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也论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老子》一书的作者究竟是谁,汉初的司马迁已说不清楚。从《老子》的思想内容看,应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它的成书年代,大致在孔(丘)墨(翟)之后,庄(周)惠(施)之前。 照我看来,《老子》作者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他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最先出现的、也是影响很大的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在老子思想中,虽然有一些无神论的倾向和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不能改变其体系的客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老子道家思想的两重性作用关于老子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质和历史作用,目前国内学术界是存在比较大的分歧。过去一般多认为《老子》一书主要是代表没落贵族的思想。但近年来,也有主张老子思想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广大农民阶级思想的流露,还有把它说成是逃亡奴隶的旗帜。更有甚者,认为《老子》书是无产阶级前身的革命文献,将之抬到吓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正> 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决。通过争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意见分歧仍颇大。这些分歧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关于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时代;(二)关于老子思想的阶级性质;(三)关于老子思想的学派性质。实在说来,这些问题因苦于没有新的资料可资凭证,是不易解决的。庆幸的是,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两种《老子》的写本,这两种写本距今都已两千多年。帛书《老子》的出土,为我们研究老子及其思想,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本文不想对老子及其思想进行全面论述,只就老子的道作些探讨,以便判明老子哲学的学派性质。  相似文献   

4.
老子哲学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哲学通论李仁群《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在这部书中,老子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一系列哲学概念和范畴.创立了字宙存在和生命境界相统一的形而上学体系,阐述了“归根曰静”的人生境界和“涤除玄鉴”的修养方法,构建了“无为自化”的政治哲学和“小...  相似文献   

5.
竹简《老子》应为稷下道家传本的摘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钊 《中州学刊》2000,(1):67-73
本文认为,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组竹简《老子》,既非三种不同的《老子》传本,也非一种完整的《老子》传本,它很可能是一种《老子》本的摘抄本。从其归属来看,当出自稷下道家传本。理由是(1)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和会众家的宽容胸怀;(2)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重视术治的思想倾向;(3)附在竹简《老子》一起的《太一生水》篇,乃为稷下道家遗著;(4)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积极、求是的学术风格。竹简《老子》作为稷下道家传本,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进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老庄思想的异同及价值简论吴士英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史记·老子中韩列传》),司马迁这个评价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人门往往将老、应相提并论。诚然,老、庄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相通的。但是,对老、庄思想认真进行对比研究之...  相似文献   

7.
老子研究自 2 0世纪以来素称显学 ,但尚无真正系统的老子学术史 ,然而《中国老学史》读后 ,却不能不使人生叹。《近现代的先秦道家研究》虽非专门的老子学说史 ,见解却远出前书之上 ,对于 2 1世纪道家研究 ,具有重要的点醒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张运华广东五邑大学《老子想尔注》是继《太平经》之后的又一部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五斗米道从张修开始就有修习《老子》书的传说,如今残存的《老子想尔注》就是张鲁在众多祭酒讲解《老子》文义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不过,关于《老子...  相似文献   

9.
追求哲人智慧的结晶──读《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杨弘毅《老子》一书作为道家思想文化的元典,其地位和作用不言也明。历史上屡有大家的解老、喻老、注老、释老之作,其中对于老子思想的深刻意蕴、博大智慧,既形成了许多定评成说,亦有不少歧见异议,见智...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和孔子究竟是什么关系 ?数千年来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但有一说似成定论 ,孔子是老子的学生 ,曾向老子问礼求道。但后来一个入世 ,一个出世 ,观点相左 ,学说相异 ,各为相互对立的儒道学派始祖。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以下简称竹简《老子》)的出土 ,拨开了千年迷雾 ,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个真实可亲的老子及其学说。追根溯源 ,老子对孔子的师传关系绝非一般 ,而是非常密切 ;道家和儒家绝非异途 ,而是原来同源。得出这一结论并非凭空而论 ,是由竹简《老子》与《大学》、《中庸》、《论语》所表述的思想一致为证的。一《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11.
老学文献又一重要发现─—路工先生访得唐虞世南校写《老子道德经》石刻拓本丁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老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奠基者。无论就其哲学思想的系统、全面,还是就其深刻性而言,老子都为同时及后世很长一段时期的学者...  相似文献   

