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楞严经》对自性本体的睿智思索,对超越途径的颖脱标举,对了悟境界的诗意描绘,孕含着电光石火的机趣,形成了孤峻峭拔的禅宗公案,产生了空灵超妙的禅宗诗歌,为中国禅林、中国诗林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2.
禅宗中有一段公案:赵州禅师在寺庙里当伙夫僧,一天正在做饭,忽然见文殊菩萨显灵,坐在饭锅上。赵州禅师就拿饭勺赶文殊菩萨,一边打一边还说:文殊自是文殊,和尚自是和尚。这个公案很可爱,我一直觉得画成漫画也许会烂漫而有机巧,却不能想像书法也能有此情状,直到近日看到刘健所写的佛字,真是诧  相似文献   

3.
吴言生 《唐都学刊》2000,16(2):51-56
法眼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法眼宗禅诗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从法眼宗宗风出发 ,联系佛教经论、禅宗公案机锋 ,揭示法眼宗禅诗的特色 :般若无知的宗风生发了色相俱泯触目菩提、直觉意象现量裸裎的美感特质 ,一切现成的宗风生发了日用是道即凡即圣、圆融谐和万法唯心的美感特质。探讨法眼宗禅诗的禅悟内涵和美感特质 ,透析潜蕴其中的佛心、禅韵、诗情 ,对建构 2 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伟 《阅江学刊》2014,(1):91-97
皮朝纲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重要专家,其理论体系经历了从范畴论到人生论,又从人生论到禅宗美学的内在转向,三者具有内在的相通性,通过禅宗美学实现了对其整个美学体系的阶段性总结。禅宗美学转向并非偶然,其早期的审美心理学和人生论美学研究为禅宗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12年出版的“禅宗美学三书”是皮朝纲禅宗美学研究的最具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禅宗看来,一般人总是在"本来具足"的生活中寻求超越性的事物,从而为自己套上枷锁,与生活实际相分裂,让生命过程不流畅.禅宗认为,世俗生活需要一种"平常心"来恢复生存的"本来面目",帮助人实现清醒和透彻的生存理解,过一种健全而纯粹的生活.在此我们要把禅门的平常心与一些超常心理区别开来,把平常心与种种道德心理区别开来,从而把握平常心是依于缘起观的清净体悟,回到平常心主导的真实生活.在禅宗这里,平常心虽然有"无事"、"平常"的特点,却是经种种法门、历种种修为、积极地响应着世事变化的自由法则,具有透彻的智慧并饱含普度众生的慈悲.  相似文献   

6.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苗怀明清代公案侠义小说是清代中后期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合流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产生于北京,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迅速传遍全国,风行海内,成为清末民初流行最广的一类小说。它的产生和繁荣是多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12):120-122
禅宗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美国社会后受到了热烈的追捧,美国战后艺术更是受其深刻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此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文章总结了此方面的国内研究现状,从西方禅学成果译介、文艺作品与禅宗、创作理念与禅宗三个方面入手,就禅宗美学对美国战后艺术影响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西方理论译介、对艺术审美方式与创作理念的影响、在东西方思想融通的宏观视角下进行禅宗美学的影响研究三个方面仍是此方面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心之悟与存在之思--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审美的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之间存在四个方面的相似点 :一是美的本体 :存在与本心 ;二是美的显现 :敞显与顿悟 ;三是美的世界 :诗意与禅境 ;四是美的对象 :生活与自然。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之间的比较 ,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与巨大的现实价值。借助海德格尔美学 ,考察禅宗生态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禅宗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公元12世纪后半叶,禅宗东渐、明庵荣西弘传临济禅而后,武士兴禅,镰仓、室町、江户三代幕府绵延700余年;禅风日炽,临济、曹洞、黄檗三宗鼎立风传东瀛列岛。禅宗与日本历史、日本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禅宗与日本文化的关系,可以从五山文学、俳句、茶道、书道、...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3):85-88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旨趣最为契合之处,也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为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心性论思想在这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笔者试就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至六祖慧能几代禅师所倡禅法的变化,对早期禅宗心性论的发展、演变作相关分析;在诸师所提倡的修习实践方面,试着提出几点看法;并认为慧能的"自性是佛"等顿悟法门是在修正道信、弘忍,以及神秀等禅师有关心性论基础上,对《楞伽经》所崇奉之"如来禅"的本源回归。由此,以期为更客观、深层次理解禅宗早期心性论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为理清与早期禅宗心性论有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8):108-110
作为最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密切相连;结合中国禅宗史及其当代发展来看,禅宗之所以能在明代以后,在已经融合型的汉语系佛教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极强的内在生命力,与其宗旨、典籍的语言风格、教化方式中所蕴含的生活智慧,以及简单易行、贴近民众的现实向度等因素是有很大关联的。  相似文献   

