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周芳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9-49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常常出现矛盾,有时会产生冲突,甚至“对簿公堂”。我们只有从中找到新闻采访活动遭到拒绝的原因,寻求解决矛盾冲突的对策,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可以分为几种方式,其中,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提问要有简洁性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鲜活的生活,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用事实说话,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就难以写出好新闻。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 相似文献
3.
刘庆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58-58
顾名思义 ,妙手偶得也即出乎意料地、很巧妙地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新闻采访有时候会意外发现更有价值的好线索或好题材 ,这些东西往往不在计划之中 ,但往往比计划中的要精彩。 中国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的故乡 ,里面栖息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丹顶鹤。很多人见过丹顶鹤 ,但是很少人见过丹顶鹤的自然孵化状态。因为要到位于面积 2 10 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拍摄是件很难的事情。 1998年 6月 ,我与保护区人员经过三天的艰难踽行 ,来到丹顶鹤的巢区 ,出乎意料的是因为当年季节相对提前 ,丹顶鹤幼雏也提前飞走。所以拍摄落空。正扼腕叹… 相似文献
4.
陈力菲!《扬子晚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社会公众的利益观、价值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 ,采访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此 ,文章运用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着重探讨了三个问题 :一、人际交往模式 :对采访交往共同体的阐释 ;二、采访交往主体的二重性 ;三、体验式采访 :采访交往的冲突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刘丽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3)
铁岭广播电视台于2010年5月份开辟了一个新栏目—《监督在线》,用全新的采访理念关注百姓民生,探究热点话题,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栏目的核心理念是“剖析新闻本质,彰显新闻力量”.栏目通过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全面、深入、多角度的调查、采访和求证,挖掘多层面的事实真相.栏目特点是围绕悬念聚焦真相,多种形式求证真相,强调真相一定是记者在听见、看见基础上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如何把握对突发性事件的新闻采访 ,首先要求记者具有良好的素养 ,扎实的基本功 ,机敏的判断力和快速反映能力 ;其次 ,要广辟新闻信息渠道 ,及时得到突发性事件发生的信息 ,快速作出反应 ;第三 ,现场采访要全面、细致 ,突出现场感 ;第四 ,力争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追溯报道和延续报道 ,同时把握对突发性事件采访的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徐志达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2):29-35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但受收入普遍偏低、制度保障不力、文化内化不深、社会认同感不强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因此,需要采取提高收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和普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等措施,促使其政治参与活动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邱沛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4):129-132
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更加敏锐,更善于发现和捕捉好新闻;可以使记者不断求"新",更多地采写出独家新闻,或者从新的角度采写出有特色的报道;可以使记者灵活多样地运用采访方法,提高采访质量;还可以使记者视野更开阔,不断开辟新的新闻源.记者在采访中要注重运用创新思维,要多角度去报道,新闻立意要新,新闻采写和报道的方法和形式要新.记者要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注意学习和积累,锻炼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创新思维,必须处理好创新与继续的关系,创新与原则的关系以及创新与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高职高专《新闻采访》课程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我们依照"零距离"和"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设计理念,探索了一些现代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印兴娣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65-67
新闻采访的方法有很多种,而观察采访是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中捕捉新闻线索的关键、获取重要素材的重要手段。记者在使用观察采访方法时还必须把观察与询问、把宏观观察与微观观察进行有效结合,方可取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琼英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54-57
民意调查是现代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在现实环境下民意调查制度化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因此建立规范的民众权利保障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健全的操作机制,是推动民意调查制度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诚信的形而上设定与制度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庆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67-70
“为什么应当诚信?”是回答“如何才能诚信?”的前提,即需要首先追究诚信的形而上根据。为了克服“为诚信而诚信”的劝善的无力感,实现信念中的“应然”向现实中的“实然,’转化,在日益“祛魅”的现代社会,关键是在社会中找到一个可以置换个人信念中“上帝”的替代物。由于诚信特殊的性质与运作过程,这只能由具有集体性的社会具体制度来供给。在一个以制度为担保的奖罚有常的环境下,个人的诚信德性和社会的诚信局面都是可以造就的。 相似文献
13.
陈应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5):137-140
道德制度化、法律化,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是制度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伦理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加强各个领域的道德规章和法律建设,同时又必须将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保持在适当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4.
吕雪飞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13-16
本文是吉林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刘会军教授的访谈内容,刘会军教授专攻中国现代史,尤其擅长中国现代政治史、选举制度史。刘教授首先谈到了其学术研究的师承源流,阐述了学术研究的兴趣提出和学术理路。刘教授还就现代选举制度研究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评介,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也对继续进行这一研究做出了展望。同时,刘教授还对青年学子如何学好中国近现代史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性采访不仅能真实地采访到用公开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素材 ,将社会丑恶现象曝光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需要 ,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然而随着隐性采访的增加 ,新闻纠纷与新闻诉讼也随之增多 ,有的记者或因运用不当、或因滥用隐性采访而被告上法庭 ,甚至被判决赔偿精神损害。因此 ,正确认识隐性采访 ,对其进行法理分析 ,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儒学在体制内的流传始自19世纪中叶,早期是通过当地华人社会办书院、学校来传播除了教材,还辅以对朱熹和孔子的崇祀.自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学的华文课本成为传统上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媒介,而本地大学的中文系以及延续的研究院则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成为儒家流传和研究的最理想场所.从八十年代开始在新加坡兴起了波澜壮阔的儒学运动,儒学思想最终找到了流传和发展可以依附的体制. 相似文献
17.
刘建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1):16-20
国家治理是一项非常纷繁复杂的过程,而真正有效的治理最终必然要体现在制度化层面,即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通过客观、可操作的制度来使整个国家的治理和谐、有序。新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创新、制度完善、制度绩效衡量及制度绩效差异等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均对国家治理制度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伦理制度化作为道德建设的对策性措施和有效途径,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紧迫的现实要求。但是,伦理制度化也并非万能,其作用与功能的发挥仍有阈限,对伦理制度化的过度依赖会削弱道德的应有功能,遏制道德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应坚持“两条腿”走路———道德教育与伦理制度化双管齐下,方能提高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建立安宁有序、公平正义的现代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张世军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37-39
转型期,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政党作为现代政治的核心,其制度化水平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以是观之,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和“内聚力”进一步增强,推进了党的制度化进程,扩大了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转型期社会稳定。与此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为政党制度化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