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道德教育是德育之本陈海丰大学生在“道德”、“政治”、“爱国”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思想状况,以及道德水平与政治觉悟和爱国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笔者参加的一次“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2.
袁芃 《社科纵横》2010,25(10):151-155
时代精神是历史时代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社会意识领域中的综合反映,它具有时代创造性、社会进步性、思潮引领性以及阶级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议题;在开放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错误思潮的影响对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提出了严重挑战,政治理论课必须引导学生从时代精神高度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功能,把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和时代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只侧重于向学生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他们的种种危害,缺少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质问题的分析,更没有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8):81-85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代具有理论新表现,传播形式多样化、大学生历史知识薄弱以及社会思潮教育不足是造成这一思潮得以传播的原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会削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感,妨害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并助推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政府层面应重在铲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土壤,高校层面应重在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应当重在自我学习中提升自身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免疫力,通过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协同努力,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潘春玲 《创新》2014,(4):107-110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西方企图西化、分化社会主义的工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发展较早,具有极力否定和贬低中国革命且迷惑性较大、政治倾向性较强等特点。大学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的主要对象,无论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国家发展的要求,大学生都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大学生要形成教育合力,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9,(8):136-140
信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学生信仰教育,我们自制问卷,选取了全国7个地区不同层次的12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相关情况的调研。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与大学生自身对信仰的认知、高校现行信仰教育的模式以及多元文化思潮密切相关,这不仅需要我们丰富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方法,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协调,共同优化信仰教育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近年来的社会调查表明,基督教徒在社会上总的表现较好,有的还获得先进称号,说明宗教徒完全可以热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教徒的积极表现,除受爱国思想等社会意识支配外,亦受宗教意识指导,与宗教信仰有内在联系。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不变,但它所宣扬的指导教徒现世生活的宗教意识内容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当今我国基督教爱国组织号召教徒“爱国爱教”,注重道德生活,宗教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支持教徒爱国的作用。本文同时指出,基督教内仍有人宣传消极厌世与带迷信色彩的宗教观念,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抵销爱国意识的作用。我们应该鼓励宗教界爱国人士发扬教义中能起积极作用的部份,引导教徒与建设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但在新时期,受国际国内各种文化思潮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存在增强与减弱并存的双向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明确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价值,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状况,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思路与对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价值转变问题的提出,是以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前提的。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起飞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我国社会真正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诸方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变。它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思潮与观念,对于...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80年代中法战争前后,一些爱国的士大夫频频上书清廷,公开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谋中国独立和富强的政治主张。这些政治性上书活动的发生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了解这几次上书活动,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近代先进思潮的演变及其走向是很有必要的。在中法战争前后,共有四位爱国士大夫先后上书清廷,提出开设议院以求实现国家富强的主张和建议。最先做出这种政治举动的士大夫是不大为人们熟悉的崔国因。中法战争爆发前夕,崔国因向清廷递上了《奏为国体不定后患方深请鉴前车速筹布置恭折》。在这…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北平大学中的左翼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左翼思潮在大学生中相当流行,不过由于学校立场、师生关系等各种因素,其在不同学校表现的强度和形式亦有所不同。本文以大学较为集中的北平为对象,考察左翼思潮在各校中的分布情况,认为在左翼思潮兴盛的学校,学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点亦有助于我们理解左翼学生从事文化运动时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唐业仁  谢承力 《社科纵横》2010,(2):141-142,147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后现代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等思潮的表现形式及特征,重点分析这些思潮对高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从整体上说发展水平是较高的,但强烈的我本位、深刻的逆反心理、无时不在的自我表现、不容伤害的自尊心等突出表现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正确对待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要大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其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性别对立”等不良社会思潮冲击主流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给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高校辅导员要精准研判、快速反应、及时处置、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哲学思维能力即辨证思维能力是大学生正确认知世界,把握正确人生方向的法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也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并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积极引导他们追求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旋律: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本文探讨了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和优势以及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戊戌维新一百周年,本文拟对戊戌思潮的一些主要方面作一考察,力图较全面地勾画其概貌,揭示其价值。1戊戌思潮的兴起,始于民族危机的刺激,维新派首先举起的是爱国、救亡的旗帜。维新派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已经超出“尊朝廷,卫社稷”的狭小范围,而是要“保全国家...  相似文献   

17.
王成文  谭波 《社科纵横》2002,17(5):75-76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面对经济全求化带来的挑战 ,积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 ,旨在培养大学生实现爱国情感、爱国觉悟与爱国行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思潮界说与日本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思潮及社会思潮,无论是学术意义上的概念诠释及涵盖范围的界定,还是社会生活中对该词汇的实际运用,中日两国均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试加以比较的话:(1)中国的界说广而繁,至今仍使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学科。而日本的狭而简,且基本不使用"社会思潮"一词而代之以"社会思想"统而称之。即便偶见"时代思潮"、"战后思潮"、"政治潮流"等用语,前面亦从不加"社会"二字;(2)中国有关社会思潮的界说较具体和明确,日本则较抽象和笼统,仅很有限地使用"思潮"一词。虽在字面解释上有大致相通之处,但内容上却几乎没有可比性。上述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19.
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等社会思潮.这些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通过广泛传播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产生了消极影响.其影响人们对指导思想的正确选择,有人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意识形态;动摇人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共产主义渺茫论";致使人们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削弱了人们的民族价值观,追求"普世价值"等.为此,在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有效对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辩证否定社会思潮,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在同一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现念上的一些有意义的一致和差异,我们对杭州大学的二百名大学生(男女各半)作了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以下就是关于此次调查结果的一部份主要数据。一、对现代化的态度:绝大多数人都期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如何才能促使社会进步这个问题上,却一直有着“维护”与“变革”两种不同的基本态度。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社会变革的过程,而社会变革也就意味传统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因此从人们对于变化的赞同与否上能够看出人们对待现代化的基本态度。在接受调查的女大学生们中有99%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