12.
唐宋以来,文人士大夫多涉佛参禅。他们倾慕和效仿禅宗的任运自然、任心自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追求禅宗不离世间而又能抵达佛境的精神境界。受禅宗怀疑主义与尊崇本性、个性精神的薰染,他们对文艺美学中的中和之美和经典意识进行了强烈的撞击,形成了一股反复古、反摹拟、强调独创、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专制主义、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进步文艺思潮。这大大强化并充实了文艺美学领域内的艺术独创理论。禅宗对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是清代通俗小说的出版中心之一,共有51家书坊刊刻通俗小说,计版本133个。通俗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是光绪年间,但绝大部分都是翻刻本或话本小说选本,仅有侠义公案小说例外,《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彭公案》等作品都产生于北京。北京说唱业的发达为侠义公案小说的成书提供了契机,《三侠五义》的前身《龙图耳录》就是根据说唱本石韵书改编而来,但经过了文人的加工;《小五义》虽然经过整理,但仍然保存了说唱文学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公案是透视海德格尔政治思想的视角,但此公案应该置于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海德格尔批判自由主义的自我和民主制度都是无根的政治学,认为自我脱离了大地民主制度是技术组织下的产物。大地和精神既是海德格尔主张政治回归的源初之地,又是其政治形而上学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禅宗在“不立文字”的宗旨下,经常采取“不言而教”的方式点化学人.禅宗的“不言而教”超越了言语和文字架构的可分析的事实世界,是“无语中语”,它主要使用沉默、情境、副语言、动作等不同常规的方式进行.“不言而教”其实质不是言说之缺失,而是言说之超越.它不仅促进了禅宗的发展和繁荣,激发了禅宗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当今教育过于注重“言语之教”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红丽 《浙江学刊》2012,(5):97-101
韦应物是中唐著名的作家,其诗以"高雅闲淡"而著称。本文认为韦诗这种风格的形成实是因其受到唐中后期禅宗思想的影响。唐代禅宗分为南北二宗,韦应物既受北禅宗影响,有默坐的习惯;同时也受到南宗"平常心是道"的观念的影响,且后者的影响更为深远。由于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他的山水景物诗在意境上,表现出"空灵"、"幽静"、"淡远"的特点,而这些审美风格正是佛禅所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禅宗“即事而真”的哲学、美学意蕴李守钰佛教传入中国曾有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排佛之难,也曾因大师零落,任运敷衍,但禅宗一脉适逢其会,枝繁叶茂,锦远流长。禅宗有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禅宗之“禅”向人揭示的,不仅是宗教也是...  相似文献   

18.
李聪 《日本研究》2006,(4):85-89
本文通过对马祖道一"坐禅岂能成佛"与日本曹洞宗祖师道元"只管打坐"思想之比较,意在说明禅宗内部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坐禅"思想的发展,以及中日两国由于传统文化之差异,而各有所偏重,但最终二者虽有形式上之不同,但意旨却都在阐扬禅宗之义理精髓.  相似文献   

19.
镰仓时代禅宗传入与武士兴禅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毅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它传入日本的时间可追溯到奈良、平安时代,但却兴盛于镰仓幕府之际。何以如此呢?传而不兴与传而后兴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做一番探讨,以为引玉之钩沉。(一)唐代是中...  相似文献   

20.
试论禅宗的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作为华竺之音的禅宗思想拔新领异,表现为一种相当隽熟的东方色彩的非理性主义,在中国思想史及宗教史上具有独到的研究价值。作者将禅宗的非理性主义构成分为机锋与逻辑的对立、般若与二法的对立、顿悟与渐悟的对立三个部分,并从这三方面探索了这一非理性主义的由来与得失,及它在佛教史、认识论、心理学方面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