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8年,是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2008年至2018年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的296篇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十年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研究的基本情况,采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及聚类分析,以信息可视化为手段,重点分析16个知识聚类的相关文献以及该领域的热点与趋势。研究发现,国内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研究受公共政策驱动明显;研究总体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网络;研究内容以物质重建为主,精神与社会关系重建有待提升;研究方法以宏观应然的经验研究居多,理论和实证的数据选取与运用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2.
对突发事件进行电视直播是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媒体提出的要求,对突发事件的直播也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意识和综合实力。汶川地震是中国媒体首次全情直播灾难事件,开辟了中国电视媒体灾难直播的新时代。在突发事件的直播中要坚持及时快速、真实呈现、强化互动、巧妙引导等策略,以保证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大灾过后,受灾地区急需重建.灾后重建纷繁复杂,不仅周期较长,而且所需物资和资金十分巨大.筹集好、分配好灾区重建所需物资和资金,对灾区稳定、恢复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地震灾区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这次震后灾区重建物资供应、资金筹集与分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灾后重建物资供应、资金筹集与分配有效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公平是公共政策领域的核心要求,公共政策公平感的研究是从政策对象角度评估政策的重要维度。通过汶川地震后灾区的入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灾后救助政策公平感由分配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三个维度构成,最适合灾后救助的价值标准是按需要分配原则,按损失分配是灾后救助政策中一种不适当的分配方式。要向灾民强调,灾后救助政策的分配标准只有按需求分配而没有按损失分配。此外,为了提高灾民的公平感,在灾后救助政策实施中,应加强大众媒体和政府发布政策信息的力度和广度,加大对灾民期望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是一场举世震惊的大灾难,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解放军指战员以及社会各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救援行动,并在灾民救助与安置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工作重点从救灾抢险转移到灾后重建,一些新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特别在灾区社会经济的重建与灾民生产生活的恢复等方面显现出工作的复杂艰巨性和长期攻艰性.然而,面对灾区进行深入的社区调查研究工作还未有效系统地展开,这将影响到灾后安置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灾后重建工作中要注意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仔细注意到细节问题,又要把握好整体的统筹.深入了解灾区情况与民意动向,灾后重建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问题困难.  相似文献   

6.
在央视2008年播放的“四川汶川地震82小时纪实”的综述报道中,有大约5分钟的时间主持人缺位,这不仅没有丝毫影响到播报效果,反而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与震撼,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主题元素的逐层强化。  相似文献   

7.
央视在"5.12"抗震救灾报道中,实现了媒体的本位回归;报道速度快、时效性强;媒体高度重视、重磅出击;消息来源多元化;报道内容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媒体对重大灾难事件报道应急能力的新突破,充分反映出我国新闻报道改革的进步与成熟。  相似文献   

8.
[摘要]汶川大地震以后的对口支援是中央政府根据灾情的轻重与各省市经济实力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政治安排,这一政治过程暗含着道德与市场的影响。援建政府与受援政府因为立足不同,期待亦有所不同,这也导致双方在援建与受援的互动中出现分歧与错位。究其原因,威权体制、财政体制的分权化及晋升锦标赛是这一错位的根源,但双方在错位之中同样寻找到共同行动的基础,即在强制性的政治任务中寻找持续互利的合作模式,同时实现组织与个体层面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后,我国灾害社会工作开始系统化发展,在短时期内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等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其效力的发挥。为此要着力进行制度、组织、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打造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中形色不一的NGO积极行动,为研究NGO参与社会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NGO与政府合作开展灾害治理,在互动过程中相互适应,同时NGO在此过程中也会面临多重困境。以L组织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例,在分析L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互动适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L组织参与重建时面临的信任困境、理念困境、诉求困境、管理困境和适应性困境,在此基础上运用合作主义理论探讨了NGO在参与社会治理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构造。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难的频发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传统中国的国家认同,其内涵具有浓郁的文化意味;主权中国使中国在世界舞台获得了现代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主体资格,而主体性中国的内涵意味着中国通过主动的创造性活动影响世界的能力获得了实质性的提升。汶川地震使主体性中国的内涵获得了充分的绽放,这种绽放的基础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理念、价值、精神:汶川地震灾后思想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是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戴钢书教授主持完成的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的结题成果。自方案设计到课题立项到项目结题再到付梓刊印,先后共有19位副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调研和撰写,历时5年得以完成。该著作坚持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数理统计分析、结构方程分析与逻辑思维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视角新颖,构思巧妙,内容丰富,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评议。该著作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