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 0 5年3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日本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九届国际问题论坛”。中国社科院院直机关及日本所有关负责同志和来自上海、长春等地的专家学者约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着“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及对策”这一议题,从内政、外交、经济、社会舆论及思潮等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分析。值得指出的是,不仅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有较高造诣的资深学者披露了颇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许多年轻学者也发表了富有新意的观点。为了将围绕这一议题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本刊特从与会者提交的会议论文中选出四篇摘要刊出,欢迎相关学者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2.
近代日本的崛起是与对以中国为中心的殖民地掠夺分不开的,而对华金融政策是其殖民地掠夺的核心政策。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深入,其对华金融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其金融掠夺体系最终随着法西斯统治的崩溃而瓦解。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学报》2020,(9)
近年来,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比例明显上升,已经达到近三四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必要考察美国对华民意的最新转变及其可能产生的政策影响。相关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敌人,担心中国实力的增长。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美国对华民意的恶化主要受到近年来美国精英对华看法转变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也反映了美国民众意识形态中对中国的疑虑和不满。短期来看,美国对华民意仍可能阻滞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升级为对抗或脱钩,但长期来看,由于中美之间存在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美国民众对华态度很可能会在精英的影响下进一步恶化,这将为美国政府对华推行更加极端和强硬的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ODA政策的演变和中日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对华ODA政策的演变和中日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自1979年末以来,日本一直是最大的对华ODA(即政府开发援助,下同)提供国。在历年日本ODA的受援国顺序上,中国始终占据第一、第二位。日本ODA中金额最大的对华日元贷款,已构成中日政治...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华ODA的成效及其转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底,日本政府首次决定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即日元贷款),1981年起日本又开始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①这些合作资金来源于日本财政预算中的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简称ODA)款项。②近20年来,日本的对华ODA已成为中日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过程与中日关系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③本文拟就日本对华ODA的决策背景、实施效果以及90年代出现的转折局面进行概括与分析,并对其未来趋势作一展望。一、对华ODA的决策背景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与日本1999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动机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最为直接的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 ,是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手段。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迅速发展 ,一度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国。中国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象国 ,2 0 0 2年中国吸引对外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权问题在国际上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国为争取和保障基本人权所做的努力,无疑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表现。然而,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人权规范及人们对人权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人权问题,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各国人权问题的多样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手段介入中日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和战略意图。具体来说,日本通过加强各层次人员交流、吸引中国民众赴日旅游、宣传以动漫为代表的流行文化、推广日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华文化外交,试图在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构建一种和平的、酷的、文化的国家形象,其实质是以文化为手段,渗透其价值观,从根本上为"大国化"目标服务。虽然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日本在历史等问题上缺乏真诚的态度,对华奉行双轨文化外交,导致其对华文化外交的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10.
右翼在日本近现代史上始终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战前它与法西斯军部相勾结,积极参与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谋划和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急先锋;战后,尤其近年来它与各种隐性右翼分子沆瀣一气,形成一股强大的右翼势力,对内试图扭转国家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外信奉实力政策和强硬外交,正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日本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日本的防卫政策主要是在《日本国宪法》和《日美防卫条约》的框架之下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的防卫政策则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逐步从冷战时期依附于美国的防卫政策向着冷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自主防卫政策的方向迈进。日本防卫政策的变化,是造成东亚地区各行为主体间信任缺失,进而影响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建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日本政府的发展援助与对华贷款辽宁大学科学院毕春凤,吴雅丽日本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属机构—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的18个成员国(1991年底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参加后,成员国增至20个国家)之一,是成员国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日本政府根据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安倍晋三二次拜相后,日本开启了本轮对外经济战略调整。本轮调整呈现出了推动高标准经贸规则普世化、追随美国全球经济战略调整、重视务实性区域合作等三大特点。与此同时,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的爆发刺激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加速演化。当前日本对外经济战略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国际竞争、国内改革和地缘政治三方面动机考量。分析日本战略调整的特点及其本质,对中国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中期,日本实现了战后时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达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论述日本科技进步问题的西方文献形成一种模式,认为日本抄袭或模仿外国工艺的本领,较之发明或进行自己开拓性工艺研究的能力更为典型。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情况。但是,断言日本仅仅是借鉴或照搬外国工艺,也许并不正确。一般说来,由于经常地和全面地分析世界科技趋势,这个国家的科技政策总是及时地得到了调整。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学报》2016,(11)
截至当前,中国学者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主权归属问题,而对于日本钓鱼岛政策总结、归纳不够。钓鱼岛主权争议牵涉复杂的历史和法律问题,这意味着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主权的斗争将会旷日持久。因而,对日本钓鱼岛政策的历史与动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日本钓鱼岛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帝国政策"(甲午前后至"二战"结束)、"务实政策"("二战"结束至冷战时期)、"法理政策"(冷战结束至钓鱼岛"国有化")和"联盟政策"(钓鱼岛"国有化"至今)阶段,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侧重和特点。当前的安倍政府是联盟政策的集大成者,这种政策以美日同盟为核心,以价值观联盟为纽带,以海洋国家联盟为新的战略框架。中国需从日本的联盟政策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贸易振兴阶段,大致为40年代未至60年代初;二是贸易自由化阶段,大致从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三是有节制地出口与充分扩大国内市场阶段,自70年代中期至今。国内学者对后两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的研究倾墨较多,而对贸易振兴阶段的研究则似嫌不足。笔者认为,正是这第一阶段孕育了日本经济日后的飞跃。因此,分析这一阶段的贸易发展过程及相应的贸易振兴政策,有助于理解日本成功的原因,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日本制订的《防卫计划大纲》等战略文件,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可划分为“全方位防御”构想、“多能、灵活、有效防卫力量”构想、“机动防卫力量”构想、“联合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多域联合防卫力量”构想五个发展阶段。《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三个新战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日本防卫政策展开了新一轮重大调整,其突出内容是把中国列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强调要从根本上强化防卫力量,提出日本可对敌领域实施反击的所谓“反击能力”构想,从而使日本防卫政策由守转攻。这不仅给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冲击,给地区安全稳定也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日两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应对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日本企业已经逐步放弃了产品差异化战略,正在积极采取对外投资重点的转移、与中国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施商品加速更新战略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9.
1.行业结构。日本对华投资的行业结构,总的来说是制造业比重大大小于非制造业。据日本大藏省的统计,截至1990年3月31日,日本对华投资累计余额为24.73亿美元,其中对制造业的投资仅为5.56亿美元,只占总投资额的22.5%。1988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