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林格凭<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举成名,其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非常敏感且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少年.小说中霍尔顿使用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为了使读者深入地更理解小说的内涵,文章就霍尔顿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不能与人沟通,逃离学校、逃离家庭、逃离社会,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遁世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守望者》被认为是"现代经典"作品之一,它对美国社会和20世纪文学界的影响颇深。小说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叛逆者青年霍尔顿的人物形象,而且还生动、准确地用第一人称真实的记录了其语言。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进行分析,从守望和救赎的角度对其人物形象给以剖析,进而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旨在帮助大家理解小说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阁寺》中人与物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三岛由纪夫的哲理性小说《金阁寺》,揭示了主人公从崇拜美到毁灭美的心理过程,论证了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为美的象征物的金阁寺之间的关系是从统一、和谐走向冲突、对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三岛由纪夫的哲理性小说《金阁寺》,揭示了主人公从崇拜美到毁灭美的心理过程,论证了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为美的象征物的金阁寺之间的关系是从统一、和谐走向冲突、对立。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语言行为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领会别人的意图.其交际形式多样,功能意义重要.在小说<牛虻>中,作者应用多种形式的非语言交际来刻画主人公牛虻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这些形式有:声音、眼神、面部表情、人的动作等,特别是手的动作以及人的衣着,随身用品和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6.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形象之一.本文通过对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血的意象的文体特征及其象征意义的阐释,深入分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这一美国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其叛逆、激进同时又软弱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争议比较大的作品,尤其是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学术界对其更是评价不一,本文对于霍尔顿形象做了全新的界定,透过霍尔顿玩世不恭的外在,看到的却是一个有原则、有理想、心中有善,以极端的玩世不恭的方式反抗社会的英雄式人物。  相似文献   

8.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悲剧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田里的守望”以十六岁少年霍尔顿为主人公,以其在精神病院自述的形式详细追述了自己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展现了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悲剧。本旨在解读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塞林格凭借《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其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时代的叛逆者。本文就叛逆的时代、叛逆的作者和叛逆的霍尔顿形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内心充满矛盾时代的叛逆者霍尔顿不能与人沟通,以至于逃离学校、家庭、社会,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进行了简要分析。先从小说的写实性入手,简要说明了小说创作和作者自身经历间的联系。还探讨了小说中主人公语言的使用习惯及其所隐含的"垮掉的一代"的意识形态。此外,还把书中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与消费主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追溯了消费主义世界观在当时的表现和影响。在本文最后,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以此加深读者对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该小说不但通过刻画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龌龊,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的衰退与萎缩,突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和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通过对迂腐成人世界的拒斥寄予了作者对纯真童年和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回归童年、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战后美国文学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公平本质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价值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论、实践论、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切入,国外学者主要从个人权利和社会基本制度的视域进行。社会公平理论可以分为三类,即传统的、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社会公平问题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围绕这一难题学界基本上形成了“对立说”、“统一论”和“对立统一说”。当前,我国学者应该加强对社会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重大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叙述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证明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叛逆性格正逐渐地发生转变,由于其个人的局限性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最终无路可退的霍尔顿还是从逃遁走向了与社会妥协之路。  相似文献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德因弟弟艾里去世而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强烈地反抗社会。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剖析霍尔顿的心理创伤,认为这种心理创伤导致霍尔顿人格超我与本我冲突程度超过自我调节的能力;霍尔顿本人过度运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其自我与外界割裂,以至于丧失了人格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既要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同一的一面,并把对立和同一两种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三个统一的原则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原则,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原则,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入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分析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家的艺术立场,阐明作家塞林格通过在文化场中“占位”和“区隔”,将自身艺术创作列入高雅文化,同时进行艺术审美的“雅趣”生产,最终说明其艺术立场的实质是为了在文化场中获得合法地位,以期积累相应的各种资本。  相似文献   

17.
霍尔顿是美国中产阶级子弟,他孤寂、彷徨、痛苦,对这个世界有着种种困惑,在成长的呼唤面前踌躇不前,甚至逃避。霍尔顿所生活的社会对其精神失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关爱的缺失也使霍尔顿对社会无法具备成熟的视角。但是,在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后,霍尔顿逐步走上理性、成熟之路,以爱来宽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最终回到社会的怀抱。  相似文献   

18.
对霍尔顿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作者抓住了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的青年叛逆者形象霍尔顿 .本文从叙述语言、叙述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霍尔顿的精神世界以及战后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和社会物质文明背后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9.
J D 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后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精品之一 ,然而对作品主人公霍尔顿 ,人们见仁见智 ,褒贬不一。有人对他的评价持完全否定态度 ,但从作品问世以来 ,也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青少年的欢迎 ,因为他们认为该书反应了他们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塞林格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读,对霍尔顿的心理分析,管窥战后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及社会物质繁荣后的精神危机,揭示物质富裕与精神匮乏的失衡,阐明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迷茫与挫折后并未向社会妥协,而是通过对自然、对他人、对人生的思考,探寻着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