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一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主体性在人类的教育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神学时期的人主体性压制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的人的主体性的理性化阶段———后现代时期的人的主体性的消解阶段。人的主体性的培养涉及到人的学习创造性及原创性的开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的时期 ,这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目的。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给我们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的培养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为我国的道德教育、道德建设注入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和带来全新的做法。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它带来的新挑战,从目前来看,加入WTO后,西方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范围登陆的同时,西方大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强势地位也将凸显,使部分人的民族情结弱化,使“国际人”的归属观念、利益观念发生动摇。因此,应运用全新的理念强化道德教育工作,着重培育人们全新的民族意识、利益意识、竞争意识、国货意识、信誉意识、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工作的主题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四项成因,至少有三项与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教育不够有直接关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将会在三个方面对大学素质教育实施起到客观的推动,使成功素质教育的理念显得更有意义。现在的困难将会带来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 ,人文主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主张教育以人为中心 ,促进人的发展 ,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其主要教育思想是 :教育要尊重人 ,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教育者要研究、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 ;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考察东西方“人文”原义的基础上,指出人文主义即人文学科,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括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认识、人与人平等互爱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认识、人与社会协调平衡的认识等等。人文教育就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实践,包括理想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情感意志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美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试论人本化教育发挥潜能关注人性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要培养自我实现的人,而自我实现的一个显特征是富有创造性。珍爱生命,关爱生命,使教育成为受学生喜欢和欣赏的、真正促进其幸福和完善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那些使人区别于动物、使人成其为“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现代化的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现代化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它必然对教育带来冲击和影响。教育作为社会变迁的条件和动因,应当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出现代人,以促进社会现代化。为此,我国在深入开展教育改革中应当注意三点:①在发挥教育功能上应当将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②在教育发展战略上要注意功利目标和非功利目标相结合。③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教育通过培养在“仁”“智”诸方面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文章梳理了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演变,阐述了和谐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精神成长的关系,是黑塞教育小说一直思考的主题。黑塞的教育观主要源于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观,现实却将“教育”理解为“进身之阶”,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方式戕害了人的身心自由,有悖于黑塞的教育理想。同时,黑塞看到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虽然它可以培养人的精神,使人成为健康、完美、自信的人,但是由于教育多局限于精神层面,人往往难以融入现实。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老百姓都盼着汽车、化妆品等消费品大幅降价,都琢磨着入世带来的好处,带来的变化。其实教育也是WTO涉及到的领域。那么,H世以后,教育这个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重要因素,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WTO的规则对我国的教育都有哪些说法?看了本期特稿,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教育市场的开放各国都十分谨慎,因为教育不同于货物和产品,是培养人的领域。 ●将来出去留学的中国人和进来留学的外国人都会增加。 ●最紧缺的是国际型人才,最需要的是能培养出这类人才的学校。 ●利用国外的资金、设备、教材、教师,又能授予外国学位的合作学校也会增多。 ●加入WTO,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事务,我们应转变观念,提升自我,趋利避害,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化郑万鹏“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学习西方的运动,它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运动引向一个极端。早在明末清初,西主传教士带来了一些实用性的科学技术,明人也翻译了一些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这些都属于理智层面的。变法运动失败,...  相似文献   

12.
从古希腊到近现代时期,西方的公民概念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之相应的,西方公民教育由以培养城邦公民为目的的教育发展到以培养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应借鉴西方公民教育发展的经验,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建构中国自己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并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鉴别、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审美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注意,并开始将这种教育方式融进各类教育学科中,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掌握所学的知识.随着社会的需要、科学的发展,英语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格外突出.但中国人学英语和西欧非英语国家的人学英语的情况是不同的,因为我国的文字与西方文字差异悬殊,加上文化的不同,理解西方语言难度就更大.尤其是初中学生学英语大多凭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因词汇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苦涩之果。西方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日益恶化,物欲主义泛滥,道德沉沦,人格异化,人们生活的个体化、单元化导致的孤独感和空虚感,正在困扰着西方。这一切显示着个人失调乃至社会失调的危险趋向。当下西方人正在重新呼唤着人间亲情  相似文献   

15.
知识教育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知识教育权重不当会形成遮蔽学生智慧发展的教育困境。当下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知识教育”现象,从知识观的角度来分析它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尊重知识权威、唯书唯上观念的影响;近代西方唯知识论影响;对知识习得的不同理解。受其影响,如果将知识教育、知识习得当做惟一目的,只追求知识的客观性,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习得,就容易使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进入蒙蔽智慧的困境。因而,迫切需要在建构主义知识观指导下走出知识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教育中提升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主体创新精神是当前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第一,突出教育创新的主旋律。教育、科技、生产的现代关系要求教育突出创新的时代主旋律,以使教育能够担当发展科技的现代使命。综观西方近现代的科技创新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科技创新作用。如剑桥大学培育出了牛顿、达尔文、培根、罗素、凯恩斯等一流的科学家,培养出68名诺贝尔奖得主。尽管如此,但校长Bones在会见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时说:我们首先觉得,剑桥人必须在教学、科研上有所创…  相似文献   

17.
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大学的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既有士大夫精神人格、又拥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和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内容、课程安排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内容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方法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时务学堂兼传统书院与近代大学之长的特点,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代知识观革命不仅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也必然意味着教育学的启蒙。以康德哲学为标志的西方近代知识观革命中蕴涵的教育学启蒙表现在教育必须重视书本知识教育,然而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中的知识只具有"潜在性";"潜在性"教育知识观将真正带来教育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人意义深远。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国内安全教育低效、思想观念传播途径广泛等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全面构建和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控机制、应急机制、保障机制无疑是维护高校长治久安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职业指导教育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下,最早以人的差异性为基础,提出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人职匹配的主张,使人成为职业指导的重心。随后在生涯发展思想影响下,职业指导发展为一个连续的贯穿整个生涯的过程。借鉴吸收西方职业指导教育中的人本思想,促进我国职业指导教育能够始终以人的完善为目的,推动职业指导教育发展,并重构指导关系,确立互动的良性机制,最终推动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