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云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传说有一部彝族先人留下的明代彝文医药书,但藏在何处,落在何人之手,不得而知。这一线索被正在撰写我国第一部彝族药物专著《彝药志》的楚雄州药检所蔡永祥知道了,他自告奋勇,要以“踏破铁鞋”的精神,深入哀牢山区去寻访。  相似文献   

2.
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目前存在"科学的生态法律理念被抛弃、良好的环境风俗习惯被破坏、合理的宗教信仰遭受打击、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研究不系统、彝族地区环境执法不严格、法治教育不足"等困境。要从统筹规划彝区发展、弘扬彝族传统法律文化、完善彝区环境立法、严格彝区环境执法、加强彝区环境法律教育等方面,推动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现代化,强化彝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晓蓓  张胜琴 《民族学刊》2019,10(6):39-51, 122-124
彝族土司存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土司。梳理近代彝族土司在彝区治理权的变化,结合奏折御批、凉山碑刻、清代凉山历史档案以及民间口述史料来研究彝族土司的的地方治理,更能客观地展示其治理权变化的影响因素,其中可见彝族土司职权的国家依赖性,权利变化受制于中央, 并且始终与黑彝存在利益博弈,其社会治理权在国家统一与国家动乱时,有着极大的不同。国家政权稳定,彝族土司治理权稳定并得到加强;同样,当国家出现危机,土司权利也受到威胁。近代彝族土司权利变化正好与国家统一受到威胁时的权力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民族学刊》2013,4(6):8
即将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发行的《社会性别多样性研究:基于凉山彝族性别关系变迁考察》一书,系西南民族大学马林英教授多年潜心以性别为分析视角、以人类学为研究方法写成的彝学学术力作。该书赢得了国际彝学专家、美国人类学家郝瑞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彝族人类学家潘蛟教授的一致好评,并分别作序评荐。  相似文献   

5.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近四年来,收集了一千多册古彝文书籍,其中绝大部分是彝族群众自动献出的。禄劝县彝族社员张兴,家中珍藏着一批祖传珍贵古彝文书,十年浩劫中,他把这批书装入土陶罐里密封,深埋于地下。1981年他把挖出的二百四十本古彝文书背到县城献给文化部门。武定县万德公社彝族社员杨自荣献出明、清年间的古彝文书三十本,其中《六祖分支》、《指路经》等书,为研究彝族起源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13日,是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林丰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日。我们 市民政局一行3个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上午9点,太阳照到了林丰村这个彝族山寨,全村6个村民小组,13 9户624人,大部分选民来到会场。彝族姑娘、小伙子们个个都穿着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打 扮得花枝招展。一位72岁的阿书必必彝族老大娘告诉我们说:“参加这么大的选举会,行使 自己的民主权利,选自己的带头人,是我一生中的头一回,这比过彝年还高兴呢。”选举大会设在林丰小学院坝内,会场正前方挂着写有彝汉两种文字的“林丰…  相似文献   

7.
论清代对凉山彝区的经济开发杨明洪凉山彝区的经济开发发源于秦汉,唐、元、明、清逐渐有所发展,其中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清王朝自身政治经济发展及凉山彝族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清代对凉山彝区的经济开发曾出现过两次高潮,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内容。本文...  相似文献   

8.
彝族大三弦     
彝族是火的民族,彝族民间有深厚的“火”文化,火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彝休的劳作生息。因此,天下第一的彝族大三弦自然就是“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凉山彝族宗教仪式中所使用的诓鬼的烧肉和新兴的用于宴客的烧烤为个案,探讨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彝族文化忌讳在户外烧肉散发出焦味,因为彝族人相信烧肉的焦味会引来鬼,轻者致人生病,重者会把人的灵魂摄去,使人死亡。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包括同质化和异质化两种形式。由于彝汉族群互动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内地汉区的烧烤文化被引入凉山彝区,形成颇有特色的"彝族烧烤"。这个过程是彝汉文化的同质化过程。从彝族文化角度来看,本来仅在宗教仪式上用于诓鬼的烧肉,其形式通过文化再生产,被重新阐释为"彝族烧烤"用于宴客。这个过程是彝族文化异质化的过程。传统诓鬼的烧肉的象征性与宴客的烧烤的现代性之间发生了文化冲突。从诓鬼的烧肉到宴客的烧烤的变化过程所反映的是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美国人类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所说的"消散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1.
贾银忠 《民族学刊》2010,1(2):138-142,167
俄国旅行家顾彼得到过四川大凉山彝区,并在其旅行记《彝族首领》中作了真实的记述。顾彼得在书中多处记述的彝区美景,都是真实的,是今天完全能找到的。文章陈述了顾彼得深入彝区的路线,以及那一时期的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风民俗,之后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彝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彜海湖畔红军情天粒当我翻阅一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时,有这样一段记述留驻心间:1935年5月22日,红军长征到达四川凉山冕宁。先遣队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在彝海之滨,以水当酒,歃血盟誓,从而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为抢渡大渡河赢得...  相似文献   

