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鲜农产品属于变质产品,但是变质库存管理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变质属性发展起来的,不能解决生鲜农产品的非变质性价值损耗问题。由此,本文针对现有文献对损耗尚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构造了一个指数形式的新鲜度衰减函数,尝试用新鲜度表征价值损耗,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发现,考虑价值损耗的情况下,集中式决策不能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达成协调。  相似文献   

2.
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鲜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牛鼻子"。通过改革生鲜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信息流来改善物流和现金流,实现生鲜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综合价值最优,是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目的。依托连锁企业的ERP信息系统,集成VRM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基础信息、特征信息、业务操作过程和安全质量及可追溯信息纳入集成的信息系统管理中,促进连锁超市发掘第二利润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质量与数量损耗的变化规律,分析"双重损耗"对冷链库存的影响,针对配送中心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冷链系统,引入保鲜努力与时间因素对生鲜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损耗进行刻画,尤其突显了二者间的关联性及其合理性,需求上综合考虑了价格与新鲜度的影响,以供应链总平均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级冷链一体化库存模型,并对系统最佳的保鲜投入、库存及定价进行了规划求解。随后,以某连锁超市销售的鲜切果蔬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灵敏度分析发现,一方面,系统利润会随着新鲜度时间敏感性的降低与保鲜努力敏感性的增加而增加,且时间敏感因子更容易左右系统利润的变化。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生鲜农产品都适用打折促销。考虑商品"双重损耗"所做的库存与定价的优化分析不仅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冷链运作实践提供了更为可靠、更为有效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鲜农产品具有质量和数量双重损耗特性,零售商需采取合理的保鲜控制策略降低损耗带来的损失。对此,建立了同时控制生鲜农产品质量和数量损耗、显著控制数量损耗和显著控制质量损耗三种保鲜策略下,考虑质量损耗和数量损耗的生鲜农产品库存模型和零售商利润模型,对比分析了零售商的最优保鲜策略选择以及对应的订货和定价策略。研究发现:当质量损耗和数量损耗控制效果一定时,随着价格和新鲜度敏感系数之比或批发价格逐渐增大,零售商的保鲜策略选择由显著控制数量损耗转变为双重损耗控制,进而转变为质量损耗控制。而当保鲜成本和保鲜效果敏感系数较低时,零售商只会在两种具有单一损耗控制效果的保鲜策略中进行选择;但当保鲜成本和保鲜效果敏感系数增大时,零售商选择双重损耗控制保鲜策略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张伟  周根贵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11):138-144
针对生鲜农产品实体损耗一直困扰着农产品经营这一难题,研究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农产品订货问题。在零售商一次提前订购基础上,分别建立供应商一次供货和二次供货模型。经比较得到,二次供货下的最优订购量要大于一次供货下的最优订购量;零售商、供应商在二次供货下的最大期望利润要大于一次供货下的最大期望利润。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发现:二次供货下零售商和供应商一起承担了生鲜农产品损耗给供应链带来的风险;季中批发价的合理设定,可以使二次供货下的供应链对生鲜农产品损耗的抵御力更强。研究结论对我国进一步深入"农超对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理科学文摘》2008,(22):120-122
连锁超市在农产品流通,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方面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我国超市农产品物流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以自营物流为主,配送效率低下、物流中心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成了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本文提出了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观念、大力发展共同配送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在时效性、安全性及多样性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念缺乏、管理程度低、设备落后等因素也进一步制约了生鲜农产品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内蒙古肉类产品为例,提出以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从产品精加工、标准化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入手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规范化实地研究方法,运用质性分析软件对某地农产品批发市场92户嵌入式个案的访谈数据进行分析,较为清晰地阐释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内在机理及路径。来自实地调查事实证据分析表明,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产品价格波动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农产品流通体系构成要素通过供求关系、经营成本、心理预期等三个控制因素可以综合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幅度;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确实能起到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的作用。这说明,短期的农产品生产调控或价格补贴措施对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作用有限,建立长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内在稳定性以消解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过度偏重生产性调节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考虑消费者效用与保鲜的生鲜农产品EOQ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随时间减小的特点,构造受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和零售价格影响的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分析了消费者在不同时刻够买生鲜农产品的效用和数量的变化,并基于此建立了消费者偏好影响需求的生鲜农产品EOQ模型;以提高消费者效用为目的,分析了两种不同保鲜情形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决策和最优保鲜投入。研究发现,零售商的最优保鲜投入并不能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要求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流通连接着农业的生产端和广大群众的消费端,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更是保障农民增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2016—2020年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采用DEA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6—2020年间河南省农产品流通综合技术效率尚未达到最优,具体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个方面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强化农产品基础设施支撑、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加快补齐冷链技术短板、创新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等具体举措,打通农产品流通的“神经末梢”,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输送。