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晗  木子 《职业》2011,(4):22-23
廉恩,80后学者,下过基层,坐过机关,留过西洋,当过学生干部,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中国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主任。由他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自2009年9月出版以来获得社会各界强烈关洼,荣获多项图书大奖。2011年年初,《蚁族II——谁的时代》出版面世.  相似文献   

2.
刘晗 《职业》2011,(2):22-23
廉恩,80后学者,下过基层,坐过机关,留过西洋,当过学生干部,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中国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主任。由他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自2009年9月出版以来获得社会各界强烈关洼,荣获多项图书大奖。2011年年初,《蚁族II——谁的时代》出版面世.  相似文献   

3.
“蚁族”已成为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指出全国“蚁族”人数在百万人以上。“蚁族”问题已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2010年“两会”期间,以“蚁族”为代表的民生问题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代表们就“蚁族”现状与对策进行了专门的讨论,部分国家机关已把如何有效处置、科学应对“蚁族”问题列入工作日程。笔者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研究“蚁族”特性聚居群落问题,在分析和归纳“蚁族”特性聚居群落基本特征、社会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生态学理论,提出构建和谐聚居群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蚁族的形成有中国社会城市化、高校扩招等客观因素,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主观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蚁族形成的主观原因即职业规划能力和意识的缺失进行探讨,通过调查蚁族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蚁族形成的主观因素,提出提高蚁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措施和方法,切实改善蚁族生活状态,加快蚁族群体的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5.
"蚁族"群体向上流动困难重重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减弱、社会阶层良性流动机制的缺失和"蚁族"主观抉择的盲目性三方面因素造成。化解"蚁族"向上流动的困境依赖宏观层面健全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保障,中观层面丰富"蚁族"向上流动的社会资源,微观层面增强"蚁族"个人向上流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蚁族"生存现状和发展要求的分析发现,这一群体具有向上流动的强烈诉求,他们乐观坚强。但苦于向上流动渠道不畅。"蚁族"实现向上流动的困境有宏观层面社会流动机制的不完善、中观层面社会资本支持的缺乏和微观层面个人能力发挥的制约。防止"蚁族"问题的固化,拓宽"蚁族"向上流动的渠道需要公共政策对目前的社会利益进行适当调整,包括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制度,丰富"蚁族"向上流动的社会资源,加强"蚁族"纵向上升的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管轶说话     
管轶是谁?若非SARS或禽流感,管轶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或许很陌生。三次登上《时代》周刊的管轶,在国外的知名度远比国内高。2004年1月,由于率先在果子狸身上找到SARS病毒,管轶和钟南山一起成为了《时代》的封面故事主角;2005年9月,禽流感再度爆发,管轶第二次上了《时  相似文献   

8.
周石 《职业》2010,(5):71-71
关于蚁族的争论仍在持续。唐家岭等蚁族群居地的拆迁改造,引发了蚁族该向何处迁移、是否回二三线城市等一系列的新问题。有的大学生甚至担忧自己的前途,害怕自己成为蚁族。面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已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每年有近六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这么多大学生都成为社会“精英”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毕业生将成为普通劳动者。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后,少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一段“蚁族”生活是正常的。因此,大学生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正确看待蚁族现象:  相似文献   

9.
周石 《职业》2010,(13)
关于蚁族的争论仍在持续.唐家岭等蚁族群居地的拆迁改造,引发了蚁族该向何处迁移、是否回二三线城市等一系列的新问题.有的大学生甚至担忧自己的前途,害怕自己成为蚁族.面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已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每年有近六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这么多大学生都成为社会"精英"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毕业生将成为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炎黄世界》2009,(6):45-45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第一个提供孔子信息的人,是三国时代的王肃。他在《孔子家语》中简略地写了孔子生平,有这样几句话:“孔子三岁而叔粱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相似文献   

