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小说作为具有伟大生命力的艺术存在,将千秋万代地给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艺术的感染。人们仅仅从一个小小的阿Q身上,就不仅懂得了我们的祖辈的面貌,同时也找到了我们同时代人的影子。时间已逝去半个多世纪,但鲁迅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润上、孔乙己......依然作为活生生的文学典型向我们展示其复杂多样的灵魂,倾诉他们悲惨的人生。那许多事和人,似乎今天依然可以看到,那种风土人情,以及许多感受到了而很难诉诸笔端的深意,读来使人感到亲切和激动。艺术作品的社会的和美学的力量的基础,存在于它的深刻的真实性之中。鲁迅小说里…  相似文献   

2.
鲁迅心理小说艺术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卓 《齐鲁学刊》2001,(3):62-66
鲁迅的心理小说是带动中国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创作,它以丰富多彩的心理结构形态和回熟深刻的心理表现技巧,率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鲁迅心理小说多样化的内心独白和独具特色的心理分析、意识流表现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正> 鲁迅是一位卓越的讽刺大家。讽刺艺术的运用,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创作中,成为他的艺术风格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本文只就鲁迅小说运用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作一些探讨。一、讽人与讽世讽刺,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它的主要职能是揭露和批判,就是扫除社会的尘垢,拯救道德的沦亡,匡正思想的谬误。鲁迅对讽刺艺术有许多精辟见解,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讽人与讽世结合起来。在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他最为推崇的是《儒林外史》,认为其可贵就在“以公心讽世”,作者讽喻的是整个封建科举制度,不搞人身攻击,而“兼持公心,指擿时弊”,所以他认为这才是“足称讽刺之书”。鲁迅的创作实践也遵循“以公心讽世”的原则,这是他的讽刺艺术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小说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有异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理解鲁迅小说的独创性内容,始终是和理解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鲁迅是一个新人。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不仅一般地体现为一种艺术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人生的选择。鲁迅将小说创作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的生活理想的实现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生形式,他把自己在历史和现实关系中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和追求,都转换成了艺术的追求,把自己全部人生的热情和追求都投入到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创造活动中去。他的小说创作带着强烈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小说中,有名字或称号的人物约二百余人,这些人物的名称反映了鲁迅高超的创作艺术,手法多样,特色鲜明。鲁迅小说人物的名字,从符号学观点看,是构成人物能指识别标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性,可从人物命名上略见一端,人物名称在发挥着符号功能的同时,也折射出作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联结着作者的话语系统和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6.
我们读鲁迅小说,总能体验到一种特别的“辣味”,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痛快感觉,一种神经久久郁闷麻木之后由强烈刺激梳爬起来的轻松感觉”。这种辣味、痛快感、轻松感、来自何处?它来自于作家对世情深刻练达的透视,来自于作家浸润着哲理和智慧的诙谐性情,和锐利泼辣而又冷峭的笔墨锋芒。孔已己的妙语,阿Q的尊容,是叫人回味无穷的,四铭被一声狂笑吓得心惊肉跳的窘相,和高老夫子被闪烁的目光看得狼狈而逃的丑态,也足以令人喷饭。从这些地方,我们分明可以看到,鲁迅对喜剧性的社会内容有极其敏锐的认识和感受,鲁迅也有着用喜剧性的形象和语言传神地表达这种认识和感受的高超技巧。一句话,鲁  相似文献   

7.
论鲁迅小说的非常规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是一部"语言的艺术作品"。作为语言艺术大师,鲁迅非常重视修辞,非常善于修辞。他的小说内蕴着伟大的精神、广播的知识和真知灼见,同时又体现了高超的修辞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主要体现在:丰富独创的辞格运用;古朴凝练的短句艺术;多彩精湛的语言变异艺术。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语言实指意义的束缚,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到语义之外更广阔的领悟空间。从小说文本叙述语言的反讽、人物自我语言的反讽、人物对话语言的反讽三个角度论述了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擅长运用大黑大白的色彩铺张手法,营造一个阴森、冰冷的充满悲伤的世界。同时运用红色点染的艺术手法,或增加恐怖色彩,或用以表达希望。只有关注其色彩艺术才能解读完整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1.
茅盾与鲁迅同是关注现实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但由于心理结构、人生经历和个性气质的不同,使其小说艺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品格。本文拟从结构特色、文本风格等方面对其进行粗略的比较。以“点”代“面”,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来结构小说与自“网”取“结”,以社会政治经济为小说经纬。鲁迅无疑是属于前者。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便是采取个人回忆的形式,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淡化故事情节等艺术手法.并内蕴着与契诃夫等人的精神联系,因而受到国外汉学者的关注。此后,他的小说便始终以中国人如何才能争到“人的价格”、如何才能获得真正…  相似文献   

