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书与板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设计并使用好教学板书和板画,提高其条理性、可视性、艺术性,是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要有成效地运用板书、板画,必须符合如下基本要求:一、板书和板画要与讲解或演示实验紧密配合,最好能边讲(或边演...  相似文献   

2.
一、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应该说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的.有较为宽泛的选材范围,学生有人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就与黑板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里,每天、每课都会见到黑板。不仅各科老师和班主任要板书,有时学生自己也要在黑板上写字,如上去解题、出黑板报等;主题会、庆节日、做报告,也都会用到黑板。不仅如此,我们的眼界还可再放宽一些:不光在课堂里跟黑板打交道,在校内外的特定场合,有时也会用到黑板,如小时候父母教自己写字、家中记事的小黑板等……黑板上的记忆林林总总,信手拈来,皆可成文。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活动中,板书主要由表格、语言文字以及图画所构成,它能够更直观地表现教学的内容框架,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梳理脉络、清晰把握重点的作用,能使学生养成课堂记录笔记的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板书,利用板书的艺术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洁 《职业》2012,(12):61-62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很多重要图形画在黑板上,挂图又不能很直观地表达整个作图过程,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课程内容,如果将CAD教学与机械制图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将基本的理论知识放在机械制图里讲解,把需要多画多练的内容放在CAD中去讲解,两部分内容恰当地整合,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开复 《职业》2011,(10):16-17
写微博前的三点准备 对微博新手来说,刚开设微博账号后,不要急着发微博。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充分准备,你的微博之路才能更顺畅。首先,要想好自己微博的定位,看自己能不能回答下面这两个问题:●为谁写微博?是为亲友写,为自己写,还是为某个特定人群(如旅游爱好者、投资界朋友、科技界朋友)写?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可能会时不时地遭遇一些小伤口,在受伤之后,创可贴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使用创可贴可以起到暂时止血、保护创面的作用。但应该注意的是,使用创可贴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两天。如果过久地使用它,由于创可贴外层的胶布不透空气,便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常用的创可贴本身是达不到无菌标准的,也不能起到灭菌的作用,从而容易导致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7.
药品的保质期是如何定义的?是不是超过了保质期就一定不能用了? 抗生素、生物药品超过有效期哪怕一天,都一定不能再用。药品现在只有“有效期”这个概念。药剂学上的有效期是指药物有效成分被降解10%所需要的时间。法定的“有效期”是通过该药品的稳定性实验得出的。虽然很多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仍然有治疗作用,但是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国家药品法规定: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是不能销售的,临床也不要使用。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并且药品在规定用量下,才能达到药效,如果药效达不到,有时尽管没有不良反应,但也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利用板书能促使双方更好地沟通和结合。板书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最直接的、简便易行的直观教学方法。怎样才能体现出它的传导信息、感知对象、有助记忆、促进思维的作用呢?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一些初步探讨。一、板书的感知原理作为一种直观教学方法,板书可以突出感知对象。感知是人们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知,就不能形成记忆、思维、想像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接受、加工、储存和运用信息的过程。语言能传递信息,文字…  相似文献   

9.
据目击者叙述,傅抱石画《西陵峡》一图,竞一气画了不下二十张,画了觉得不好就扔掉了,为画好一张画他时常要牺牲好多废画。这很像苏轼自述画枯木竹石,“画不能皆好,醉后画得,一二十纸中,时有一纸可观”。傅抱石有一方印章常常钤在画上:“往往醉后”,说明他也常常是恃酒力作画的。这当然也是传统文人画家的一种作画方法,徐渭就常常恃酒力作画。而傅抱石画毕要从一二十纸中挑选一张,也是从构思经营着眼,从下一步如何收拾的角度去挑选。乘醉大胆下笔显示了傅抱石的气魄,而后精心构思下笔收拾又显示了他的功力。他作画第一遍往往以斗笔挥洒,水分充足。以约定大体结构轮廓;而后第二遍以尖细的小笔精心收拾,墨色往往比第一遍浓,  相似文献   

10.
略谈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勾国安,田胜利板书,是教师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教学实践表明,板书设计得好环,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智力的发展,也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因此,写好和设计好板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对一名称职...  相似文献   

