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大量的逻辑选择题中寻找出逻辑选择题的一系列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研究,总结解答逻辑选择题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解答逻辑选择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逻辑学者对休谟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指出人们对休谟问题的不同解答除了论证的角度、方式不同外,还在于人们对休谟问题的不同理解,对逻辑的狭义理解和对认知能力、认知途径的虚假预设。本文试图提示可否运用辩证逻辑开辟休谟问题逻辑解答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归纳问题并非一个逻辑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即归纳逻辑的哲学问题。针对归纳问题,学者们提出了种种解答方案。金岳霖先生对“归纳问题”的解答既有理论上的贡献,也有理论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半费之讼"问题是一个涉及法律和逻辑的问题,该问题已经被讨论了上千年之久,但却始终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解答,在此笔者试图运用命题时态逻辑这一逻辑工具来分析这一问题,并试图说明"半费之讼"中并没有包含逻辑错误,当中所造成的矛盾和谬误主要是由"时态"的不一致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逻辑科学的现代化是逻辑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但纯粹的理论无法结出累累硕果,本文旨在将逻辑理论中有关命题理论的运用与演讲这一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相结合,分析命题理论在演讲中的重要性,说明命题的适当性对演讲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依据,解答如何在演讲中使人们的思想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概述国外对问题逻辑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逻辑理论。作者采用的是解答集方法论,给出一个相应的自然推演系统,其特点是包括了有关的基本内容,而又比较简明、自然,便于实用。  相似文献   

7.
在《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育人》一书中,作者对于文化和文化育人进行了深刻的感性把握和理性思考,对于如何进行核心价值引领下的文化育人工作给出了崭新全面的解答,逻辑严密,语言精炼。《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可以看作是文化育人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严复等学者引进了西方的科学逻辑并以儒学的格物致知概念对其进行格义,这不仅促进国人对于科学逻辑的理解与接受,也凸显了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而指向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格义,则进一步为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发现提供了线索。这使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中的观察、归纳和以推类提出假说等科学逻辑内容得以被发现,呈现了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丰厚意蕴。而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弱化变迁,则从思维形式上解答了李约瑟难题,从反面展示了科学逻辑的价值,为新时代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人类思维链条上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历史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史,科学理论是科学思维的结晶。逻辑是帮助人们严密思考问题和准确论证思想的工具,提出和解答问题需要思维方法论"问题逻辑"作指导。问题逻辑需要研究基于问答关系的问题间逻辑值关系,问题分类逻辑探讨在考察一般问答关系上的几种分类之后应采用更为科学的逻辑二分,即分为抑或问题和孰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归纳问题的解答方案 ,要么偏离了归纳问题本身 ,要么对归纳问题进行弱化 ,要么有先验预设 ,要么是循环论证 ,因而都是不完美的。借用全息理论来考察归纳问题 ,重返归纳问题的逻辑解答模式 ,可以看出 ,归纳的合理性在于个别事物潜在地拥有所有事物的一切信息 ,归纳推理是一种广义的演绎推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逻辑的触角日益伸进语用学领地以及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兴起,言语行为理论逻辑方面的意义也越采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逻辑学家感到,在对语言作逻辑分析时,应当考虑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及整个背景知识诸因素。而言语行为理论也正是以其语用学内容,与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相联结,并以其理论的系统性,为尚不完善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提供借鉴。 一.言语行为意义理论与自然语言逻辑语义基础 翻开逻辑史便不难发现,任何一种逻辑体系都是建构在一定的语义理论或语义假设之上的,因此,意义问题是逻辑学家们必须解答的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发展目标是对行政发展的总体设计和远景规划,是以当时历史任务为中心的宏观叙述,是对"向何发展"的回应和解答.行政发展目标的结构设计和逻辑体系以行政价值序列优化为逻辑起点,以行政组织结构创新为桥梁和纽带,以行政职能体系发展为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逻辑起点作出科学回答,基本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实践指引是奋斗目标的历史性生成和总体布局的历史性延展,战略要求是增强"四个自信",运思理路与演化机理是研究与解答中国问题的问答逻辑。  相似文献   

14.
《新伦理学》的整个逻辑体系是对休谟难题——"是"到"应该"的推导寻求确证,对此难题的解答在于对"应该"这一元伦理学最基本术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西方近代哲学总体上是在解答"人是什么"的问题中,诉求于人与动物的区别而又严密遮蔽人最核心的生存问题来论说人的本质的,如此势必导致对人的本质的逻辑推演和构造,"人"最后也就成了一种绝对化、实体化和逻辑化的规定。马克思深入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揭示出对人另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人应当怎样生存?"从而展露了考察人的本质问题的真正可能性和价值路径。在价值的视域中,人的本质就是不断追寻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践,是在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问题逻辑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生存性、发展性、指向性问题,回应了事关世界持续发展的独立性、建设性、开放性问题,回答了事关人民幸福生活的主体性、温饱性、质量性问题,解答了事关时代风云变幻的本土性、日新性、多样性问题。理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问题逻辑、问题意识,对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受到功利性与物欲的侵蚀,形势严峻,前途堪忧,如何弘扬佛法,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既是佛门弟子的义务,也是佛学研究者的责任。王月清、梁徐宁所著的《无神论与中国佛学》一书,201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运用唯物辩证法,从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对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中国化以及在现时期如何发展佛学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探讨,逻辑坚实、材料扎实、语言平实,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一、鲜明的问题意识,执简驭繁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含了民族复兴逻辑、社会主义逻辑、人类社会发展逻辑,其历史性意义可以从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重意义叙事中得到全面阐释。从中华民族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落后的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持存、再度青春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自立。从世界社会主义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振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更重要的是破解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难题”,探索到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从人类社会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解构了西方现代化霸权,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类型,其效应不仅表现为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且更表现为积极解答“世界之问”,承担着引领世界文明走向、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哲学"有两层基本涵义:其一,意在终结具体形态的"思辨哲学",而非整个学科或文化意义的哲学;其二,意在建构现实的哲学和使哲学成为现实。现实、实践、科学是马克思"消灭哲学"的三重指向,它缔结了从思辨哲学到现实、从现实哲学到实践、从实践哲学到科学的统一性逻辑延伸结构,其旨归是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它明晰了实践为克服传统哲学内在困境的必由之路,特别突出了以实证科学为思辨唯心主义去魅,并强化哲学与科学的结合。马克思志在对"人存在之谜"的解答开辟一种新世界观,志在对"历史之谜"的解答开辟一种新的历史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福建孕育与探索的三重逻辑,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的实践导向性、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从实践逻辑上看,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实践雄辩地证明了法治建设是回应经济社会转型诉求的坚实保障,形成了关于市域、省域法治建设的科学认知,从而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孕育积累了深厚的制度经验;从理论逻辑上看,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党的领导、法治为民、科学立法、依法行政、政府服务、法治经济等六个方面的重要论述,深刻解答了“谁来领导法治、法治建设为了谁、建设什么样的法治”等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贡献了典型的“福建智慧”;从历史逻辑上看,从福建经验到中国实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孕育、发展并不断丰富,这一伟大历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守正创新、日臻完善的厚重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