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部民族地区,灾害应对效度与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息息相关.我国既有的灾害应对模式是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行政”管理,灾害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和能动性体现不足.“汶川地震”以来,在治理理念的推动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灾害应对启动了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出现了由关注应急救灾到重视重建发展、进而到加强防灾减灾建设的策略转变.实现从应急管理到多元治理,将治理与灾害发生周期耦舍,创新行政协调机制促进府际合作,推动制度建设,倡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形成区域灾害综合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2.
走进大武陵     
<正>开栏语随着武陵山区大开发序幕的开启,我们经过精心筹划的"走进大武陵"专题也从本期开始成为本刊的一个固定栏目,我们每期都会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来关注和见证武陵山区大开发的重大事件、重大场面、重要人物和重要时刻,来为武陵山区大开发鼓与呼。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山区、牧区、林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特定的地理和气象因素影响,农业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和频发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民族聚居地区,如果说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家庭具有个别性,那么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的家庭则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救灾模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建立民族地区有效的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救济机制,尽力缩小灾害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走进大武陵     
<正>编者按本期"走进大武陵"分"文化大武陵"、"生态大武陵"、"发展大武陵"、"渴望脱贫的武陵山区人民"和"献策大武陵"五个版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武陵山区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领导和专  相似文献   

5.
达地乡水族传统文化中有关"水"的地方性知识,表现为当地人对于水资源认知和合理利用的"集体意识",在自然灾害中,曾是水族居民防灾抗旱的有效工具。然而,在现代性的影响下,这些有效贯联文化与生境的地方性知识,此时正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传承危机。地方性知识的散失已经成为自然灾害发生中,社区的又一重脆弱性表现。对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生态适应和保护有关的地方性知识的传承和推广,将有助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5年12月9日, 湖北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在恩施自治州召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推进武陵山区建设, 总结和部署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工作, 动员湖北武陵山区相关州、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遗产项目的保护成效。结果认为,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起源于佛教、道教与苗巫交融形成的苗族"巴代扎"掌坛法师身份确认的度职仪式,以"赤脚踏刃,手脚并用,蹬高作舞"为运动方式,具有身份转换的文化意义,当代通过苗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体育竞赛开展传承活动,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文化遗产得到较为理想的保护。提出了提炼苗族上刀梯"惊险刺激,超越自我"的创意概念、描绘优秀程度和定位于旅游演艺和开业庆典、中学生的成人礼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毕业典礼的开发利用对策,拓展上刀梯文化遗产的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张广裕 《民族论坛》2012,(18):67-70
青藏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因此,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必须要发挥防灾减灾前沿阵地的作用。本文以甘南州为例,分析了这一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并就进一步加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又是一年春天,美丽的武陵山片区,春暖花开。随着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发展战略的实施,湖南武陵山区从"藏在深山"到"建设热土",一年多以来,武陵山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个在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地方,历史和现实都赋予了它不同凡响的使命。它的脱贫发展,事关中国扶贫开发战略大局,事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归纳法。探讨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定位及策略问题,旨在突显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特征,努力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促进武陵山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文化。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应当彰显区域文化特质、打造民族发展型体育文化、形成具有独特影响力的武陵山区域文化分支。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3,(7X):113-113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武陵山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中南民族大学决定开展"投身实践受教育、协办共铸中国梦"为主题的研究生服务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中南民族大学挂职武陵山区12名联络员为课题指导老师,针对武陵山片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23个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12.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武陵山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中南民族大学决定开展"投身实践受教育、协办共铸中国梦"为主题的研究生服务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中南民族大学挂职武陵山区12名联络员为课题指导老师,针对武陵山片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23个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底,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作者李康学自费在中国书籍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大湘西系列作品集》4卷。这部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山区历史文化集大成者。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山区传奇的历史、少数民族历史人物、民族风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武陵文化"。  相似文献   

14.
乡村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村寨在灾害应对过程中的脆弱性和韧性并存。龙胜县金竹壮寨在火灾后的重建中注重整合传统与现代治理资源,打造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营造灾后韧性社区和韧性社会关系;尤其注重发挥传统自组织寨委制的内源治理作用,提升灾后重建效率和内生抗风险能力。内外结合的韧性治理机制是当下民族地区乡村有效应对风险灾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尝试,也是乡村振兴中内生动力与外在驱力共生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8月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以"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项目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计划。为了推动该协同创新中心开展,2014年1月23日至24日在我校齐鲁大楼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召开"武陵山区生态文化协同创新首届学术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内容与特征、保护背景与历程、遗产名录项目保护状况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三步创意操作流程,即抓住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质的典型元素形成创意概念、描绘创意概念的优秀程度和准确的创意定位,创新出符合新时代体育生活需求的新型苗族体育文化,提升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促进其繁荣发展与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7.
鲁丽梅 《民族论坛》2012,(14):48-51
国家已经确定武陵山区作为国家扶贫攻坚试点片区,这是武陵山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文章分析了武陵山区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当前在扶贫攻坚中存在的若干误区,提出了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的几点策略。这有利于帮助政府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长远性的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张家界1、以旅游为先导,以张家界为集散中心,实施旅游业一体化建设,做强做优武陵山区"大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2、交通先行,加快构建区域内快速循环、便捷畅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把张家界培育成为武陵山区重要节点城市和旅游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湖南省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会议强调,张家界市各级各部门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湘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将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把"武陵山区"列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决策部署上来,争取走在武陵山区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社会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神话记忆不是遥远的产物,而是与当下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灾害神话就是研究隐藏在神话后面的“史实”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功能和价值.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有很多与灾害有关,如洪水神话、干旱神话、风雨雷电神话、火神话等,它们通过口传和民族文字的方式得以传承,具有防灾减灾的价值.灾害神话揭示了跨文化对灾害认知的异同,反映出灾害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演进方式.灾害神话是确立一种因果关系的认知模式,它以传统知识、历史和文化记忆、宇宙观为基础,形成灾害场景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