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成靖 《理论界》2007,(5):76-77
我国近些年来因产品质量引起的事故有增无减,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传统民法的契约和侵权法律制度并不能有效地予以保护。在国外,法律实践发展出了产品责任这一新型的责任制度体系,我国也初步建立了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的先进经验来完善立法,以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2.
严格责任是我国产品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以此来解决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产品质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故意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也有因技术水平有限而产生的。因此,在适用严格责任的同时,应辅以完善产品责任保险、有限制地使用惩罚性赔偿和市场份额责任制,既能有力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能兼顾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从而实现公平正义的法的最高理念。  相似文献   

3.
郑素梅  陈泽锋 《兰州学刊》2005,(4):158-159,162
本文根据产品责任理论的发展和国外产品责任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目前产品责任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品范围的界定、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等,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美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与我国归责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为世界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具有其引以为傲的极为完善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制度———严格责任制度 ,并且该种制度日渐成为世界各国在产品责任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理论界 ,众多学者也普遍主张推行严格责任制度。但本文作者即从另一个角度出发 ,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作者不否认严格责任的作用 ,但却认为严格责任目前不符合我国国情 ,由于经济规模、社会购买力、市场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只能将严格责任作为一个远期目标 ,而当前以运用过错推定为宜  相似文献   

5.
论产品责任中惩罚性损害赔偿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否在产品责任中设置以及如何运作惩罚性损害赔偿制是当前各国讨论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界定产品责任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涵义 ,借鉴西方国家产品责任中惩罚性损害赔偿制的设置、运作状况 ,论证我国产品责任中确立该项制度的必要性 ,并尝试提出完善之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在美国、英国以及欧共体,经历了合同责任、疏忽责任、担保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演进。我国理论界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观点并不一致。现行产品质量法和民法通则对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采用生产者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和严格责任并举的归责体系,从而比较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的地位日趋强势,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情况层出不穷,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成为了金融危机后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金融消费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评析了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投资者的关系,并从立法完善、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和金融消费者的外部救济三个方面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产品侵权案件中,当某种缺陷产品造成损害而市场上存在多个制造该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时,如果受害人无法举证该致害产品到底来自哪一个生产者,根据传统侵权法的举证规则,受害人就会因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而无法得到救济。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法院在涉及产品责任的案件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市场份额责任规则。我国司法实践中也经常出现类似情况,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这类案件中的受害人还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全面分析美国产品责任法中市场份额责任规则的产生背景、司法适用状况、发展完善程度,厘清该规则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差异,明确我国立法中引入该规则的必要性及其适用条件,对于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体系,避免民法典制定中出现相关疏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世博、奥运特许产品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以及特许人权利义务不对等来看,有必要将特许人承担特许产品侵权民事责任引入现有法律制度。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设第35条第4款以及《产品质量法》增设43条之一,其责任的法律基础不是合同责任而是侵权责任,责任形态是连带责任,且以过错推定为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责任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总的趋势是向着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方向前进 ,目前我国没有单独的产品责任立法 ,并且在内容上也还有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单车事故乃指无加害人存在之机动车事故.在我国,由于机动车对人赔偿保险均采用责任保险方式,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前提乃被保险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单车事故受害人无法得到保险保障.驾驶员被自己所停车辆溜压致死的为典型的单车事故,虽然受害人属于条款所约定的"第三者",但判断保险人是否承担责任时必须明确相关保险条款的制定目的及其相互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能忽视任何一款规定之应有法律规范作用,在立法论的制度设计上需给予单车事故受害人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刑事代理责任是英美刑法中特有的法律制度,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必须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英美法系有一套严密的程序保障机制,以确保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灵活的追求其保护社会的功利目的。但若将这样一种制度移植到我国的刑法体系中,必将在理论上引起概念上的混乱,在司法实践中出现难以真正落实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对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和贡献率、要素投入、经济效益、产业关联度的测算显示:山东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大省,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质量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数量扩张”的初级阶段,仍受一定的非市场因素的制约,企业规模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偏低。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优化、加大投入和政策鼓励,是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真正得到保护是在建国后才有的,目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的保护,已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定,但具体在婚姻法及生活实践中,对我国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的保护仍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婚姻家庭立法中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的保护制度加以完善,以改变当前立法对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保护不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高轩  伍玉娣 《河北学刊》2012,32(5):152-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已形成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但由于一直坚守文化生态环境的工具价值这一理念,使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性,缺失原生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保护制度。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源流分析,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本质属性及其具体体现,进而提出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司侵权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于是有人提出要建立公司侵权股东无限责任制度。文章通过对股东有限责任进行历史考察,对其理论基础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剖析,并对公司侵权股东无限责任制度的两种设想进行评价,在结合我国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不能实行股东无限责任制度,公司侵权股东有限责任的弊端可通过建立股东直索责任及确立侵权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解决。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多数大规模侵权事件发生后政府成为了损害赔偿的主导者和裁决者,而司法救济程序在大规模侵权中的适用陷入了困境。鉴于此,应当逐步建立大规模侵权的多元化救济体系,将大规模侵权所造成的风险与损害分散给社会。即将侵权责任制度与责任保险制度和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综合的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体系,以此减轻国家的负担,更好地为受害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污染侵权领域,仅以有损害后果以及污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论其行为是否合法,笼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一元规则体系往往不利于当事人真正实现权利.现阶段应引入二元归责体系,以公平责任弥补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保护上的单方性和惩罚上的绝对性之不足,使两者能够在该体系中实现互补与协调统一,真正构建出相对合理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地理标志保护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地理标志具有品质保证、广告促销等功能 ,因此地理标志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对经济发展、市场开拓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尽快建立与国际潮流相适应的保护制度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