11.
碎石记     
榛生  陈娟 《现代妇女》2004,(12):20-21
"我的爱情,像许久未曾用过的钢笔,要在纸上打磨许久,才写得出字来,而一旦写出了字,便是浓酽的,淡蓝色也成了深蓝色。" 这是我在二十六岁,认识了沈自若时所写的日记。 傍晚入夜后的江汉路,变成了比白天更繁华更美丽的大道,夜市里有小贩在卖手工艺品、盗版光碟、衬衫T恤、零碎的饰物,也有画者给路过的人画素描。从  相似文献   

12.
月色淡淡     
在夹边沟(作者1957年至1959年以右派分子身份,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教农场改造——编者注),有过两次难忘的邂逅。 一次是在领取邮包的时候。农场里每个月有一天,在场部分发邮包。谁有邮包,名字写在小黑板上,收件人收工回来看到,可以在晚饭后、“学习”前的那段时间,去排队领取。人多,邮包要检查,所以等的时间长,学习会往往迟到,但不算犯规。  相似文献   

13.
板书六忌     
板书六忌李英杰一忌不写题目二忌随写随擦三忌板面杂乱四忌主次不分五忌写字太草六忌讲后补写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经验的教师无不重视板书的设计和书写,因为它不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三乐”。这就是“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和“助人为乐”。首先是要“知足常乐”。人要有追求,但不能单纯在物质生活上。天地之大,想要得到的东西多着呢,但却有个能否得到和该不该得的问题。得不到的,不要存非份之想;不该得的,不要有贪婪之心。永不满足,以致贪得无厌,往往自取其祸。雷锋同志说过,工作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依我的理解,人生在世,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更应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片面追求物质的享受,势必精神空虚,一头钻在钱眼里,闹得烦躁不安,甚至键而走…  相似文献   

15.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读高中时最后一学期的第一堂英语课。我们这些男孩了(那时学校没有女生),正翘首期待着新老师的到来。不多时,一位个头高大、约四十岁的男人走了进来。他腼腆地说:"下午好,先生们!"他的声音充满一种叫人意想不到的敬意,就好像他是在高等法院里发言,而不是面对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名字——威尔马·斯通写在黑板上,之后在讲台上坐下来,用手抱住瘦瘦的膝盖。  相似文献   

16.
《华夏少年》2007,(4):25-29
在童年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做一些现在想来都会感觉非常有意思的趣事、傻事。请你选择一件最有趣的事,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习作。也可以根据趣事的具体内容自己拟题。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所写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感受,要符合儿童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要有情趣。  相似文献   

17.
恋爱宝典  李奇渊 《伴侣(A版)》2014,(1):I0001-I0001
正再热烈的爱,也需要距离,这个距离可以用那些不能说的秘密来体现。再亲密的男女也会各自保留一些不为对方所知的秘密,善意的隐瞒比残忍的诚实更能保护爱情,这是小编教给你的恋爱心理学。不要隐瞒特别重要的事情1.有关自己家人的问题,应早点告诉对方如果是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就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关于家人的问题。太远的亲戚暂时不用涉及,要向对方说明的是关于父母、兄妹、近亲的事情,找个时机,好好把自己的家人介绍一番吧。不要认为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和双方各自的家庭没有关系,这种想法很危险,结婚毕竟不像恋爱那样简单,早点把问题说清,在还没有深陷之前,双方考虑清楚,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方的尊重。2.有影响生活的病症或者自身的一些麻烦事  相似文献   

18.
甘蔗不能两头甜文/朱子国朋友们要合出一本集子,拉我去充数,还一再叮嘱要在文章后面写些赘语,那当然都是好意。按惯例无非是要抒发一通豪情壮志,做一个巧妙的自我广告之类,可惜我都不会。推谢再三,朋友们说,这是全书的体例,你不要一个人破坏哟。无奈,我只好写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在其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了大量的成功作品,中国画作艺术也在对艺术领域的其他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国画艺术的研究从范围以及深度上都进一步扩大。本文就中国画基本的艺术特征以及其展现出的独特艺术效果进行分析,具体从中国画的技巧、色彩应用、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希望会给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咪蒙 《女性天地》2013,(11):62-63
之前我写的《不要让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部分人认为我强调小孩不能妨碍别人的时候,举小孩在飞机上哭闹这个例子不妥当。可是,小孩在飞机上哭闹一定是应该的、必然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