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诗歌流派,桑德堡是其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桑德堡的《雾》为例,分析诗歌彰显出牵魂动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赵润金 《船山学刊》2012,(3):141-149
从《全宋诗》来看,宋太宗是宋代升平诗歌当之无愧的鼻祖。宋太宗倡导升平诗歌的原因是崇文抑武。君臣赏花钓鱼赋诗形成了升平诗歌传统。宋太宗的升平诗歌具有特色,不是一般的诗歌而是乐章。宋太宗开创升平诗歌之后,在宋代皇族和大臣中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了宋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宋太宗开创的升平诗歌正是百姓要要安居乐业的愿望在文学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与当代诗歌创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网络诗歌与手机短信诗歌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新媒体诗歌与传统媒体诗歌在传承链条上并未断裂,无论是在纸质文本上,还是在网络、手机上,诗歌的内在本质并没有改变。多媒体、超级链接、手机屏幕,只为诗人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新媒体诗歌不可或缺的是诗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诗歌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具体探讨了诗歌与模糊修辞的关系:因为诗的质是模糊的,诗歌语言及其表达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诗歌需要模糊修辞;诗歌常用的模糊修辞手段是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表达方式,意象的模糊组合,模糊的韵律手段;模糊修辞可以使诗歌展现出图画美,可以增加诗歌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革前期与后期重要的文学现象,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抒情模式,两者都是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政治语境和文化根源上看,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天安门诗歌是文革主流文学的寻常组成部分,它不能承担揭开新时期文学序幕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张淑华 《河北学刊》2014,(3):236-239
通过统计三十年来基础教材选择中国古代诗人作品的情况发现,李白诗歌的入选量最大、入选率最高。究其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文学思潮的推动使然。分析入选教材的李白诗歌发现,在李白诗歌的传播与接受中,存在着将李白诗歌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但李白诗歌入选重复率高的作品恰是唐以来各种选本认定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李白诗歌的当代接受相对于历史上的李白接受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是李白诗歌历史接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非国家空间”诗歌写作与传播的形成,是国家与社会全面转型的结果。建国后,国家控制了诗歌生产者生存方式、诗歌生产传播方式、诗歌写作内容形式,但是诗歌在非国家空间一直存在并发展着,形成了与国家共生互补的态势。造成诗歌非国家空间形成的动因是:诗歌功能向文本本体转移;诗人角色向个体本位归位;诗歌报刊向经济本位靠拢。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的研究看,讨论诗歌批评的著作与文章并不少,大多集中在批评的意义和评论诗坛现象上,缺少对诗歌批评的历史观照和互动考察,忽视批评实践的体验与总结.当代诗歌批评是否有传统可循?当代诗歌批评是否真正介入诗歌写作或诗歌事件?当代诗歌批评该从何处展开?围绕以上问题,本文对中国诗歌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勾勒,指出当代诗歌批评具有无根性特点,它在借鉴中外批评传统的同时,仍然在摸索新的批评方式,是批评大树上的一枝.当代诗歌批评介入诗歌写作和诗歌事件的力量不足,面对诗坛问题缺少锐气与勇气.诗歌批评是无边的探索,大学是诗歌批评教育的发生地,多种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品质的批评者,促进当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子怡 《天府新论》2012,(2):123-129
从发生学角度言,诗歌必须置于文化生产场中考察才有意义。在文化生产场中,诗歌的生产离不开文化,沾溉文化之养料,文化催育着诗歌,诗歌是文化之产儿;而作为生产文化的人离不开诗歌,诗歌的文化天性使它自产生伊始就承载着历史文化,因而,诗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记忆,它铭刻着历史与文化,中国诗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诗歌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不仅为诗人创作提供了自由空间,而且为诗歌发表提供了“绿色通道”。由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而成的网络超文本诗歌和多媒体诗歌充分体现了网络媒介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网络诗歌的发展方向。目前网络诗歌的特点是“热”而“乱”,文字垃圾多,诗歌精品少。网络诗歌应该强化文体意识,服从诗歌的艺术规范;网络诗人应该坚持网络诗歌本位原则和民间化立场;诗歌理论界应该加强对网络诗歌的美学标准和创作机制等重大诗学命题的理论研究。只有把网络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文学强势,才能促进网络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诗歌音乐性和音乐美是一对经常缠绕的诗学话题.在澄清基本概念诗歌、歌诗与歌词的前提下,本文对诗歌的音乐性和音乐美进行必要的区分,并为当下中国诗歌的音乐性创作类型进行归纳,探讨音乐性与中国当代诗歌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界,很多诗人和学者都认为重庆是中国新诗的重镇之一。一个地区要成为"诗歌重镇",一般应该具有这样几个因素:诗人多,诗歌作品多,诗歌活动多,诗歌研究力量比较雄厚。进一步说,在全国诗歌的发展版图中,"诗歌重镇"应该拥有较多的有影响的诗人与诗歌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为重庆诗歌奠定重镇地位的  相似文献   

13.
