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国伟 《南方论刊》2008,(5):95-95,99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某一局部特征的具体描绘,或对事件发展中某一细微事实(事态)的形象描写。任何精彩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上,都是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没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也就不会有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地说,“文艺反映社会生活,只能是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而生活是复杂的,有些“表面的、零碎的、分散的、稍纵即逝的现象是远离本质的”,“不能不加选择地把任何偶然性的东西都当做艺术的真实”。因此,作家只有选择那足以反映生活本质的现象来写作,才是真实的,否则就有陷入自然主义泥潭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西方艺术的“真实”观,要求艺术严格摹仿自然,重视客观对象描写的真实,而中国艺术的“真实”观更多地从作家主体方面去考察,重情写意,合情为真,不求与自然之象完全吻合,而求艺术家精神与人格的充分表达;在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上,西方认为虚构应尽量切近事实,注重揭示事物间的本质与联系,中国则建立了“似真而又幻”的艺术真实观,真幻同一,虚实相生;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西方以近乎科学的态度冷静地观察自然,强调如实摹仿自然,中国则把艺术家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妙悟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追求“真”是李德懋诗学观的本质特征。在他看来,文学创作活动是一种“天真自然”的体现,因而,作家就应表现出内心的真实(真情)与描写对象的艺术真实,以形写神,从而做到形神兼备,以实现诗人的人格之真与诗作的风情之真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 “写本质”这一文学创作理论,五十年代初期,在我国就开始流行。近几年,文艺界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这的确是文学创作和批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会有力地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有点零星的想法,谈出来希望能得到有关同志和专家的指正。文学要不要“写本质”?应写什么样的“本质”? 在“写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人提出这样一种意见:“作为艺术范畴和艺术描写对象的只能是‘人的本质’即社会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感性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什么‘社会本质’的概念。”“社会本质”是“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便是说,文艺只能写“人的本质”,不能去写人的“社会本质”。理由是“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社会本质”则是抽象的。我以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真实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化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要做到真实、典型、细微、传神.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他极为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巴尔扎克曾这样写道:“当我们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获得全世界闻名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巴尔扎克论艺术》)他甚至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人间喜剧》)在艺术实践中,巴尔扎克注意细节描写,同时也善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细节来描写环境,刻化人物,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他作品中细节描写都赞不绝口,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现实主义时,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也包括曾对他细节描写的充分肯定.《守财奴》不过是从长篇小说《欧世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节选的一节,既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又无戏剧性矛盾冲突,篇幅也不长,但它的人物却维妙维肖,呼之欲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丰富而真实的细节描写.《守财奴》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小说结构学原理的角度来解析《红楼梦》梦境描写的构成方式和艺术功能。《红楼梦》中对梦境艺术描绘的着眼点,虽未脱出传统的结撰情节和刻划性格的窠臼,但其笔锋,已触及人物的潜意识领域,特别是对男女主人公宝黛的性爱与情爱的梦境描写,真实地表现了人物处于潜意识的情意综,写出人物“本我”脱却“超我”时的显形。这些梦境描写,虽然凌乱无序且非理性化,却保留着心理真实,这是该书作者在梦幻描写艺术上的重大突破,这说明他们兼有了小说家的气质和心理学家的细腻。  相似文献   

8.
新闻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客观上却始终存在着新闻不真实的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界为杜绝新闻失真,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到党性原则来对待。与此同时,在新闻理论的探讨中,研究新闻真实性的涵义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在新闻“本质真实”的问题上,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新闻“本质真实论”,作为一个理论问题,现在在我国形成两种观点,一种是赞同“本质真实论”,一种是反对“本质真实论”。下面,就新闻本质真实论的提出及各家的分歧见解和自己的看法,作一简述。 一、新闻本质真实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对文艺的真实性展开讨论,提出了文艺要不要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的问题。持肯定意见的认为:“写本质”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明确提出”来的,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里“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持否定见解的认为:“赤裸裸的‘本质’的概念,根本就不是美学范畴的东西;它不是文学艺术的对象,因此也无权进入文学描写的领域”,宣布应该“蔑视‘本质论’这面遮羞布”。对于理论上这种根本性的的分岐,探讨一下“文艺通过形象反映现实某些本质方面的要求”在世界观上究竟是否符合唯物辩证法,在艺术实践上是否符合艺术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笔耕》文学研究组最近召开了关于文艺真实性问题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正确理解“写真实”口号。 讨论会上,许多同志谈到,当前之所以围绕“写真实”口号展开了争论,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写真实”口号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写真实,就是要描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写真实、应该包括生活细节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真实、环境的真实。有的同志认为,写真实,就是要写出生活现象和生活本质的真实。作品的真实性,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文艺批评标准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文艺批评标准是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就有什么样的批评标准。儒家提倡“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着重文艺的教化功能,所以其批评标准是善,“思无邪”。魏晋时代提倡“诗缘情”,认为文艺不是代圣人立言,而是吟咏情性的,所以提出“诗赋欲丽”这个重形式美的标准。西方古代强调文艺是模仿、再现,所以批评标准着重符合客观真实。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认为文艺是“表现”,表现自我;抒发情感,批评标准便是情感的真实。我国现代长期以来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所以文艺批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这似乎是提出了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文学(艺术)是人学,文艺是对社会人生的整体的反映。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许多方面,艺术都可以细腻、生动、具体地表述出来。因此生活里有什么,艺术似乎都可以告诉我们,至少在理论上有这样的可能性。因此,答案是艺术告诉了我们许多,它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是,在赋予艺术这种全知全能的性质时,艺术就被神化了。它在理论上应具有的无所不包,一待接触现实,就往往成为不足为据,此类事例在在俱是,可随意撷拾。为了弥合这一罅漏,人们只好宣称艺术是虚构的,但它有想象的真实即艺术真实,由于它超越了具体事物的特殊存在面描绘一般事物的逻辑可能,艺术真实是比历史真实更高一级的真实。于是,不足为据摇身而变为内在根据,理论上就显得天衣无缝了,但是,这样建立起的理论设想是封闭型的,是自我涉及的,它没有提供一个检验自己学说的标准。如果艺术中的某一描写象一个谶语,恰好在生活中找到了它的存在,或是以后得到了某种应验,该理论会得意地宣告:“瞧瞧,艺术不是告诉过我们吗?’”如果找不到这种生活实据,该理论也全然不会困窘,而会归结为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指出生活中事物的意义已在艺术中体现,或指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可望在将来实现。从  相似文献   

