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日本对华ODA政策的演变和中日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对华ODA政策的演变和中日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自1979年末以来,日本一直是最大的对华ODA(即政府开发援助,下同)提供国。在历年日本ODA的受援国顺序上,中国始终占据第一、第二位。日本ODA中金额最大的对华日元贷款,已构成中日政治...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ODA的成效及其转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底,日本政府首次决定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即日元贷款),1981年起日本又开始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①这些合作资金来源于日本财政预算中的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简称ODA)款项。②近20年来,日本的对华ODA已成为中日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过程与中日关系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③本文拟就日本对华ODA的决策背景、实施效果以及90年代出现的转折局面进行概括与分析,并对其未来趋势作一展望。一、对华ODA的决策背景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华ODA中的"利民工程无偿援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熙德 《日本学刊》2001,(3):120-131
20世纪 80年代初以来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 ( ODA)成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后 ,日本对华 ODA政策经历着新的调整。其中 ,“利民工程无偿援助”(以下简称“利民工程”)作为一种新的援助形态应运而生。什么是利民工程 ,其背景是什么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如何 ?本文拟把这些问题放到中日关系的整体环境下作一探讨。一、日本对华利民工程的基本特性二战以后 ,日本告别了战前外交 ,形成了以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为两大支柱的战后外交。其中 ,以 ODA为中心的对外经济合作成为其经济外交的核心手段。战后日本的 ODA以如下几点作为…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府的ODA作为其重要的外交支柱,一直是日本政府外交战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日本对其ODA政策做了不少调整。这种调整与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也深刻地反映出日本外交战略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上升了, 政治含义增加了,自主性更强了,以及加强了与中国竞争的态势等。尽管在新的政策调整下,日本表示要减少对华援助,但是日本政府提出的一些新方向也为中国争取新的援助项目因开辟中日合作新领域提供了契机。中国不仅可以在政府层面与日本加强在环境、人才交流、技术提供以及预防灾害、传染病等方面的合作,也可以在民间层面加强与日本NGO/NPO的合作,以期通过各种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日之间的经济互利与关系改善。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的ODA作为其重要的外交支柱,一直是日本政府外交战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日本对其ODA政策做了不少调整.这种调整与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也深刻地反映出日本外交战略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上升了,政治含义增加了,自主性更强了,以及加强了与中国竞争的态势等.尽管在新的政策调整下,日本表示要减少对华援助,但是日本政府提出的一些新方向也为中国争取新的援助项目因开辟中日合作新领域提供了契机.中国不仅可以在政府层面与日本加强在环境、人才交流、技术提供以及预防灾害、传染病等方面的合作,也可以在民间层面加强与日本NGO/NPO的合作,以期通过各种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日之间的经济互利与关系改善.  相似文献   

6.
王伟军 《日本学刊》2008,(3):91-100
近年来,日本与印度的经贸关系迅速升温,双边贸易额打破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年均增幅均达两位数.与此同时,日本还掀起了一股对印投资热:日本政府对印日元贷款急剧增加,印度已成为日本政府最大的开发援助对象国;日本民间的对印直接投资也呈增长态势.不同的是,政府对印开发援助的重点为基础设施,而民间对印直接投资则偏重制造业.日本对印投资政策的调整,已对日本的对华投资产生影响,中国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日本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始于1979年,作为对华关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曾经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国际 环境的演变和中日战略态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日本国内局势的变化,日本于 2004年提出了对华“ODA毕业论”。本文试图就日本在中日关系不断冷却的背景下提出 对华“ODA毕业论”的国内原因作一简单剖析,从而为我们如何应对对华“ODA毕业论” 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由于政治及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限制,公共外交成为其摆脱美军占领体制、发展与邻国关系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推行外向型的文化教育、经济与文化援助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日本公共外交为达成其外交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其自身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并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制约,日本战后以来的公共外交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日元贷款论     
日元贷款论南开大学政治学系张光自1989年以来,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援助国,其政府发展援助(ODA)支出年额均在百亿美元上下。在日本政府发展援助中,日元贷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日本对我国的政府发展援助中,日元贷款占有80%以上的比重。鉴于对外...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自1979年起开始向我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我国的政府机构及主要领导人,著名学者,主要新闻媒体等都对ODA做了客观及时的评价和大量真实的报道。我们充分评价了日本对华ODA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近年来日本国内存在的“应该全面削减或者停止日本对华ODA”的言论具有片面性,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始终坚持其在竞选过程中不断强调的"美国优先"基本政治原则,并将这一政治原则完全贯穿于对日政策之中。综合考量日本在对华制衡中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定位之后,特朗普政府制定了具有显著单边化、内向化特征的对日政策,突出表现为外交政策上凸显单边化战略思维与政策取向,军事政策上强调"成本分担"的现实利益,贸易政策上追求利益再平衡、构建新的美日利益分配模式。受其影响,未来日本的对美关系发展将延续"合而不从"的底线思维,同时美国将在更多层面受到源自日本的"反向"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中日经济关系与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日经济关系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中日经济关系包括中日贸易、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日本政府对中国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 (ODA)、中日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两国间官方和半官方以及民间的经济知识交流等内容。通过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资金、市场以及经验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向中国工业化提供技术的主要渠道有 :技术贸易、直接投资、日本对华ODA中的技术援助部分以及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等。1 .技术贸易日本是中国引进技术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政府的发展援助与对华贷款辽宁大学科学院毕春凤,吴雅丽日本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属机构—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的18个成员国(1991年底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参加后,成员国增至20个国家)之一,是成员国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日本政府根据发展...  相似文献   