12.
《易传》的学派归属是近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论者或提出《易传》为道家所作的新说 ,或坚持它为儒家典籍的传统说法 ,或提出它自成一家。专家们一般都以《易传》思想与道家或儒家思想特征的比附入手进行探讨 ,较少注意儒、道两家思想本身的发展脉络。本文试从儒家思想发展的特征开始 ,论析《易传》实为儒家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对于解决《易传》一书的学派归属问题似有裨益。1  儒家研《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春秋后期 ,孔子就认识到研讨《易》的重要性。他晚年的时候 ,喜研《易》,以至于“韦编三绝”1。孔子…  相似文献   

13.
打开任何一本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大都把老子人及《老子》书放在孟子之后。理由是:一、孔子之前无私人著书立说之事,故《老子》不会早于《论语》;二、《老子》之文体非问答体,故应放在《论语》、《孟子》之后;三、《老子》之文为简明经体,可见其为战国作品。 诚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有云:“道家教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  相似文献   

14.
《老子河上公章句》与道家思想的世俗化□张运华1.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思想的融合从《老子指归》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儒的进一步融合,这是汉代道家思想发展的一种趋向,还有另一种趋向,就是道家思想的世俗化,以便使道家思想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里就不能不谈到神仙方术...  相似文献   

15.
(一) 庄周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曾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这部书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美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影响都是深远的。郭沫若同志认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鲁迅与庄子》)秦汉以来的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又何尝不是如此?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儒、道、法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三家。庄子正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二千多年来,它的哲学思想吸引着历代的思想家,今天,《庄子》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16.
亲身的社会实践以及殷周萌芽的辩证思维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来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老子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先秦辩证法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三大流派之一,与《易经》学派和《孙子》学派齐名,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老子的哲学体系之间有着一种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其开创的道家学派对于中国后世的思想延流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老子思想的研究,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角度繁多,成果也十分丰富。但是对于老子廉政思想的研究,学界尚罕有人问津,本文就试从这个角度进行一下努力,从内涵上的廉政思想和外延上的廉政观念两个方面对其廉政哲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有新的发现,并对时下初兴的廉政领导力建设研究提  相似文献   

18.
传统思想认为,儒道两家思想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其主要表现是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具有明显的反仁义道德的思想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人们对《老子》文本的一种误读。在中国思想史上,王弼是第一个从理论的高度阐述儒道相通的思想家。王弼通过注解《老子》,对老子的道德观进行了阐释,从而使老子以“自然”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思想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9.
陆强 《晋阳学刊》2014,(1):3-10
《老子》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以区区的5千多字开创了一个学派,成就了一个教派,乃至影响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时至今日,在中国文化的系统中我们依旧不能否认,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哲学特质的一部著作。近年来,随着关于《老子》的考古发现的不断涌现,对于《老子》的研究与解读也一再有所突破;而"国学热"的产生,又使得《老子》在民间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那么,对于今天的学者应该如何来看待并研究《老子》,以及通过《老子》这部著作的影响,又能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魅力呢?为此,我刊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中华教授,请他来谈一谈关于《老子》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20.
郭店楚简《老子》文本包含有今本《老子》共三十一章的内容,《庄子》一书涉及今本《老子》共十六章的内容,《韩非子》一书引用了今本《老子》共二十五章的内容,再加上《吕氏春秋》《荀子》《战国策》等著作对《老子》的引文,说明今本《老子》一书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至少已具有了其中六十四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在这六十四章中,只有三十八章是完整或基本完整的《老子》某章内容,且它们全都出于郭店楚简《老子》和《韩非子》引《老子》,其他先秦诸书所引《老子》则属只言片语或概述大意。这又说明,到《韩非子》成书时为止,《老子》一书实际只有三十八章完全具有了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今本《老子》的最后定型,应该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统一思想由丞相李斯主持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