13.
摩瑟磁火 《民族学刊》2022,13(10):73-81, 138
《此木都齐》是凉山地区发现的唯一一本初具雏形的彝文医药经籍。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凉山彝族源远流长的医药传统,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彝族民间医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周边汉人的医药知识。它的产生标志着凉山彝族的医疗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疾病认知和应对策略有了重大进步。是书在形成途径、文体形式、涵盖内容、思维特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彝文经籍有所不同,是凉山彝文经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作为彝区群众的纠纷解决方式,在调解主体、调解方式及调解程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尽管其存在着违法调解,通过调解宣扬等级观念以及阻碍国家法执行等消极因素,但也具有快速解决纠纷、防止事态升级以及调解成功率和执行率高等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凉山彝族习惯法调解制度并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凉山彝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彝族花灯曾在彝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政府开始将其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永宁村考察看,彝族花灯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扶助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特点,并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石一婷  马尚林 《民族学刊》2020,11(5):19-25, 131-132
目前,在凉山彝区,外出务工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许多家庭通过外出务工脱贫致富。在当地无力承担和消化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现象将长期存在,正确认识彝区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性非常必要。为此笔者对四川凉山的冕宁、盐源等地彝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寨通过田野调查方式,了解当地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措施。应该建立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支持系统,继续不懈地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继续加大各级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劳动力转移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法制教育,促进用人机构和彝族群众增强法制意识,依法促进彝族务工者的城市融入。进一步强化乡镇劳务开发工作体系建设,加强跨区域合作,倡导有序输出,规范对劳务经纪人的管理,强化劳务培训质量,提高彝族务工人员素质,保护彝族务工人员的合法益。  相似文献   

17.
当学者涌向中国石林,涌向“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大厅的时候,鲜花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笑脸,石林总是以开放的精神迎来送往。在石林首次举行这样的国际盛会,在彝族本土上对彝学作研讨,在中国民族学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中国学者在会上发言受到大家欢迎 1  2000年 9月 4日开幕式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芬兰、韩国、越南、波兰、中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学者,胸前佩带着代表证落座后,相机的闪光灯,在会场闪动起来……   主席台上,身着彝族服装的外宾斯蒂芬·郝瑞先生,是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 1995年,在美国…  相似文献   

18.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0,1(2):153-156,168
李绍明先生自幼生活在彝区,很早就对彝族文化感兴趣。1953年,他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先后得到陈宗祥、吴泽霖、冯汉骥、马长寿、林耀华等先生的帮助和指导,他在民族识别、社会性质研究等关于彝族的历史和现状方面的研究中,硕果累累,弄清了凉山彝族在民主改革前奴隶社会的状况以及历史发展脉络,对彝族族源、族属及文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所主持的横断山区"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开创了藏彝走廊民族综合研究的先河,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李绍明先生还积极参与了关于中国民族学地位的交流和对话,对学术进行了反思,在此方面也发表了不少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9.
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承办的“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 ,将于9月4日至7日在阿诗玛的故乡、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石林召开。这次会议 ,将在彝学研究领域创造两个记录 :一是首次在彝族的故乡、在彝学的发源地中国召开了国际彝学研讨会 ,标志着彝学研究本土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是在国际彝学研究领域第一次采用了“政府 研究机构”的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为彝学研究提供了经费和组织上的支持 ,给经费紧张的国内彝学研究注入了活力 ,同时也在学术研究上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来自美国、德…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人口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清代中叶为阶段的。在此以前,由于受制于物质生活资料及居住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彝族人口增长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但从清代中叶开始,凉山彝族人口迅猛发展,并一直持续至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分析清代凉山彝族人口发展的原因及其由此派生的部分社会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执行彝区的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增长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