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汤达因在《红与黑》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而司汤达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他以惊人的艺术直觉和卓越的审美超前性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艺术革新,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路遥与司汤达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圈中,虽然他们在爱情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并在作品中加以表现,但由于个人的情感体悟、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表现意图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爱情在路遥、司汤达的作品中又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路遥作品中的爱情充满真诚和温情,司汤达作品中的爱情则充满猜疑和阴谋。  相似文献   

3.
从作家的现实精神迷狂、灵魂焦灼、民族历史梦魇、价值危机与时代文化整合,以及作家所采取的文化心理对策和小说叙述策略、语言艺术创造性成就,系统地透示彝族青年作家巴久乌嘎小说创作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旨归  相似文献   

4.
司汤达曾说自己是“人心的观察者”。作为心理小说大师,他把握人的心灵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方式。在他的小说中,塑造的是一些赋有躁动不宁品格的、激情充沛的心灵。激情,乃是司汤达小说人物性格普遍的支撑点。 与司汤达同时代的巴尔札克也曾多次论到激情,但他小说中的“激情”实质是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所说的广义的情欲,集中表现是对金钱的贪欲。司汤达笔下的激情,则往往是由激切的理性思辩与情感渴求交互作用形成的、推使人物冲动行事的心理力量。虽然激情的最终源泉都是生命的本原冲动,但价值实现的形式,即现实地诉储物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库弗是美国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卡通》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的主要特征:元小说、模拟与隐喻、现实与虚幻的并存等等。本文通过分析模拟手法在《卡通》中的应用,揭示它们背后的隐含寓意,并对小说主人公进行心理剖析,论述了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中极有特色的作家,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小说在表现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时,注重捕捉独特的人生感受,在丑陋的现实中寻找温情,用心理分析的手法解读人性,并追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进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勃兰兑斯曾说:“从许多方面说来,司汤达都是极度现代化的。”这里勃兰兑斯所说的“现代化”自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化”,其含义不尽相同,可是,读者从司汤达的杰作《红与黑》中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现代生活的调子,以至“在20世纪中叶,无论是在法国或在它的国境以外,人们都把司汤达的小说当作现代作品来读”,却是事实。尤其司汤达在其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对社会,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更加拉近了他同现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距离。司汤达作品中的现代感,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论题,本文试图从《红与黑》中对主人公主体意识的刻画,以及小说独特的心理分析构思,两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赫索格》展示了人类在混乱的世界中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将对主人公的心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红与黑》的现代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许多方面说来,司汤达都是极度现代化的”。诚然,勃兰兑斯在此所说的“现代化”,与我们所说的“现代化”,其内涵不完全相同,可是人们从司汤达的杰作《红与黑》中强烈地感到了一种现代生活的调子,却是明显的事实。司汤达虽然处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历史空间,然而他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对历史以及文学创作的思考,提近了他同现、当代人的思想距离,以至“在廿世纪中叶,无论是在法国或在它的国境以外,人们都把司汤达的小说当作现代作品来读”。司汤达作品中的现代感,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论题,本文试图从《红与黑》中对主人公主体意识的刻画,以及小说独特的心理分析构思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霍桑,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是美国最早重视心理描写的作家。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中,霍桑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且获得巨大成功。人物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所以能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霍桑开创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形象 ,肯定于连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叛者 ,他的思想性格具有矛盾性。他的性格的矛盾性 ,是他所处社会矛盾在他身上的折射。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 ,是对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热情讴歌。  相似文献   

12.
<红与黑>被公认为司汤达长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但它在面世之初,却遭到了不折不扣的冷遇.然而,时间对作家和作品的评判是最公正的,19世纪60年代以来,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司汤达逐渐赢得了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人到中年》《减去十岁》《懒得离婚》三部小说,呈现出谌容对“文学如何反映社会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当下性写作”。与同时代作家创作相比,谌容的小说是一种基于社会集体心理的“当下中国”叙事,其聚焦“当下中国”的社会集体心理、作为抓手和桥梁的人物“切片”、没有固定模式的表现手法等“独特”之处,是谌容以小说介入生活、吸引读者的秘密所在,也是谌容小说在文学史叙述中遭遇尴尬的主要原因。在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流脉中,谌容开创了社会心理“微电影”这一写作路径,是当代文坛一种独特且对社会和文学发展都颇具意义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读者和外国文学评论界研究关注的焦点。人们已经对这部小说所描绘的社会内容、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形象、爱情、红与黑的象征意义等层面展开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司汤达的精神世界在《红与黑》中的投射也是一个较有创意的研究角度,于连的极度自尊即是作者主体童年...  相似文献   

15.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张爱玲的小说侧重于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尤其是潜意识心理分析。当然,她的小说不限于对女性心理的分析,但作为女性作家,她有意无意地偏重于对女性的关注。她对女性自身痼疾的揭示,对女性潜意识心理的分析,为后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造成了巨大社会心理变动,作家们在乡土小说中对这种贫富分化所致的怨恨心理及乡土社会的变迁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来分析乡土小说中的主体建构,发现乡土伦理与现代个体价值往往会产生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混杂了农业文明的潜意识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镜像景观,造成了乡土社会转型过程中主体的独特走向。由贫富分化造就的怨恨心理生成机制出发,仔细考察1990年代乡土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农民心理,我们看到农业文明已经构成了农民主体中的文化性场域,贫富分化造就的怨恨心理早已深入主体的无意识领域。由此前现代的农耕文化将永远是乡土中国的一部分,无法被彻底剥离。  相似文献   

17.
小说写作中 ,细节描写不可或缺 ,尤其是心理细节更显得举足轻重。现代意识和思维观念不断更新 ,作家审美观照和读者接受心理逐渐趋于成熟 ,小说心理细节写作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其写作审美价值与日俱增 ,小说心理细节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完善和丰富着小说写作理论  相似文献   

18.
《红与黑》历来被誉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它以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方向、简洁质朴的散文叙事风格和异彩纷呈的心理描写享誉文坛。它的发表标志着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一个崭新时期的开始。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司汤达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因此本文拟以《红与黑》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司汤达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一、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方向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干燥的九月》触及到性和暴力的关系这个主题,揭露了种族歧视的罪恶,探索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背景描写对人物心理表现的影响,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法国资产阶级进步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是作者用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一部杰作。如何评价司汤达和他这部小说,长久以来就存在着分歧,有些分歧意见甚至是很尖锐的。但这并不能限制这部小说的广泛影响,《红与黑》在我们国家一直拥有众多的读者。 本文仅就《文艺百家》(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研究所《文艺百家》编辑部编辑出版)一九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