14.
翟新 《日本学刊》2008,2(2):29-38
中日复交以前, 日本自民党政治家松村谦三等为了打破对华关系僵局而结成的政策集团,通过推进对华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政府及执政党间发挥了沟通政治意图的管道作用,成为日本保守政治营垒中对中日邦交正常化贡献最显著的政治势力.松村谦三集团所主张的在坚持日美安保体制基础上构建长期稳定的对华关系、实现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意图和目标,从根本上规定了其对华政策观的特性和射程.  相似文献   

15.
非洲在日本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非政府发展援助是日本开拓非洲外交的核心途径和基本方式。日本对非政府发展援助的政策目标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对经济和政治目标的追求一直是日本对非政府发展援助的基础,同时也具有日本战后塑造自身身份,在其印度洋战略和地缘政治外交背景下寻求国内外政策平衡的重要特性。日本积极扮演了对非援助提供者的角色,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非洲地区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在此过程中建构大国领导形象以及维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日本要继续扩大对非政府发展援助,在诸多方面都存有困境,并且难以实现其关键性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6.
官方发展援助是日本实现经济与政治利益的重要工具,尽管日本官方发展援助的战略目标随着国情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存在相应的变迁,但"国家利益"始终是日本实施官方发展援助的根本基点。通过官方发展援助实现"国家利益",依赖于日本发展援助法律制度的保障与落实。日本已形成合理完善的对外援助法律体系、专业明确的援外政策指引体系、集中高效的援外实施体系以及客观有效的援外评价制度体系。日本在官方发展援助方面设定的战略目标及法律制度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应明确对外援助的战略目标并优化援外政策,加速援外立法进程,改革援外管理体制,重塑援外实施体系,完善援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曾根内阁推行的对外政策,概括地说,就是积极地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技术、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高日本的政治地位,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和发展日本的利益。其具体作法是:坚持日美同盟关系;发展日美欧的联合;防范苏联;以亚洲地区为重点,对华友好;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去年以来,中曾根内阁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提法,日本的对外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日本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可分为5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 945~1 95 3年的战后经济复兴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 95 4~1 963年的战后赔偿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 964~1 976年的援助扩大时期,第四个时期是1 977~1 988年的有计划地实施援助时期,第五个时期是1 989年以后的头号贷款国时期。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捐赠的比例低,这表明日本政府的开发援助主要是贷款。此外,大多数贷款不附带条件也是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特点。那么,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1 95 8年日本对印度的贷款是日本实施政府开发援助的开端。从1 963年以来政府开发援助…  相似文献   

19.
后冷战以来,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带来 了包括社会舆论和相互认识观念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与碰撞。同时,舆论也 是体现国家意愿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从社会舆论“三极模式”的分析方法角度,研究 了日本媒体对华舆论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政府决策与公众的倾向,认为日本对华舆论“倾向 化”与日本国民意识变化有相关性,也反应了日本政治在后冷战以来“总体保守化”的基本格 局。因此,本文对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与症结,以及中日双方调整对策提供了量化的材料 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思灵 《南亚研究》2013,(1):94-113
21世纪以来,印度在日本官方发展援助中的地位日显突出。自2003年后,印度连续8年成为日本对外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综合来看,日本不断加大对印度官方发展援助的动因及目标既有政治经济因素的考虑,更有美日同盟下地缘外交的重要特性。从其对印度官方发展援助的前景来看,客观上日本的援助有利于促进日印关系的快速发展,但崛起信心愈来愈强的印度不可能完全按照日本的意愿来行事,注定日本想通过对印度的官方援助发挥领导性影响的作用很小。同时日本向印度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能力与意愿也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