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楠明 《学术交流》2001,1(1):12-16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关联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9,(4):1-9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开放的哲学话题。西方传统哲学中大概可以概括出两种理解人的本质的维度:实体维度,即从某种超越现实的纯物质或纯精神的实体出发看人的本质;感性直观维度,即从人的感性存在或自然属性出发看人的本质。这两种维度都企图在人的生活世界之外寻找人之为人的根据,都预设了某种外在于人的生活世界的实体或属性作为人的本质的根据,并把人的现实生活理解为实现人的这种本质的过程,这是对人的本质的外在说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置于实践之中,根据实践中感性的人的生活世界的内在矛盾运动展开来说明人的本质;他所理解的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历史地生成的承载着复杂而具体的社会关系的现实的个人的本质,这是对人的本质的内在说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与共产主义的社会运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质和最高目的。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把自由看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实践主客体的动态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表现形式;“美的规律王国”的占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确证;而实践的发展、分工的消灭,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演化和最终实现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车观人     
老郑 《东西南北》2009,(4):31-31
开广本的都是乍富的穷人,开马6的都是好色不成熟的人,开帕萨特的都是农村进城的人,开花冠的都是还没多少钱的人,开中华的都是昨天还开拖拉机的人,开宝马的都是想被绑的欠债人,开吉利的都是爱国的人,开奥拓的都是身材矮小的人,开现代的都是没被骗怕的老实人,开桑塔纳的都是花公款但不做主的佣人,开跑车的都是牛哄哄的俗人,开威驰的都是精打细算的小女人,  相似文献   

5.
苏红 《社科纵横》2000,(1):78-79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必须把它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中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观点 ,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丰富和展开。第一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 :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人是劳动的产物 ,也是劳动的的主体。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的产生 ,劳动的解放和发展 ,就是人类的解放和发展。人只有通过劳动在…  相似文献   

6.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7.
伦理学维度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玉 《唐都学刊》2011,27(2):44-48
在伦理学的维度上,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理解为德性的完善、幸福的获得及公正的实现。道德哲学中的德性表征着人性发展的状况,道德人格的完满自足同时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人的需要的丰富和发展、可能生活的展开、潜能的发挥及价值的实现可以作为幸福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三个重要联结点;公正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在直接现实的层面上,公正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而在根本的层面上,公正的终极关怀仍然是人的发展和人性的完善。在伦理学的维度上阐释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建设理念,从而能够深化和拓展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郭艳君  李岩 《学术交流》2003,(7):100-103
知识经济是从物的依赖状态下人的独立性到人的自由自觉存在状态的过渡时期 ,建立在高度发展的大工业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所显现的诸多新趋势 ,正是对社会变迁的过渡性的展示。但社会的未来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人如何确定自由自己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史,没有人的自觉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呢?一句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有生理的和心理的;有个人的和集体的;有生存需要,还有发展需要等等。这多种多样的需要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利益表现出来的。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每一社会形态内部,人们的具体需要不同,因而他们的利益也不同。人们为了争得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斗争。人们之间相互争胜的斗争,叫作竞争,它是人们力图发挥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一 一个民族兴衰际遇的历史,总是培育她的文学艺术的生活土壤和精神摇篮;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作家,总是和哺育他的民族的命运共同着脉搏,并在自己的作品里显示着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心愿。这情形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环境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所制约的”。三十年代的萧军,作为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和《八月的乡村》的作者,他那“不容于满洲帝国”,也“不容于中华民国”的思想与创作,乃是那时强敌入侵,民族危亡情势下,“国民精神所…  相似文献   