13.
一过去,不少人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艺术,都突出强调美与真的结合,强调艺术的本质在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从柏拉图的“影子说”、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到莎士比亚、达·芬奇的“镜子说”,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再现说”,都程度不同地揭示出艺术在本质上具有认识性的这个重要方面,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它们没能看到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活动,甚至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认识活动的特殊形态,这显然又不符合艺术的客观实际情况。它们在承认艺术客观性的同时,并没有给予主观性以应有  相似文献   

14.
从艺术真实的结构看现实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的艺术真实,包涵了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和作家主观世界的真实两个方面。客观真实从理论上又可分为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两个层面,这两者不可分割,任何本质的真实都要通过现象的真实才能体现出来。没有现象的真实,只是理论、公式、在创作上表现为概念化、公式化;停留在现象上不求本质,就会导致所谓自然主义。主观真实也可分为现象与本质两个层面。现象真实,是指作家情感的真实。情感就其本质而言,是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态度。情感经过理性概括、精神升华,成为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以及审美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就构成作家主观方面的本质真实。为什么说思想观念是本质的真实,而情感仅仅是现象的真实?因为观念的东西总是  相似文献   

15.
奴隶与奴才,这是《红楼梦》与《金瓶梅》所描写的被压在等级森严的“金字塔”最底层的人物性格的明显分野。鲁迅认为《金瓶梅》具有“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的艺术典型化的优点。这个优点,在《红楼梦》里发挥得更加出色。这两部小说,都从一个家庭写一个人生社会。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残存着奴隶制的痕迹。封建时代的奴隶大都不直接承担社会生产,而是在贵族、官僚、富豪之家“担任必要的服务或只充装饰的家庭奴隶。”奴隶的命运,作为社会生活本质的一个重要侧面,在《红楼梦》里得到了十分深刻真实的描写;《金瓶梅》虽也花了相当的笔墨,但比《红楼梦》却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16.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现实主义文学不能机械地孤立地照录和罗列生活现象,在真实地具体地描绘生活现象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典型化的方法艺术地历史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不但描写生活,还要能说明生活,评价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真理性,即对生活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17.
新闻、文学和法律文书,都以真实为存在前提,又都对真实的要求各不相同。作为文学所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作为新闻所要求的是“绝对真实”即“生活真实”。至于法律文书要求的则是“事实”。文章试图就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不同及其实现真实的途径作一比较,以界定和凸现新闻的性质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代文学艺术史上 ,曾经出现过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艺术思潮———“写本质”论。“写本质”论者称 ,“写本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艺术方法 ,只有“写本质”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虽然“写本质”论不无产生发展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但是作为一种思潮 ,它也要随历史的发展而终结。从哲学的层面看 ,“写本质”论属于旧唯物主义范畴。文学艺术作品要真正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就应当超越旧唯物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地”研究和描写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意义活动的底线,“艺术真实”是艺术文本存续的基础。在理论界,围绕“世界、作品、艺术家、受众”这四个要素构建的理论范式,无法单独阐释艺术真实的意义机制,动态联系的范式结合也不过是标准叠加的产物。在技术层,数字媒介消弭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这一状况与总体文化观念滑向“后真相”同步,艺术真实遭遇技术解构的冲击。理论阐释无法确证“存在意义”上的艺术真实,技术冲击消解了“存在者意义”上的艺术真实,前者指向价值论,后者指向本体论。由此,艺术真实交由商品市场,文本不再可靠,资本裹挟着动态更新的伴随文本进入经济场域,在意义竞争中重建“艺术真实”的本体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艺术特性与艺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联系”。所以要研究艺术规律,首先就得认清艺术的特殊本质,亦即特性。把特性问题弄清楚了,艺术规律的一系列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