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海清 《现代妇女》2014,(7):181-182
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千人计划”,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我国又开始实施“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面向国内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要更有效地培养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必须紧紧抓住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这一关键环节。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对高层次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不同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同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进这类人才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文章界定了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含义,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按照相关原则构建了评价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两套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发展,高校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的贡献尤为重要,高层次人才的存在加快了专业建设,优化了师资团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各个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望,研究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产生、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高等院校引进人才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举措是什么?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相似文献   

4.
根据科技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为343万人,平均至全国各地区为11万余人,而海南仅不足1万人。另据《2009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的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31个省区市人才发展的财政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海南省列第三十位。  相似文献   

5.
数字     
《职业》2011,(22):31-31
2亿元 据报道,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吸引高端人才推出新举措,自筹资金近4亿元建设808套人才公寓“筑巢引凤”。据悉,“十二五”期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00名。其中,博士500名,硕士25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30~50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鼓励下属的各企事业单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还专门设立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逾2亿元,以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6.
薛琪薪  吴瑞君 《城市观察》2023,(1):76-88+157-158
高层次人才作为参与国际竞争重要的人才队伍,在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驱动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以长三角地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高层次人才研究对象,通过履历分析法梳理建立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分析高层次人才的时空格局与结构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群体具有鲜明的时空嬗变特征,具体表现为高层次人才的学科专业分布逐渐发展平衡,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在空间布局上,各省市的人才集聚度与其人均GDP排名和“双一流”高校数量有关,不同省市形成差异化的学科人才高地。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以工学、理学、医学三种学科类型为主,与全国科学人才的总体结构接近。从性别结构来看,在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群体中,男性人数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必须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7.
数字     
《职业》2013,(16):47-47
近年来,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大幅提升。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1.2亿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3.6人年,人才贡献率为26.6%。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5550.4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11:36:53,1288.4万人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新时期,面对目前广西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留等工作仍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以人才强国为战略、科学人才观为行动指南、党管人才作为保障,推动广西高层次人才工作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在详细调查北戴河新区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北戴河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北戴河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11,(9):7-9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再次突出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其中提到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再次成为两会关注热点。两会代表们纷纷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和造就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12,(1):24-25
河北经济发展龙头、高层次人才特区,总投资600亿元实施文化产业项目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的"一条龙"服务,培训创业者20万人次。自主创业人员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万元;合伙经营企业,每人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万元  相似文献   

12.
12月18日,重庆市召开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暨“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是重庆市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按此计划,到2020年将实现培养社会工作领军型人才50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1000人、社会工作骨干人才3000人、社会工作管理人才3000人、基础性社会工作服务专才2万人,全市社会工作人尤总量达到13.3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人才流动全球化,招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各国人才战略的落脚点。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的政策措施等,确保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层次人才位于人才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主体力量,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对于调整高校师资结构和优化师资队伍起着重要作用。为建立一支良好道德修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忠诚于学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必须转变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创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共享学习、学术资源,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相似文献   

15.
李宾 《职业时空》2012,(9):41-43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卓越金融人才的培养对我国传统的金融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高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能力提高为本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卓越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近日印发。根据《规划》,重庆将以“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为核心,大力培养高层次、专门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将增加到13.3万人,其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1万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来说,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对高校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实力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完善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职业风向     
《现代交际》2005,(7):54-55
服装行业呼唤国际品牌人才,赴日软件工程师人气攀升,高质量翻译人才缺口90%,各行业研发人员紧缺,涉外律师、商务谈判成稀缺人才,外贸人才缺口五年内达百万,我国目前急缺八类人才,2005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房地产业居首。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11,(4):11-1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见成效 据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共有110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人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总数分别达到2146个和2158个;5年共培养高技能人才930万人次,参加技能竞赛近5000万人;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近40万人,占改革开放以来留学人员回国总数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骆潇 《职业》2010,(8):18-18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从2003年人才工作会议开始我国就确立了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主来推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2010年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更加凸显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