12.
鲁迅早期的重要作品是小说创作,他的小说是以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卓越成就而奠定了他的文学家的地位,并以此为世界所知名。但是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自提倡文学革命后的《狂人日记》始,早在1911年冬,他就曾写过后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文言体小说《怀旧》。《怀旧》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以  相似文献   

13.
由于重复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强烈的表现性符合诗人的情感律动和诗歌抒情表意的特征,因此,重复在诗歌创作中的高频率出现和妇熟自如的表现风格,几乎使之成为诗歌艺术的专利性标记,小说等其他艺术门类在这方面望尘莫及。然而,细读鲁迅的小说,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重复手法的广泛存在和频频出现,甚至超过了他的散文诗集《野草》①。在小说中,重复除了具有上述诗歌艺术中的审美功能之外,还在叙述艺术中大显身手,发挥着更广泛、更奇异的审美作用。显然,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艺术表现现象,理解和掌握它,无疑会对鲁讯的小说艺术乃至…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中国第一个不单纯地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和时空逻辑去创作小说的作家。他的小说,大都“不是根据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布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第85页),而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通过生活的几个片断、场面、插曲来安排,时间空间跨度大,场面跳跃转折突然、快速,使故事尤如,倾泻江河雪浪奔冲,吐艳喷红。但同时,他的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且介亭杂文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还表现在(除少数的几篇外)有“反复”的叙述、描写、抒情,让某些场景、情节、细节、人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又读鲁迅先生小说《祝福》,那种令人压抑的浓重感觉又弥满心田,久久不能散去.充溢喜庆气氛的小说题目和小说首尾渲染的鲁镇新年祝福景象,与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凄惨结局构成如此强烈的对比.掩卷沉思,突出的一得是那撼人心的比衬.比衬者,比较、对照、衬托也.衬托都是一种比照.通过比照、映衬,把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主要、中心的艺术对象愈加突出、凸现出来.鲁迅先生写《祝福》所运用的比衬艺术,恰到好处地描写了一幅行将灭亡,也应当灭亡的残酢无情的社会的图画.文章开篇既渲染了“旧历的年底”“村镇上”“将到新年的气象”:“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而“我”最后见到祥林嫂这一场面所勾勒的她的“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竹竿”的第三幅削像画,她的“老死”的凄惨结局,以及四叔的“高声”诅咒、短工的“澹然”、“我”的超然逃释等人世间的凄冷无情与上述那种祝福气氛构成一种鲜明比衬,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感觉反差和悬念,铺就了浓烈的悲剧基调与氛围.而“我”知道祥林嫂死讯之前的环境描写:“天色  相似文献   

16.
叶燮《原诗》以“对待”论诗,在诗学理论中引入了辩证的运思,纵横捭阖,极有可观。关于“对待”,叶燮是在讨论诗歌的继承与发展——陈熟、生新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但从实际的论述看,叶燮已将其贯彻到诗学论述的各个方面。叶燮说:“陈熟、生新,二者于义为对待。对待之义,自太极生两仪以后,无事无物不然。日月、寒暑、昼夜,以及人事之万有;生死、贵贱、贫富、高卑、上下、长短、远近、新旧、香臭、深浅、明暗,种种两端,不可枚举。”并以庄子“其成也毁、其毁也成”加以佐证。,因为明确把握到了无事无物不然的这客观存在,叶燮在思…  相似文献   

17.
悲喜剧相结合的小说,在鲁迅小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小说最能体现鲁迅小说的特色。悲喜剧结合是对立的同一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对立的同一性,包含着两种意义:其一,对立双方因一定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对立双方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悲剧和喜剧相结合,也存在“共处”和“转化”两种情况。“共处”,不言自明。“转化”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悲剧性人物,到另一历史时期则可转化为喜剧性人物;二是,在同一作品中,悲剧向喜剧转化。由“共处”而形成的悲喜剧相结合的作品和由“转化”而形成的悲喜剧相结合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前者主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艺术反映——鲁迅小说学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它在中国这一极为广大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极为威武雄壮的一幕。辛亥革命以它结束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反动统治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共和的丰功伟绩而彪炳于中国近代史册。然而,作为民主革命,它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皇帝被打倒了,代之而统治中国的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中国人民仍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承受着极其深重的灾难。因此,从民主革命的意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革命由胜利而失败,这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现代主义是很敏感的,当象征主义作为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前卫先锋进入中国时,鲁迅便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象征主义作品,而且将象征主义运用于小说创作,并使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偕相行,彼此交吻。从而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20.
刘玉凯 《河北学刊》2001,21(2):44-49
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这用象征,鲁迅则是使用象征的行家,他的小说中充满了象征构思和象征语象。对这样的经典之作,只有用象征主义的阐释方法即象征解读,才能领会其中的万千气象.本文从意旨符号、人物形象、情节布置、人生解构四个方面时鲁迅小说进行了象征解读,从而认为:象征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诗的点金术。鲁迅小说是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