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存在,主要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鲜活,对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等生鲜农产品在低温状态下运输。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对国内肉食产品的对外输出。1982年,国家《食品卫生法》正式出台,推动了我国的冷链物流业的发展。随着30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大约有9亿吨新鲜农产品进人市场流通,其中约90%的肉类、95%的水果与蔬菜、80%的水产品没有进入冷链物流系统,在常温状态下流通。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本文从简少农产品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着眼,从分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着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当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价格、盟员关系不稳定,农户和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现实,本文通过构建两种供应链组织模式下的利润模型,研究了关系契约对农产品生鲜度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并探讨了其"自我执行"机制;分析不同组织模式下冷链设施补贴模式对关系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关系契约在提升农产品生鲜度及供应链利润方面有显著作用,但不能完全保证契约的稳定性;引入冷链设施虽在进一步提高生鲜度及利润方面有明显作用,但不同引入方式对关系契约稳定性影响较大,而选择恰当的冷链设施补贴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下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补贴)可提升农产品生鲜度及农户盈利水平,最终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个生鲜电商与一个生鲜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其中生鲜电商负责销售农产品并提供增值服务,而生鲜供应商负责农产品的保鲜配送。考虑保鲜努力与服务水平均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通过构建集中式与分散式下的生鲜电商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新鲜度需求弹性、服务需求弹性等因素对最优决策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下的最优决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收益共享-双向成本分担"契约,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参数实现了生鲜电商供应链的完美协调与帕累托改进。最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供应链在协调前后的最优决策变化,并用数值算例进行了考察与验证。研究发现:供应链在协调后必然会提高产品新鲜度与服务水平,但可能会导致更低或更高的生鲜农产品销售价格。当新鲜度需求弹性与服务需求弹性较低时,生鲜电商在协调后会制定相对更低的产品价格,实施"优质低价"策略;而在新鲜度需求弹性或服务需求弹性高于某一水平时,生鲜电商在协调后会制定相对更高的产品价格,实施"优质优价"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117个国家作为样本,运用DEA模型对农产品国际贸易效率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流通能力较弱,且在影响农产品流通能力的各个因素中,公路等硬件设施并没有拖累中国农产品的流通能力,而航空、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初级教育水平低等才是制约农产品国际贸易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范体军  郑琪  蔡路 《管理科学》2022,25(1):23-38
考虑消费者新鲜度偏好,研究了两竞争性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问题.针对供应链的3种权力结构:供应商领导(SS)、无领导(VN)和零售商领导(RS),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结果表明:1)SS情形下,当两竞争性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差异值高于临界值时,零售商会向低品质供应商订货;否则,零售商会向高品质供应商订货;2)VN情形下,生鲜农产品品质提升导致批发价格上升,但不一定伴随着销售价格的上升,且产品品质提高导致批发价格上升的阈值大于产品品质导致销售价格上升的阈值;两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均衡时的批发价也就越低,但零售商边际利润越高;3)RS情形下,供应商提供的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越高,零售商获取的该生鲜农产品边际利润也就越高,但竞争供应商边际利润不变.4)3种情形下,当生鲜农产品的品质较低且低于临界值时,VN情形时供应商利润最低,SS情形下供应商获得的利润高于RS情形.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要求较高但供应商独自保鲜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构建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由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模型,设计了“基于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采购价”契约和“批发价+保鲜成本分担”契约两种促进供应商提高保鲜努力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两种激励机制均能提高供应商保鲜努力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供应链协调.当零售商具有强势地位时,其在“基于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采购价”契约下比“批发价+保鲜成本分担”契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不同消费者偏好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产品总量短缺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流通作为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对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稳定物价和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畅通、安全、高效、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本文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入手,研究如何坚持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整体出发,优化现行农产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发挥的巨大作用,以郑州北环家乐福超市为研究个案,研究家乐福超市“直采”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由此得出一些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个由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商组成的O2O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线下零售商采取全价期和优惠期两阶段定价策略,考虑消费者策略性程度,构建传统模式和引入区块链技术模式的O2O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定价模型,研究线下零售商的均衡定价和信息披露策略,深入分析信息披露策略、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和区块链单位使用成本对均衡价格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如何,只有当生鲜农产品的真实质量较高时,线下零售商才会披露生鲜农产品真实质量;较大或较小的区块链单位使用成本有利于线下零售商、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较低时,线下零售商和电商平台可以从消费者策略行为中获益,相应的社会福利也会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方面的角色缺失,最后就矫正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