原始思维与诗歌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江汉论坛》2006,(12):121-123
原始思维指整个文明史前人类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状态。原始思维的主体是原始初民。原始思维具有直感性、互渗性、神秘性。诗歌语言是语言的艺术,从诗歌语言所具有的主观体验性、非常规逻辑性和意象性上看,诗歌语言是诗人主动运用原始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99年的"盘峰诗会"是诗歌界此前关于"90年代诗歌"不同认知、立场、态度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引发了此后持续数年、参与人数甚众的诗歌论争、论战,其中既体现着不同诗歌追求和美学取向的分歧,也表征出微观诗歌场域中话语权力的争夺和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等的影响。"盘峰诗会"及相关的诗歌论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此前诗歌的稳定性格局,呈现出新的力量对比和板块结构,对此后的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作为典型个案,凸显出中国诗歌尤其是诗歌批评的诸多内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佟晓梅 《理论界》2008,(6):142-143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它的文学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尤其对诗歌翻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对诗歌翻译和欣赏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论文以具体的诗歌翻译为例,讲述了如何从功能对等角度把握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6.
吕进 《江汉论坛》2005,1(7):106-109
中国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在文化的所有领域,几乎都有诗的痕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文学都具有诗化特征。新诗是传统诗歌的现代形态,推动以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为内容的新诗二次革命是迫切的美学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从先秦到明请的两千多年中,诗歌始终是处在文学文化与文学观念的核。乙位置上。古典诗歌的繁荣不仅仅意味着创作活动的繁荣,而且也意味着诗歌接受活动的繁荣。创作活动的繁荣可以通过创作出的作品的数量、质量与作者的情况反映出来,而接受活动的繁荣则是由诗歌的传播与关于诗歌的话语表现出来。传统的文学史或诗史实际上是作品史或创作活动史,关于诗歌接受的问题通常是归入了文学批评史或理论史。这种切割文学文化的研究方法是否有价值姑且不论,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来说,显然造成了对诗歌接受活动研究的偏狭和片面性。具体地说,就是对“诗话”研究的偏狭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成慧芳 《湖南社会科学》2004,(4):101-102,28
纵观中外诗歌史 ,不难发现许多成就骄人的大诗人都曾与“行吟”有关 ,或可称为“行吟诗人”。“行吟”不仅是一种诗歌行为 ,其背后还有着与诗歌本质问题有关的极为深厚的内涵。“行吟诗人”往往更具有“诗心”“诗情” ,他们更迫近诗歌之本质、诗歌之精神 ,因此 ,他们实际上还连接着人类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成就。对当今日渐冷寂的中国诗坛来说 ,“行吟诗人现象”或可作为一面镜子 ,供我们进行一系列的审观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九叶诗派是40 年代中国新诗的重要流派, 其主要特征是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保持着密切联系, 因而被称为“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和手法的借鉴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在当时的诗歌中都是别具特色的, 体现出独特的流派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诗歌的“综合”效果; (2) 直接借鉴与间接采纳相结合; (3) 既关注外在现实又注重内在深化; (4) 共时借鉴使他们的诗歌艺术探索处于同时代诗歌的潮头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形式特征是其音乐性特征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体现。传统诗歌确立形式规范的最大意义在于“文体构建”,即将诗歌和其他文体区别开来,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从而为诗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初,由庞德发起的意象主义运动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规范,为诗人赋予了更多的创作自由,以便创造出更为优秀的诗歌作品。事实证明,现代诗歌的自由形式依然能够创造出诗性的音乐美,而且是与传统不同的、比传统更为丰富的音乐美。不过,尽管现代诗歌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规范,然而它根本上还是在传统诗歌所开创的“诗歌”这一文体领域存在并进行创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