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学术界早已进行过大量探讨,但对农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尚认识不足。笔者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论述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英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由不可再生的土地转为可再生的资本,而工业化是在此基础上,将大部分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式,一方面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同时,加速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在扩大工业品出口的同时,将农业生产转向海外;此外,还大量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等,英国通过这些途径大大加快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城市化道路浓缩了美国的工业革命进程。工业革命促成美国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建设、移民迁徙及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城市化进程。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是美国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由于缺少宏观调控,美国城市化易出现无序发展、环境效益差、市政混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简论城市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况,可将其分为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化现象.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城市化问题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城市化问题,除了需要确定自身合理的规模结构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城市化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探讨经营城市这一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必要和可行的手段,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从美国城市化发展的轨迹及特征,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化发展的支持系统,以及经营城市的内容和应把握的几个关系角度分析,加速城市化进程,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构筑一个全方位的经济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英国近代农业革命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8世纪开始的英国近代农业革命是英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促进了英国近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而且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近代农业革命具有自己独特的道路 :封建贵族是农业革命的主力军 ,他们自觉地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引入农业 ,封建贵族自觉地演变成为农业资本家。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其转移途径的特点亦十分突出,目前的转移路径应当是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经营某些非农业项目,进入乡镇企业,进入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的伦理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城市化是指城市建设以人为中心,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人居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城市。当代中国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面临着伦翟缺失的困境。其根源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中西文化冲突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加强城市规划主体的责任伦理,提高城市主体的道德素质,是解决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伦理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城市化过速的负面效应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政府的政治目标为基本动力的前苏联城市化,是一种超越国力的高速城市化。城市化过速导致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匮乏、农业科技人员外流以及农业长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而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又反过来制约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也应防止以牺牲农业发展而片面追求城市化以及农村高素质劳动力过度转移而造成农业劳动力素质蜕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与产业集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产业集聚通过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竞争力提升等途径促进城市化发展;而城市化通过要素禀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环境营造等途径影响产业集聚。最后,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市民化不只是居住、生活空间的城市化,也不只是户口的文本化,而是一个由物质上贫瘠走向丰裕、从小农文化意识为主走向现代城市文明为主、从政治权力边缘化到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项权益得以逐步满足以及心理上从对城市排斥转变到主动接受、喜爱并融入城市的“四位一体”变迁过程。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差异、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农民工市民化需求的层次性、复杂性,决定了其市民化进程中利益诉求的多样性、转化程度的层次性、转化道路的差异性,决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绝不是一项轻而易举、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的、复杂的、艰巨的综合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发达程度与城镇化水平高低存在很大关系。首先总结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回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部6省市与中西部5省市产业集聚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东部地区处于城镇化中期和后期阶段,第三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在于“产城融合”。城镇化建设并非只有“放弃农业,发展制造业”唯一出路可供选择,依托农业产业链构建,发展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以涉农制造业与涉农生产性服务业为“增长极”形成区域内产业优化、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发展协同演进,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方向。基于3个具有典型性城镇化演进案例的比较研究,证实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旨,以“产业引导”与“生态友好”为发展导向来驱动新型城镇发展,有可能成为传统农业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可行途径。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良性发展依靠市场选择和产业定位,政府不应该成为城镇化的主导者和决策者。  相似文献   

15.
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的过程。贵州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越过了低速发展和高速发展的"分水岭",进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贵州城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进一步推进贵州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谐有序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体系是战略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是内在动力;吸引外资和技术流入是外部动力;推进制度创新,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推进可持续的发展是长远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合理分析和准确判断广东城市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将对有效推进广东地区城市化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后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广东城市化现状的比较分析表明,广东城市化速度发展较为缓慢,对广东城市化现状数据的计量分析显示,广东城市化发展趋势仍然保持缓慢推进态势。文章提出了加快广东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依据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利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证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长期的显著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城市化水平变化的 Granger 因,且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度高于第二产业。因此强调促进城市化进程应成为制定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出发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迁向城市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的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当期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的反映.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研究其城市化水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该地区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选取了客观的指标进行城市化水平量化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城市化水平因子进行筛选并对重庆的各区县的城市化进行分类.在归类的基础上,从历史原因、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制度滞后五个方面对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分析——基于外部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性产生了产业集聚的主要向心力,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又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结果,外部性、产业集群从聚集生产要素与产业方面共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集群为城市化集聚生产要素与产业,通过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和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给产业集群带来巨大的社会需求,为产业集群带来不断的要素与产业转移。可以说,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集聚,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只有将产业集群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在空间上围绕城市或城区而展开,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更多地以近域推进的方式加快城市的发育和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