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努力培养和造就干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组织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用独创的整风方式坚持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年轻干部和在职干部的培养、着重培养和造就高级领导干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辩证地吸取和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组织保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力量和革命事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其中关键因素在于党不仅提出了保持纯洁性的理论,而且进行了保持纯洁性的伟大实践,通过纯洁性建设使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延安奇迹"。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纯洁性的理论与实践及基本经验在新时期依然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抗日斗争的指导中心,同时也是培养党的干部的摇篮。在此期间,延安的各级各类干部学校为我党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他们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延安时期干训工作,为党的干训工作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大批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很早就认识到,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拥有大批优秀的各级领导干部,因此,历来把创办学校、培养干部的工作作为革命斗争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革…  相似文献   

4.
政治领导力是衡量政党领导力的重要尺度,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增强政治领导力是应对恶劣自然环境和残酷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是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增强政治领导力的辉煌时期,通过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强化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增强政治领导力的路径为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民主思想文化、民主政治措施及民主政治保障办法等方面人手,积极推进党的民主政治建设,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许尔君 《中华魂》2022,(3):31-35
延安时期铸就的伟大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  相似文献   

7.
延安学习运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习内容体系,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不仅提高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干部之学习水平与能力,并为革命与战争取得胜利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而且为今天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创建可行的有益模式,因此,延安学习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展自身建设的重要拐点,具有重要的开拓与启迪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延安学习运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习内容体系,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不仅提高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干部之学习水平与能力,并为革命与战争取得胜利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而且为今天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创建可行的有益模式,因此,延安学习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展自身建设的重要拐点,具有重要的开拓与启迪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从江西中央苏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到延安时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再到建立华北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前,在局部地区执政的三次成功实践。在这三次局部执政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的廉政建设不仅有着显著的历史特点和丰富的内容,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不仅保证了局部执政时期党和革命政权的清正廉洁,而且促进了革命事业健康发展,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提高治理腐败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代,从1935年10月19日到1948年3月23日,包容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全程和解放战争中前期,共十三年的历史。“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代又以红都、革命圣地、革命大本营的美名享誉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延安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由第二次失败走向全面胜利的时代,并在展示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鲜明的五大特征,从而构成了延安时代区别于我党历史上其它时期的自身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七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七大"制定了党的纲领,为中国革命事业规划了蓝图;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路线和原则;突出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党的政治动员激发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并通过建立乡村政权组织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以阶级成分、革命道德和对党的忠诚为标准录用的农民干部成为党整合乡村社会的重要力量。一旦他们的作风偏离了党的政治理念,党就直接通过垂直深入乡村的权力机关开展整党整风运动以达到干部整改的目的,由此形成了政党下乡过程中乡村政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干部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深刻的阐述.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干部基础.在新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给高校人才培养以重大启示,即必须坚持“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发扬“挤”与“钻”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就是战斗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基本要求。从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提出从“五心”到“五星”的“用心管理”的理念,旨在通过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工作中的“五心”(责任心、自信心、诚心、细心、平常心),力争使广大学生干部成为政治上的核心作用之星、组织上的凝聚作用之星、道德上的表率作用之星、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之星、身体心理上的健康之星。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干部道德建设有一个传承与发扬的问题。在"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革命年代,毛泽东等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其杰出的才智和崇高的品德,率领和感召了千百万革命干部,熔铸成干部的理想人格和道德楷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学习传承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优秀品质,结合当前抗震救灾的实践,提炼干部职业道德和干部人格修养;用以哺育和武装今天的千百万年轻干部,战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挑战和腐化堕落、官僚主义的侵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安源路矿工罢工是近代一次著名的工人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工人阶级取得完全胜利而被载入工人革命史册。李立三作为杰出的工人革命运动领导人,其独特的革命动员方式,如文化动员、组织动员和经济动员,有效地唤起了底层民众对旧制度的仇恨和对自身权益的重视,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斗争力量。这为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李立三在安源路矿大罢工革命动员经验,在以后的工人罢工组织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复制,为共产党人在后来的城市罢工和革命斗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状况决定了其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学校、党校等干部教育机构,报刊等大众媒体和革命歌曲等几种途径和方法来开展价值观教育.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践活动用自身的价值观武装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把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这次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曾从资产阶级革命党建设的角度,进行过许多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主要教训在于:一是国民革命没有“以革命党为根本”,即没有把领导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建设成一个严密的、团结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只破坏地面而不掘地底陈土”,即革命党缺乏彻底革命的纲领;三是“革命行动缺人民心力”,即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四是“革命之气一落千丈”,即革命党没有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斗争锐气。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认真吸取这些教训,对于当代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完成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未竞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30年党内不良教条主义之风盛行,党的革命进程受到严重阻碍,如何改变当时现状成为毛泽东关注的焦点。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思想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初步形成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独具特色的调查研究观。他以反对本本主义为切入视角,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四面受敌法”与城乡结合法的研究方法,将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及现状作为研究重点,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毛泽东1930年的调查研究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新时期中共进行调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