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增长能耗下降成绩可喜能源消耗的增长幅度低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从总体上看,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5年末已达7614个,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达321.9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03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而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折标煤)为6503.4万吨,同比增长11.7%,低于增加值增长11.3个百分点。说明生产降耗两不误。从近年观察,情况也较好,如从2002年到2005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源消耗比上年的增长幅度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比较,情况良好。(见表一)表一:从上表看出,2002年,四川规模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的增幅、还…  相似文献   

2.
四川工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四川工业企业已达到31.2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512.6亿元。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2.3倍。现状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四川工业企业仅3.2万家,工业增加值只有59.4亿元。198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1996年又跃上1000亿元台阶,到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已达到31.2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512.6亿元。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2.3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199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2%,超过了农业,2005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4.0%。发展速度快速1978~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5%,比同…  相似文献   

3.
数字快报     
《四川省情》2015,(1):8-9
全国:2014年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到10.6%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速度快4个百分点,占的比重提高到10.6%,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4.
吕琳 《四川省情》2007,(5):43-44
四川工业的发展现状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工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2005年与199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已由378.67亿元提高到53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3.3%。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工业出现了增长速度加快、行业门类增多、工业结构升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升、与一二产业联系更加密切的好势头。最近两年,在“工业强省”战略指导下,四川工业站上了新的台阶。2007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3868.6亿元,增长2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浙江在全国领先发展起到了主推器的作用。200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64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38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4位。但是,当前浙江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偏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2006年,全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236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8.3%。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四川工交战线喜传捷报:200年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以下同)工业企业生产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128.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2%,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20.9%高10.6个百分点;剔除去年春节放假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8.66%。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产销衔接良好。1月份,全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100.57%,比上年同期提高4.17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2004年四川工业生产增长率创近十年来的新高,全省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65.2亿元,同比增长18%,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提高48.2%,带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全省规…  相似文献   

8.
一、陕西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现状2004年陕西经济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陕西GDP为3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372.3亿元,增长9.3%,一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553.1亿元,增长16.7%,二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0.2亿元,增长10.4%,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4%。2004年人均GDP达8543元,约合1032美元,比上年增长1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要实现2010年经济发展翻一番,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发展成西部经济强省的近期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四川工业强省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工业发展的现状“截面”分析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末,全省共有法人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分别为47033个和26.08万户,占全国的3.24%和4.9%,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吸纳就业人员306.23万和95.6万人。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13.8亿元,占GDP的31.6%。纵向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59.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512.58亿元,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十五”期间来自工业的税收累计达1317.7亿元,占四川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的44%,其中2004年工业提供的税收就达368.57…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四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80.7亿元,同比增长25.4%,比全国高6.8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全国第4位.  相似文献   

11.
一、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运行主要特点1、生产较快增长。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2907家,实现增加值163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7.6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4.4%;资产总额3747.2亿元,增长14.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9.0%。2、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企业利润总额3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增加值由1978年的82.2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481亿元,但占GDP的比重下降,由1978年的44.5%降到2005年的20.1%,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今年以来,全省推行“工业强省”战略,工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较快,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第三产业增速在10%左右,第一产业增速在5%左右,经济增长一半以上靠工业推动。在三次产业…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截止2004年底,四川共有181个县级行政单位,除43个市辖区外,有14个县级市、120个县和4个自治县。这138个县的幅员面积占全省94.7%、人口占全省74.2%、GDP占全省58.9%。以工业化率指标来衡量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有如下特点:四川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6876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为62815亿元(经济普查后尚未调整的统计数据),工业化率为45.9%。2004年,四川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556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165亿元(源…  相似文献   

14.
位于成都市西北郊的青白江区是一个重要的老工业区,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第三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第三产业虽 然 得 到 了 快 速 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了。 从总量上看,2004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的增加值为 22.45亿元,比全市平均水平还差 29.4亿,在全市位列第 17,居倒数第 3位 ( 蒲江第 19位、新津第 18位、温江第 16位) ,比全市最高的金牛区差了 113.1亿,比全市最低的蒲江相差 1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仅为 2.28%。从占 GD P 比重看,全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 28.14%,既低于邻 近的…  相似文献   

15.
全省GDP迈上五万亿元,不是简单的数字扩容,而是量质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升高技术产业占比就是方向之一。2021年,四川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9.6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表现亮眼,增长32.5%。作为2021年四川入选全国百强县(赛迪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的两个县级市之一,简阳是"5万亿的质量"反映在区县层面的一个缩影——有经济总量,同时也有临空经济为代表的产业亮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6.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其中,7月份完成增加值25.82亿元,增长14.4%。一、重工业仍是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分轻重工业看,1—7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  相似文献   

17.
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41.4亿元,增长18.7%,增速低于上年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4%,高于上年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99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即将踏上两万亿元新台阶,经济总量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占全省GDP比重达37.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多项指标发展态势好于全国全省,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1.2、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1.6、6.0个百分点。可以说,2021年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进一步增强,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五万亿元贡献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加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全市的服务业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一、绍兴市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初步测算,2006年绍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62亿元,比2005年增长14.6%,其增速高于第二产业1.1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2006年全市服务业完成限额以上投资272.60亿元,增长15.0%,增幅比第二产业高3.7个百分点。同时,个体私营服务业蓬勃发展,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状:增长速度加快,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1549.5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7964.8亿元,服务业总体规模扩大了5倍以上,居全国各省市第12位、西部省区第1位.其中,2011年、2012年分别达到11.2%、14.5%,比全国同期服务业增长速度分别高出2.3和6.4个百分点. 然而,相对于四川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速度,服务业的发展仍显滞后和缓慢,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12年全省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比2005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不仅远低于同期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60%、75%,甚至低于西部省份陕西省.比全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平均值44.1%低了10.7个百分点,差距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