11.
黄立 《社会》1988,(11)
个体的“社会化”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但社会化的研究较之社会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来说,它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至今其研究的范围又多偏重于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类型等方面,且又局限于经验性的描述上,未能对个体社会化的机制作出较为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就个体社会化的机制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论述,旨在使我们对社会化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进入到本质的说明。个体社会化的机制,是指构成社会化的结构、功能及其交互作用的关系。社会化的结构主要由个体的生物因素、个体的人格因素和社会的环境因素所构成;各项因素在个体的社会化中又各有其特有的功能;诸功能的交互作用统一于个体社会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秀娟 《探求》2006,42(1):33-36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自古有之。黑格尔、费尔巴哈以“既成论”表述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的本质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则以溯因为基点,即探讨人的本质何以生成为人的本质之关键,从而确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发展观,完成了人学研究的一大转向,实现了人的本质论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在汲取古希腊诸贤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古希腊人学思想的精华,据此在形而上学的背景下创立了自己的人学理论.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的思想包括三个主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些人的本质的思想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些思想对其后的哲学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也成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点的一个古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先进性的本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理论体系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生命工程,是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维护党崇高的政治威望及实现可持续执政的根本保障。党的先进性本源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和趋势,决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容和方向。本文认为优良的政治品质、旺盛的生命力和高效的功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三大本源。探讨党的先进性的本源问题,既是深化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又是提高党的先进性建设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人类全部历史期间积累的大量知识的分析,学者们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关于无生物界的信息占科学知识总量的95-98%,关于生物界的信息只占知识总量的2-5%,关于人的本质的信息——少于1%。人是最不同层次的社会联系的中心。人社会学首先应当帮助人战胜社会痼疾,帮助人分析自己的本质,分析与人相似的一些现象的关系的本质,而今天,人与人的对立、人和社会的对立达到顶点,对人类的生存本身都提出疑问。一方面,出现了人的幸福生活的前所未有的机会,扩大了人的自由、创作自由的物质-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精神范围。另一方面,我们经常遇到人的“野…  相似文献   

16.
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时期,在入本身的需求和利益日益受到重视的条件下,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人的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方面。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既不是抽象的、普遍的人,也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两者的辩证统一.即社会的人。因而,人的价值实现.是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对立统一。个人m值的实现,指的是个人欲求的满足,即个人的生存基本权利、个人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7.
苏联社会任何领域的改革,如果没有精神方面,若不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都是难以想象的。评价某一阶层、某一社会集团的道德水平和状况,不能只凭个别的标准,重要的是各种表现和标准的总合;对待劳动和分配的态度,对践踏社会公正、民族感情和个人尊严的事实的反应的强烈程度;保护国家历史文物和殡葬地的完好状况;对儿童、父母、老人的关怀程度,对人民的优良传统和习俗的态度等等。事实上,大规模践踏社会主义法制的情况、不负责任的宽容的做法,必然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与在会议上、报刊上、报告中了解的对不上号。加强对人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社会的精神生性,是现代革命性改革的不可分割的环节。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促使社会意识、每个个人的深刻的道德进步的决定性环节在哪里呢?在这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全面发扬民主、公开性,在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一、功能分析是研究宗教的一个“观察点”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观察点进行多角度的透析。如从历史学的、人类学的、考古学的、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语言学的、文化学的、民族学的等视角来研究。不...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逐步走出一条适合国情,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国式的旅游道路来。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许多新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这里仅就我国旅游事业的基本特点,谈谈我们的几点粗浅认识。旅游和其它事业一样,有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旅游事业,都要合理地利用和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生产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组织各种形式的游览,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招徕众多的游客。任何一个旅游业的经营者,总是要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但是,旅游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旅游设施的建筑形式和水平,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旅游事业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具有自己的特色。所谓中国式的旅游道路,就是旅游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我国的特殊的运动形式。我国的旅游业是在一个幅员广大、旅游资源丰富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经营的;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是通过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的无数中华儿女的活动来实现的。这样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历史条件,使我国的旅游业具有自己的模式。根据近年来我国的旅游实践和国外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我国的旅游业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解读"持有的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有的正义”是诺齐克的有关财产权的理论 ,是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一块基石。诺齐克将“持有的正义”划分为“获取的正义”和“转让的正义” ,他认为只要财产的最初的获取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起点的正义 ) ,而且财产的转让也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过程的正义 ) ,那么最终的财产就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持有的正义 ) ,由此所产生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诺齐克的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 ,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论。本文通过解读“持有的正义” ,与诺齐克平等对话 ,说明其这一理论基石并非是那么牢靠的 ,并非是无懈可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