11.
"蚁族"亦即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蚁族"大多来自农村和县级市,"蚁族"这一群体的构成状况是众多社会的及个人的因素相互交织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社会资本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城市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大学毕业生在社会资本上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伴随着其他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绝大部分"蚁族"来自农村这一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2.
最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平衡的、新型的正常关系,在人格上,婆婆和媳妇是平等的,不存在谁该高人一等,谁该俯首帖耳。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演到这时,总算品出点味来了,媳妇的美好时代无非就是一个字:忍,婆婆横挑鼻子竖挑眼,媳妇要忍,小姑子无理取闹,媳妇还要忍,婆婆甚至给媳妇娘家父母难堪,媳妇都要忍,丈夫在外边拈花惹草,夜不归  相似文献   

13.
周东浩 《中外书摘》2008,(10):24-26
中医西化的说法我不知道是谁首先提出来的,比较著名的有李致重教授的文章《“西化”—中医科研的致命错误》,对中医西化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蚁族"现象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由于"蚁族"群体的特殊性及其存在和发展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蚁族"现象也越发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蚁族"在群体自身的努力与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一定时期后自然消亡,但由于这种调节功能发挥作用的周期较长,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将使这一段时期内出现许多影响社会发展的消极负面因素。通过引导群体形成良好认知促进自行消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阻断群体新生来源,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体系促进自然消亡途径加速"蚁族"群体消亡的进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孔俊婷  孔江伟 《城市》2015,(7):64-67
“蚁族”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社会现象.大城市边缘地区的“蚁族”聚居现象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笔者选择天津市西青区大学城附近的“蚁族”聚居区——侯台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调研分析手法,进行深入的居住实态调查;重点对“蚁族”聚居区的物质空间环境、住户群体特征、住户居住满意度及意愿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总结其现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对未来理想居住环境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满怀激情踏上了人生的征程。然而在这部分人群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80后、高智商、收入较低、主要聚居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聚居群体——"蚁族")。本文针对"蚁族"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一次实地研究,利用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蚁族"产生的原因,针对"蚁族"群体当前的生活状况,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策略,进而维持这个群体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无所谓     
/1 了1无所谓 杨坤 演唱 杨坤 词 杨坤 曲 选自《无所谓》 fry一 口o12D757 了 谁会 爱上谁0053 无所60061谓 谁让5】200232谁惟淬 有过 的33·yHryH】-oeqTh幸福 是短暂的 美 幸福 一21.00671116550171过后 再回来 受 罪 错与对1 一001213.77657053 再不 说 得那么绝对 是与60006】1512320232非 再不 说我不后悔 破碎就23.00217171.00123破碎 要什么 完美 放过了21.00.667112—0012自 己 我才能高 飞 无所3—一 01 23一 0 0 5 515 4 4 4 4.3 3 21谓 无所谓 原谅这世界 所 …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低收入群体,“蚁族”的出现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近10年来的变迁。课题组于2010年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7个城市的“蚁族”群体生存现状,对“蚁族”的教育背景和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蚁族”的学历层次在自然升高,专业选择呈现出迎合市场和社会的功利主义倾向,且存在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受教育层次越高的趋势。这些变化表明,当前的高等教育作为底层青年改变命运的通道正在变宰,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加剧社会阶层分化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1974至1990年间,围绕中学里应不应该教授哲学,以及哲学教学与哲学研究是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德里达写了大量访谈书信和随笔文字,这些成果后被辑成《哲学的权利》。其中的第一部分于1990年以《谁害怕哲学》为题出版,书中有一章题为《黑格尔的时代》,专门讨论黑格尔时代的哲学问题。德里达开篇引了黑格尔1822年所撰一封信中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20.
阿俊 《公关世界》2008,(11):34-35
正在热播的一档节目《和谁一起午餐》,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发现你,成就你。 现在每天在写字楼里上演的都是猜猜和谁吃午镤的戏。人际关系学中,和谁吃午饭确实很重要。人际达人凯斯·弗拉基甚至还写了一本书《决不单独进餐》,来谈和谁吃的交际。再宽泛一些,其实就是在谈和谁交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