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川是我国蚕桑生产的重要基地,四川的蚕茧产量历来都居全国首位。过去,国家出口的干茧也基本上由四川承担,但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四川蚕茧质量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四川因蚕茧质量差,达不到出口要求而被省外逐渐占领了市场。1992年,四川产茧372万担居全国第一,经严格挑选仅选出44吨出口,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0%,其中1.2级茧仅占1.5%,而山东。浙江、江苏出口的基本上都是1.2级茧,山东92年出口干茧800余吨,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0%,而且外商指明要山东干茧,不要四川干茧。1992年我国出口干茧经日本检验情况表由表可以看出,四川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无锡茧市的形成及其影响张远鹏江南无锡,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布码头”,也是全国闻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又成为全国最大的蚕茧贸易中心(茧市)之一。无锡本非蚕桑之区,只是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地植桑饲蚕。它是怎样在短短的60年中形成...  相似文献   

3.
现年48岁的江吉川,家住潜山县官庄镇平峰村万岭组。1975年冬高中毕业后,看到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江吉川放弃在外发展的机会,主动回到家乡,挑起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担。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76年春万岭组就利用山坡地栽桑21亩,江吉川既当技术员,又当养蚕员,边实践、边摸索,当年秋就养蚕3张,产茧112公斤,收入400余元。第二年养蚕13.8张,产茧484公斤,收入1880元。万岭的农民从栽桑养蚕中尝到了甜头,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1984年全组18户户户栽桑养蚕,年养蚕200张,年产茧6600公斤,年养蚕收入26400元,户均1470元,人均蚕桑收入370…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乡村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著.以大别山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别山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的一些问题和应对策略.一方面,大别山欠发达地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自然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层次低等缘由,当地百姓从乡村建设中受益有限,村民的生活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大别山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管理效果欠佳,使得大别山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目前尚处于无序、低效阶段,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切实的治理对象,制定明确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大别山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的效益优化.  相似文献   

5.
植桑养蚕是我国古代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唐诗中存在着大量的蚕桑题材,它们集中在描写农村生活、讽喻世情人生、表达闺情春思、记录蚕桑技术及反映蚕桑神话、民俗等几个方面。蚕桑题材入诗使唐诗增添了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色彩。蚕桑意象的使用使唐诗呈现出含蓄蕴藉的审美特质;此外,蚕桑文化还是促进唐代田园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对"大别山道路"特色数据库重要性、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基于TPI系统的"大别山道路"特色数据库运行平台的技术支撑,建库原则、标准、规范,目标数据的采集、筛选及整合三个视角,对"大别山道路"特色数据库建库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道路"的开辟与形成,是安农人对"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不断探索的实践成果。"大别山道路"是一条富民兴农、育人兴校、科技创新、培养崇高和塑造灵魂之路。坚持"大别山道路",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大学+科技园+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的协同办学模式。"大别山道路"为地方农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典型经验和范例,孕育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8.
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了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确立的社会背景、历史功绩、当代社会环境变化和时代责任,并探讨了推进"大别山道路"新征程的各种措施。同时,采用系统理论,从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两个方面研究了"大别山道路"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指挥刘邓大军挺进并转战大别山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刘邓所部在大别山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付出了重大代价。大别山斗争的胜利在于刘邓所部指战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英勇奋斗精神;在于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能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军委意图,求真务实,灵活机动地调整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0.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邓小平为巩固和建设大别山根据地,在正规部队地方化、干部配备、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和制定工商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执行了创造性的工作策略.邓小平经营大别山根据地的策略在历史上和当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1921年到1949年,大别山地区的中共党组织领导人民始终坚持革命斗争,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能够坚持28年红旗不倒,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方面来看,大别山地区复杂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坚持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别山地区激烈尖锐的社会矛盾为革命烈火的持续燃烧准备了火种。从主观方面来说,大别山地区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坚持28年红旗不倒的精神支柱,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坚持28年红旗不倒的力量源泉,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建立的血肉联系是坚持28年红旗不倒的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佛山人(一八六六——一九一○年)原名吴宝震,一名吴沃尧,字小允,号茧人,后易为趼人,别署趼、偈、怫、茧叟、茧翁、(?)叟、趼廛、茧闇、检尘子、野史氏、老上海、岭南将叟、抽丝主人、中国老少年等等,而以我佛山人这个笔名最流行。正如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和县塘洲镇棚下村是该县蚕桑基地之一,村里办有蚕桑场,负责制种,引进优质桑苗,负责供苗。村民家家户户种桑养蚕,年收入高的农户达数万元,低的也有五、六千元,去年全村仅养蚕一项人均纯收入上千元,成为名符其实的蚕桑专业村,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他们夺取蚕桑丰收主要念好了三本经。(一)推行低杆密植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第二年,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大举出击中原,从根本上扭转了全国的战局,而刘邓大军挺进并转战大别山更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刘邓所部为此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究其原因,一是不要后方而采取跃进方式向敌占区敏感地带大举进击的战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二,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分析,当时大别山并不适合我强大野战兵团建立根据地.由于力所不及,刘邓大军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任务并没有预期完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进距离似显过远,因而付出了过大代价.  相似文献   

15.
蚕桑生产历来都是四川经济发展的一种优势。要使这种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使我省的蚕桑丝绸的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就必须解决蚕桑丝绸生产的管理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植桑养蚕的传统、政府"种桑之利不可挡"的倡导,以及蚕桑"关系农民生计甚巨"的比较利益驱动是湖南近代蚕桑兴起的重要原因。在实业救国的推动下,湖南蚕桑不仅生产规模有所扩大,而且产量也有所增加,甚至市场也从上海、江苏等地拓展至欧美。但最终由于植桑养蚕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和战乱的影响,以致湖南近代蚕桑呈现兴而不盛的局面,不仅未能取得普及植桑养蚕的效果,反而渐趋"衰退"。  相似文献   

17.
柞蚕制种后的蛾口茧、蚕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削口茧和缫丝厂的下脚茧等,均可用来拉织丝棉。具体方法如下:(1)蚕茧的脱胶:将蚕茧装入布袋内,用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用水冲净、甩干,以除去蛾尿杂质,于放入煮  相似文献   

18.
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面对异常严酷的斗争环境,刘邓以其正确的军事指挥、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取得了胜利,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19.
蚕桑是始兴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在金兴茧丝绸公司龙头企业带动下,始兴全县蚕桑种植面积10500亩,养蚕专业户2672户,大部分集中在罗坝、顿岗、沈所、城南、澄江等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20.
杭嘉湖是明清时期蚕桑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蚕桑丝织业不仅在该区域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带动该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变化的轴心和动力。因此,蚕桑丝织业的发展在促进该区域的自然经济的日益瓦解、商品经济逐步取得优势的这样一个历史重大转折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