出大戏,要呈现两组演员的表演,时间确实有些紧张。  相似文献   

11.
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成书于1931年,印行于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经增补重订,1987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近人研治楚辞者,多有所采择;后生学子,更是资其津逮,奉作指南。笔者习读再三,每每喜其胜义纷呈,精论拂面,于治学途径,启迪良多。现不揣浅陋,略抒己见,尚祈先生及读者诸君指教云。  相似文献   

12.
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成书于1931年,印行于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经增补重订,1987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近人研治楚辞者,多有所采择;后生学子,更是资其津逮,奉作指南.笔者习读再三,每每喜其胜义纷呈,精论拂面,于治学途径,启迪良多.现不揣浅陋,略抒己见,尚祈先生及读者诸君指教云.  相似文献   

13.
14.
<黑暗的心>中主人公马洛的非洲之行是其自我精神探索的过程,作者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马咯的思想成长历程,重构小说的成长胡型.通过对<黑暗的心>情节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以马洛的成长为线索的深层结构,从而有助于读这篇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5.
16.
哈姆莱特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与邪恶世界的冲突是整个《哈》剧的中心。然而邪恶世界本身却是人文理想异化的产物,它具体表现在人欲的异化、人智的异化和道德的异化三个方面。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与之进行了孤独的抗争。由于主人公自身亦显露出自我异化的蛛丝马迹,斗争只能以同归于尽而告终,通过这样的结局安排,寄托着剧作家深沉的反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他的伟大作品。自汉以来,历代文人学士大都推重屈原和《楚辞》。直至现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还盛称《楚辞》“卓绝一世”。郭沫若更有题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专论,闻一多也有题为《伟大的人民诗人——屈原》的专论,都肯定了屈原和《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教导我们,应当研究“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向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等)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而去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不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龚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是我国近代历史开端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  相似文献   

19.
屈原《离骚》虽然文辞华美,但“游仙”和“求女”两部分的出现却与前文所要抒发的愤懑之情不甚契合,突兀异常,令人费解。而宗教学中的“宗教体验”观念,或可为理解《离骚》提供新的视角。《离骚》中的“游仙”“求女”内容很可能是诗人在记述自己“灵魂出窍”“神游仙境”的“脱体经验”。同时,由于屈原曾多次出现神奇的“脱体经验”,使其心中亦坚信自己乃是下凡辅政的谪仙,若假以法术,死后灵魂一定能够重归天界。  相似文献   

20.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一部《离骚》成就了他“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的旷世英名,他对后世的影响,更是“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刨作的楚辞体作品中,《离骚》是可以与日月争光者,此外,“绮靡以伤情”的就是《九歌》。在《九歌》中,屈原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把动人的传说、优美的景色、迷离的意境糅合在一起,深情描绘了楚地神女们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开创了富有楚地文学特色的神女爱情模式。本文对屈原《九歌》的特点以及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